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乡村记事之“看水”和“抢水”

——看水与抢水,都是那个时代的产物,但也是那个时代的无奈。


合肥乡村记事之“看水”和“抢水”


看水

在人民公社的牌子被摘下之前,我老家的社员们,几乎每年都要被征去从事各种水利工程的建设。而这些,基本都是做义务工。

但也有两样事,多少是算在为自己忙活。


合肥乡村记事之“看水”和“抢水”


这第一样事,是开挖从柘皋河到我们老家赵集的引水灌渠。以便在遇到持续干旱时,能用银子换取几瓢巢湖水,以解燃眉。那第二件事嘛,就是看护抽水引水——从柘皋到我们那里,要分三级提水,弯弯曲曲的引水渠道约有几十公里。而要保证从柘皋河里抽上来的比金子还贵重的巢湖水,能尽量不在中途被打劫,差不多全公社的人,自始至终都得上阵去沿着灌渠进行设防。

这种工作在我们当地,有一个专用名词:看水。看水,说是为了防止水渠崩塌漏水,但主要还是防止沿途有人乘机偷水。因为干旱,并不是我们一个公社的专利。所以灌渠沿线的一些地方,也想来个不花钱的近水楼台先得月,便自然而然。因为在利益面前,农民与君子,毕竟还是有区别的。

但就是那样近乎于严防死守的看着看着,还是经常要打架的。因为一些地方由于民风不太地道,所以偷不着,个别人便干脆去抢。而且那架式,一点也不逊色于现在跑到我们南海来的美军航母。由于少数人的不知餍足还嚣张跋扈,因而在被逼无奈之下为了儆效尤,据说从公社到大队都给看水的社员们,交了底。

如此一来,那些成天耗在野外吃不好也睡不好,同时还愁着家里的庄稼和老小,因而早就憋着一肚子火的看水人,哪里还会再客气?其实那些专在自家门前耍横耍赖的人,一般也最是脆弱而算不上是真正的狠茬。我们那里称这类人的行径,叫“掰门帮”。

然而,即便是狠茬也似乎不是哪一个地方的特产。只不过在狠茬中,有明理与粗痞之分罢了。所以接下来那看水的与偷水甚至抢水的,就免不了要用拳脚,来界定是与非了。不过还别说,经过几轮较量过后,那些把脸皮别在屁股后面的偷水的或抢水的,还真的被治服了。因为有些时候与有些事情,虽然往往法律都无能为力,但以毒攻毒的效果,却比对症下药还管用。


抢水

在我的记忆里,文革前后我们那个不足百把人的小村子,为水而拼命的战斗力,还真是相当的。这倒真的不是我们村里的人好斗,也不是我们村里的人有“霸权”思想,而是因为正当利益经常被侵犯大有影响生计之虞。


合肥乡村记事之“看水”和“抢水”


在我们村子的西边,有两口上下呈梯级坐落,容积也很可观的水塘。一名“大塘”,一曰“水库”或“腰坝”。由于全村差不多八九成的水田,都仰赖这两口水塘的灌溉,所以也被称作“当家塘”。那个坐落在大鼓山下的腰坝水库,蓄水会影响到所在地村落的几亩地。由于我们村和这个村子不属于一个生产大队,便由公社出面协调,在水库下游本来属于我们村的水田中,划拨同样面积的土地补偿给他们,而且还享受优先用水权。这本来应该是个双赢的好事情,因为他们原来的那几块地,干旱缺水时就只能靠天收的。

但是好事情也有因人为而走样的时候,比如当时某村的少数人,也不知出于何因而经常暗地里做手脚——他们用挖沟打坝等手段擅自改变雨水走向,进而让本来在自然状态下应该流向水库的水,白白地流向别处。甚至他们干脆直接打开水库的涵洞,偷偷把水放跑。这种没道理也不光彩行为的一而再,自然会在我们村里引起众怒的。于是在“人赃俱获”时讨伐他们,便在所难免。最后可能因为他们的失道寡助,自然以我们村的完胜收场。

当年为水而与邻村发生械斗的,还不止一次。

本村与对面村子有一条界河。那其实不能算是河,而只是一条季节性的洪水走廊。不下大雨的时候,由于梯级土坝的拦截而成了不流动的小河而已。当然,它也成了相邻两个村子灌溉庄稼的共同水源。在丰水年份里,小河里的水基本是用不上的。可一旦遇到干旱,那点水可就成为两个村子眼里的宝贝疙瘩了。

好像那“护食”的禀性,还并不仅限于低级动物的。人,往往也一样。比如面对干旱、面对缺水而又面对本来应该共享的有限资源,少数人便不能淡定了。于是总想让自己多得点而又让别人少弄点的想法,便在他们的脑子里占了上风,并且还会由想法变成行动的。

文革期间,我们这两个本来鸡犬之声相闻,一直也都相安无事的邻居,便因大旱时对方表现在抢水中的强势举动,而动起了手来。好歹我们村里的那班爷们,在据理而无济于事只能力争之际,都能团结一致并且还是该出手时就出手。结果,我们村的爷们用胆气保住了本份的利益,也用正气赢得了自身形象而没让周围人看扁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些抢水行动中,我们都能得到另外的胡姓邻村的及时驰援。这不仅是地缘亲近之使然,而是源于“得道多助”——具有正义感的胡村人,都深知我们村的爷们,历来都不会无理取闹的。对一个集体来说,当利益或形象受到不法侵犯时,团结一致,是致胜的关键因素。而有理时进行有节的斗争,也是必须的。因为原则和正当利益,往往会因骨气与正气而得到有效维护。


最忆是巢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