如果你焦虑痛苦彷徨,请读读这篇文章,比心经还管用

《史铁生的地坛,每一位跋涉者的神坛》

文|楚楚凡人

如果你焦虑痛苦彷徨,请读读这篇文章,比心经还管用

每一个赤手空拳来到这世人的人,都难免遇到挫折坎途。在挫折中,你是一味地消极苦闷,还是战胜痛苦,积极面对,这决定了你之后的路途是越走越难,还是从此柳暗花明。

我在大学毕业初入社会之时,因为在象牙塔中关闭太久,对社会上种种路数都不适应,接连在工作和情感上受挫。因为得过且过,茫然消极地面对挫折,我有好几年时间感觉陷入人生低谷泥潭,不知如何是好,既不能完全地就此泯然众人,又不能决绝地坚持自我,心情上极为抑郁黯淡,常常失眠,捂在被子里压抑而又绝望地痛哭。

在这时候,我读到了史铁生先生的文章《我与地坛》。他那些从真正的苦难中淬炼出来的文字,充满绝地反击的力量和铁汉柔情,既冷酷又美丽,像是天空的星,钢火中的花。

我在一遍又一遍的诵读中,渐渐找回了力量,从不愿成长的中蜷缩逃避中,逐渐站起来,直面真实的人生,直至走上正轨。

因为这个机缘,可以说,这是我个人最喜爱的文章,史铁生也是我最敬重的作家。

史铁生原为一普通的下乡知青,在正值青春的二十岁出头,突然双腿残疾,三十岁后又患上严重的肾病。在疾病缠身之际,他走上了写作之路。他曾戏称自己“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

《我与地坛》这篇文章写于他双腿瘫痪十五年之后。这是一篇长篇哲理抒情散文,全文共七小节,12000余字,是作者十五年来摇着轮椅彳亍于北京地坛公园,所思索的关于人生意义的思想结晶。

作者通过描写自己在地坛的所见、所思、所想,深刻地抒发了在遭遇在双腿残疾的沉重打击后,对心灵的探索、生命的诘问和人生的感悟,既充满从苦难中淬炼出的深刻哲理,又用诗一般的语言饱满地传达了对生命之美敏感而细腻的热爱之情既催人泪下,又鼓舞心灵。

这篇文章于我而言,是人生圣经,是福音书,是棒喝,是偈语,是启示录,是座右铭,是摸索黑夜时的心灵明灯,是渡过挫折时的人生拐杖。它胜过世面上一切流行的花样鸡汤。

由于这篇散文如诗歌般朗朗上口的韵律,丰富的意象,磅礴的排比,优美的文字,我特别喜欢诵读这篇文章,不管是大声朗读,还是心中默诵,它都让我从身到心,充满神启般的颤栗,如雪落大地,如月照山岗,如风拂大江,可以明心见性,拨云见日。

这不仅是北京的地坛,也不仅是史铁生老师的地坛,而是他用智慧参透苦难打造的一座神坛,为每一位在人世间艰难跋涉的人指引方向。

史铁生在人生最狂妄的年龄忽地失去了双腿。在人生最痛苦的当头,他无意中走进地坛。在这个幽静的公园里,整整十五年中,他一边游荡,一边开启对人生意义的思考。最后他想明白,“为什么而生”是一个不容争辩的事实,人不需要思考“要不要死“和”为什么而活”的问题,而应该思考的是“怎样生活才有意义”。

比如,他在文中说道:

”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读到这句话,你的焦虑就会淡化了,就像他所说,剩下的就是怎么活的事了。怎么活,怎么面对生活中的不幸与苦难呢?

在文中,作者述说了十五年来他在公园中遇到的一些人,一对白头偕老的夫妇、一个唱歌的青年、一位女工程师、一位被时代埋没却永不放弃的长跑运动员,这些默默生活的平凡人默默鼓励着作者,向他提示生命的真谛。

他还描述了在园中见到的一个漂亮却弱智的小女孩,她天真无知,他人却对她的不幸嘲笑戏弄。他从世人的对不幸的不同情,推论出不幸和苦难的降临之所以降临,全是为了衬托幸运的存在,通过将苦难崇高化为拯救人类的受难者形象,而将自己从对苦难的艾怨中解脱出来。

因此,对于幸与不幸,他告诉我们:差别永远是有的,只好接受苦难——因为人类的全部剧目需要它,存在的本身需要它。幸与不幸,只好听凭偶然,没有道理好。就命运而言,休论公道。

”我常以为是丑女造就了美人。我常以为是愚氓举出了智者。我常以为是懦夫衬照了英雄。我常以为是众生度化了佛祖。”

“每一个有激情的演员都难免是一个人质。每一个懂得欣赏的观众都巧妙地粉碎了一场阴谋。每一个乏味的演员都是因为他老以为这戏剧与自己无关。每一个倒霉的观众都是因为他总是坐得离舞台太近了。我在这园子里坐着,园神成年累月地对我说:孩子,这不是别的,这是你的罪孽和福祉。”

最后一句“这是你的罪孽,也是你的福祉”,表达了自己这所以遭受这突来的苦难,就是为了成全写作这个福祉,这样一个虽然苦涩但又自我肯定的领悟。

所以呢,幸与不幸,不是自己能主宰的,但心态是可以自我主宰的。也就是说,面对现实,不逃避,不怯懦,不怨恨,笑对苦难,化苦难为动力,乐观积极地去直面人生,将自我升华于可以与上帝对弈的地位,那么就不负此生,不枉人间走一遭。

生命吻我以痛,我却报之以歌。

不管幸与不幸,生命的结局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重要的是如何接受被分配的角色,在短暂而有限的生命里,尽力出彩地演好人生这出大戏。

至于对生命之有涯,也不必悲观。如果你能摆脱微观的命运,从更宏观的层面去看待生死,你就会释然。正如史铁生先生所说:

“但是太阳,他每时每刻都是夕阳也都是旭日。当他熄灭着走下山去收尽苍凉残照之际,正是他在另一面燃烧着爬上山巅布散烈烈朝辉之时。那一天,我也将沉静着走下山去,扶着我的拐杖。有一天,在某一处山洼里,势必会跑上来一个欢蹦的孩子,抱着他的玩具。

当然,那不是我。

但是,那不是我吗?

宇宙以其不息的欲望将一个歌舞炼为永恒。这欲望有怎样一个人间的姓名,大可忽略不计。”

读到这里,相信你一定会醍醐灌顶,完成一次心灵的长途跋涉,从放弃小我的苦痛执着,升华到无我的放下与彻悟。这也是史铁生先生十五年来思索出来的关于生命的意义:有生就有死,有死才有生,每一个人都是“我”,“我”也是每一个人,一个个生生不息的生命才延续了这个大千世界,至于个人的生死,大可不必过于计较。

我的建议是反复读,重复读,诵读,默读,走着,坐着,躺着,随时都可以读,其中比金刚经心经一切经,更多般若,更多波罗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