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朝古都名城,处处保留前朝遗迹,经济指数却比不上苏州

虽同处在江南,南京却没有苏州那样的精致,也没有杭州那样秀气,南京有的,是大气。钟山龙蟠,石城虎踞,万里长江奔腾而过,雄伟的地势孕育了南京有别于其他江南城市的独特气质。不似江南别致的小桥流水,南京城处处透露着恢弘古典的历史人文气息。

六朝古都名城,处处保留前朝遗迹,经济指数却比不上苏州

我总觉得南京的独特影响了这里的语言。迥然于吴侬软语文绉绉的温婉和含蓄,南京话的大大咧咧总是透露着一股子直爽和豪迈。人们总是嫌弃南京话的土气和不斯文——余姚学者余秋雨在其散文《五城记》中就道明了他对南京话的挑剔:“除了夏天太热,语言不太好听之外,我从不掩饰对南京的喜爱”。当然,久居南京的人自会明白,南京话的亲切朴实,会给友人之间增添格外的活泼与自在。

六朝古都,十朝都会,建康与古罗马共享人类古典文明两大中心的美誉。然而骄傲的六朝时代并未给南京的城市面貌留下太多痕迹。有“南朝四百八十寺”首寺之称的同泰寺,六朝原貌早已荡然无存。洪武二十年,明太祖朱元璋下令对其扩建重修,亲自题额“鸡鸣寺”,寺名沿用至今。

六朝古都名城,处处保留前朝遗迹,经济指数却比不上苏州

在明城墙的围绕下,南京内里刻画着的,更多是明朝的风骨。哪怕明故宫仅残存遗址,中华门镝楼不再,南京星罗棋布的明初名士印记,依然陈述着那时的辉煌。邓愈墓、宋晟墓、李文忠墓、明中山王陵园……漫步南京,或许不经意间,就会和明初那个大气磅礴的岁月来一次跨时代的交流。

年轻人旅游大抵是不喜欢南京的。比起苏州清新雅致的园林、杭州如诗如画的西湖,南京的景点总显得有些压抑。是的,南京并不适合悦目娱心的游山玩水,也不适合走马观花的闲庭信步。这里以景色闻名的梅花山、玄武湖、栖霞寺、燕子矶,也总和沉重的过往剪不断理还乱。

六朝古都名城,处处保留前朝遗迹,经济指数却比不上苏州

大气的南京地势,庄严的南京景点,没有赋予南京人少言寡语的性格,却孕育了朴实的南京方言和南京人的率性随和。按理南京有太多值得骄傲的历史,有太多值得品味的典故,但南京人却不曾因此抱有太多的自负,南京人安于自在生活。只有在外人对南京评头论足的时候,南京人才会据理力争几句,然而又往往笨嘴拙舌,仓皇落败。当然,南京人也没那么记仇,两句话最能体现南京人的潇洒——“多大事啊”——“不存在”,没来得及收起你歉意的笑容,南京人早就把小磕碰抛在脑后了。

六朝古都名城,处处保留前朝遗迹,经济指数却比不上苏州

南京在文化方面相对苏州仍有较为明显的优势。在政治上南京历史上多次成为全国的首都,苏州则多是地方首府;军事上南京从古至今发生过多次著名战争,而苏州从未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其他的生活方式上的文化,由于南京历史上多次经历人口大规模迁移和成分变动,未能形成较为有特色的生活文化,如方言、生活习惯等等,但这并不妨碍其文化地位。文化方面不必过多对比,查看江苏各市政府网站,敢自称文化中心的除了南京还有谁?另外研发中心、院所数量等等方面南京是远高于苏州的。

但是啊,苏州最宝贵的地方不在于GDP第一,也不在于吴侬软语,更不在于园林,而在于这个城市的管理层,苏州市政府以及张家港、昆山等地的政府部门官员,仅凭个人印象而言,多是精干、务实的,从苏州市跟经济和科技发展相关的一些政策上来看,也是相当有前瞻性且很务实的,但是苏州在科技方面的环境和根基相对还是薄了些,发展增速也受到不小的影响。在这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中苏州将重新回到其历史定位之中,但是有这样一群城市领导者,苏州就算不再拔尖,也不会差。

六朝古都名城,处处保留前朝遗迹,经济指数却比不上苏州

南京坐拥很多资源,也有很大的发展优势,但跟苏州相比,本地官僚集团相对要缺乏远见,一二把手也多是急于捞政绩,因此发展上经常走弯路。但实在家底子太好,亲爹又疼爱,发展上倒也没落后太多,还有逆袭之势。如果照这个样子好好发展下去,势必要重回江苏第一的位置,但是谁又能肯定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