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以載道,以文化人——走進惠州海事局感受「三惠」文化春風

說到海事文化建設,不得不提惠州海事局,從為民服務,保船平安,到內部自律等多方面,惠州海事局提煉出了

惠民、惠舟、惠風“三惠”文化品牌,它如一陣細雨春風,潤澤惠州,在這片大地上紮根發芽。

文以載道,以文化人——走進惠州海事局感受“三惠”文化春風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文化建設,於國家,關乎民族興衰,於海事局,關乎強局成敗。

惠州海事局以革命化、正規化、現代化建設為統領,圍繞海事治理現代化目標,深化改革,銳意創新。在廣東海事局建設“文化強局”的目標指引下,惠州海事局深入踐行“講政治、講大局、講規矩、講協調、講奉獻、講廉潔”的六講要求,大力弘揚“敬業、工匠、團隊”三種精神。大力開展文明創建和海事文化建設,營造文化強局的良好氛圍,堅持輿論引導和正面宣傳,積極傳播惠州海事好聲音,傳播惠州海事好故事,打造海事好品牌,樹立海事好形象,為惠州海事科學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精神動力和軟實力支持。惠州海事文化建設,為提高幹部職工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歸屬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讓文化強局理念進一步深入人心。

文以載道,以文化人。紮根於“粵東重鎮”、南粵文化匯聚之地惠州,惠州海事人有理由驕傲。在長期的文化建設過程中,惠州海事文化不斷汲取當地“四東文化”精髓,融匯貫通海事水上交通安全監管業務,凝練總結出了極具海事特色的惠民、惠舟、惠風“三惠”文化品牌。

惠州海事局的海事文化建設之路,是一條以文化育人,以文化強局,以文化促業務的不平凡又極具意義的康莊大道。多年來,惠州海事局積極引導廣大幹部職工正確認識海事文化建設的重要意義,營造海事文化建設的良好氛圍,構建海事人的精神家園。

“三惠”文化在確立之初,“惠民、惠舟、惠風”的文化作為便已在惠州海事人的實際工作和日常生活中有所展現,逐漸成型。近年來,隨著惠州海事局樹立起“抓文化就是抓發展”的理念,踐行“海事發展,文化先行”的指導思想,“三惠”文化品牌建設建成體系並紮根發芽,為惠州海事業務的轉型升級注入了新的生機與活力。

文化溯源:“三惠”文化的前世今生


生於斯長於斯,惠州海事局的“三惠”文化與惠州這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密切相關。

惠州,古稱為“粵東重鎮”“嶺南名郡”,自古便是東江流域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素有“人文古鄒魯,山水小蓬瀛”的美譽。惠州,沿東江而起,伴東江而興,千百年來,川流不息的東江水,滋養了千萬的惠州兒女,也孕育了燦爛的“四東文化”,即具有著客家民俗特色的東江民俗文化、飽含著東江縱隊革命英雄色彩的東江革命歷史文化、因蘇東坡貶居惠州留下詩詞歌學問而形成的東坡寓惠文化、以“嶺南道教名山”羅浮山形成的東樵宗教文化。這些在惠州千百年歷史發展中,積累形成的優秀文化,成為了惠州海事文化建設中最為天然又最為充分的養料土壤。在得天獨厚的“四東文化”的薰陶和培育下,惠州海事人結合自身的海事工作實際,取其精華、融會貫通,形成了極具特色的“三惠”文化。

進入新時代,惠州在“四東文化”的基礎上,提出了“崇文厚德、包容四海、敬業樂群”的惠州城市精神理念,對惠州“四東文化”進行了傳承延續和發揚創新。從1905年的東江船舶管理所,到2000年創立至今的惠州海事局,惠州海事人與時俱進,站在時代潮頭,在海事文化建設過程中不斷追求創新,極大豐富了“惠民海事、惠澤舟航、惠風和暢”三惠文化的內容理念和精神內涵。

惠民海事:惠州海事的為民之道


文以載道,以文化人——走進惠州海事局感受“三惠”文化春風

惠州海事局走進校園,推廣水上安全知識進校園活動


在惠州海事“三惠”文化品牌中,“惠民海事”是文化之根。海事工作之所為,便是施仁政、惠民生,牢固樹立宗旨意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興惠民之風,建惠民海事,既是對惠州傳統文化和黨的宗旨意識、公僕意識的繼承和發揚,也是海事三化建設和人民滿意海事建設的根本要求。

“惠民”的文化理念,既傳承自“惠民之州”的城市理念,也來自於惠州海事局日常的海事工作,在日常的海事執法工作和與行政相對人的業務接觸溝通中,惠州海事人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推出了眾多惠民舉措,在業務不斷提高之際,也在不斷豐富和充實著“惠民海事”的文化理念。

水上安全監管要從娃娃抓起,重視及普及中小學生安全教育,一直是國家的重點工作。從2006年開始,惠州海事局便一連十二年開展了“水上安全知識進校園”活動,為轄區師生送上最貼心、最惠民的海事服務。

惠州海事局副局長鄭良東向記者表示,惠州沿海有著近七八十座海島,不少居民都以船舶作為主要交通方式,到目前為止,惠州境內依舊有不少學生需要靠船舶進出海島學校。“為此,惠州海事人十二年如一日在轄區的海島學校推廣水上安全知識進校園活動,這個舉措走在全國海事系統前列。”他表示,惠州海事局在普及水上安全知識時因勢因時,從海島學校的學生擴大到了所有以船隻為主要交通方式的惠州居民,向他們宣傳水上安全知識,為渡船免費配備救生衣和救生圈。

2017年3月24日,惠州海事局更是聯合惠州市文明城市工作局、團市委、市教育局、惠東縣政府等單位在海島學校——惠東縣鹽洲中學舉行了“水上交通安全教育示範基地”揭牌儀式,這所由惠州海事局連續12年開展“水上安全知識進校園”活動的學校也成為了惠州首個“水上交通安全教育示範基地”。

惠民海事,多方聚力,文化育人,細潤心田。

惠州海事局政務中心是承擔船舶登記和船員證書發放審核等職責的部門,也是與行政相對人打交道最多的部門之一。但在記者走訪期間卻發現,在寬闊的辦事大廳,並沒有見到多少前來辦事的行政相對人。“為什麼這裡辦事的人不多?”記者不禁產生了這樣的疑問。

“為讓行政相對人更方便,我們簡化了辦證程序,同時組建了微信群,做到隨時接受諮詢,大大提高了辦事效率。”惠州海事局政務中心主任古曉生向記者進行了解疑,他介紹,由於惠州海事局所在地區離惠州市區有一個多小時的距離,以往很多惠州本地籍的船公司辦事時都要從市區驅車過來很不方便。“在當前的航運市場競爭環境下,早一天為船企和船員發證,就能讓他們在市場競爭中少一分成本,多一分勝算。”本著這樣一個理念,惠州海事局政務中心在2017年5月開始實行證件網上申報,船員證件的個人申報都不需要來到政務中心辦理,只需要網上申報並通過審核後就可以拿到。“同時,針對一些必須要到政務中心辦理的證件業務,通過我們的微信群,我們會告訴行政相對人需要帶齊的相關證件,同時可通過微信上傳證件資料,待有辦理結果時便及時在群上進行推送,大大方便了行政相對人,讓他們少跑冤枉路,享受一站式一次性辦理服務。”

文以載道,以文化人——走進惠州海事局感受“三惠”文化春風

搶險救助見真功,人民海事為人民


根於惠州,惠民不竭,惠州海事局的便民舉措層出不窮,屢有創新。黨的十九大之後,惠州海事局積極推出十項惠民舉措:取消12項行政許可,停徵2項涉企行政性收費,實現一站式諮詢、一個窗口受理、一站式辦結、一條龍服務,提高行政審批效率,推行國際貿易“單一窗口”,開設遠程考場便利船員考試,提高行政效率為企業減負,助推粵港澳遊艇自由行,專門成立研究小組研究探索遊艇、帆船監管新方式和新機制,通過多種途徑宣傳珠三角水域船舶排放控制區實施政策,加大對船舶燃油質量的檢查力度等……一系列的惠民舉措也讓“文化走進百姓心中”不再只是一句空話。

惠澤舟航:以赤子之心維護海洋安全清潔


文以載道,以文化人——走進惠州海事局感受“三惠”文化春風

開展轄區巡航檢查,保障危險品船舶進出港安全


維護海上交通安全,保持海洋清潔,是海事局的根本職責。“惠澤舟航”的文化寓意正源於此。作為惠州轄區水上交通安全和口岸管理的主管機關,惠州海事局的“惠舟”理念就是要確保惠州轄區水域水暢其通,舟暢其行,貨暢其流,為人民群眾提供“暢通、安全、舒適”的出行條件,為經濟社會健康和諧科學發展提供良好的海事服務。立於惠州,而眺南海,在媽祖文化“海不揚波”的薰陶下,惠州海事人用實際行動,詮釋著“惠舟”文化的精神內涵。

奔騰不息的東江從惠州穿城而過,航運是這個城市文明的起點和經濟的增長點,放眼惠州港口,無數的泊位碼頭、船舶汽笛長鳴,裝卸作業繁忙、航道流金淌銀,蓬勃興旺的水運經濟為這座客都奉獻巨大,海事人乘風踏浪、履責在行,不斷以“惠澤舟航”的文化來促進業務,為地方積極社會發展提供了強而有力的職稱和保障。“惠澤舟航”是惠州海事人履行水上安全監管主業的一種理念,一種思維,一種方式,也是最核心的靈魂。

在惠州海事局,有這樣一個機構,他們由業務處室的精幹人員組成,在自己份內工作之外,他們還兼顧著轄區重難點問題攻堅的角色,他們堪稱惠州海事局的“專科醫師”。而這個機構,就是惠州海事局的TSPP工作室。

惠州港是華南片散裝液體危險化學品最大集散地之一,港內化工泊位眾多,化工品種齊全,液貨危險品吞吐量佔總吞吐量的90%以上。大型原油船、各類油類化工品船、散雜貨船、以及專門服務南海油氣平臺的三用工作船、救助船、施工船,品種繁多,通航密度大。這也讓惠州海事局監管的轄區存在通航環境複雜,環境敏感度高等難題,海事監管任務要求高、任務重、難度大。

為提升惠州海事局的散裝液體危險貨物運輸船舶安全監管和應急處置水平,應對轄區日益增加的安全監管風險,惠州海事局創建了“液貨船安全和防汙染工作室(TSPP工作室)”重點對大型油輪和散裝液體危險化學品船舶的海事監管方案、近海供應船載運危險貨物的海事安全監管方案、惠州港船載危險貨物事故應急處置方法和程序、防治船舶汙染水域應急能力及應急體系建設等課題進行了較為深入的研究。

文以載道,以文化人——走進惠州海事局感受“三惠”文化春風

工作室成立以來已產出一大批具有一定創新性和高度實用性的成果。


工作室講究“以問題為導向,一個課題研究解決一個問題”,自其成立以來,該工作室屢有斬獲,頻出成果。至今已形成了“一本手冊”(《惠州港船載危險貨物事故應急處置手冊》)、“一個程序”(《惠州港船危險貨物洩漏應急速查程序》)、“兩個指南”(《惠州港散裝液體危險化學品船舶海事安全監管指南》和《惠州港大型油輪海事安全監管指南》)、“兩篇論文”(《近海供應船載運危險貨物海事安全監管初探》(中國海事201706)、《惠州港船舶防汙應急能力建設優化管理》)、“三份報告”(《惠州港船載散裝液體危險化學品海事安全監管研究報告》《惠州港大型油輪海事安全監管研究報告》《近海供應船載運危險貨物海事安全監管研究報告》)、“四份文件”(《惠州市防治船舶及其有關作業活動汙染海洋環境應急能力建設規劃》和《惠州市防治船舶及其有關作業活動汙染海洋環境應急預案》《惠州市防治船舶汙染內河水域應急物資儲備方案》和《惠州市防治船舶汙染內河水域應急計劃》)等一大批具有一定創新性和高度實用性的成果。

“惠澤舟航”,不僅在機關,還落實到基層。為應對每年5000萬噸的危化品業務量,肩負著惠州海事局近乎全部危化品船舶監管業務量的大亞灣海事處,成立了危化品研究室,培養一批能夠應對危化品船舶緊急情況,進行緊急處理的人才。

“安全是山,重於泰山;安全是水,清水滌濁。”水上交通安全是航運業發展的前提和基礎,根據實際情況落實做好水上安全監管是最重要的要素之一。為了更好地保障舟暢其行,更好地保護轄區水域安全,2017年,惠州海事局專門成立了法規規範研究工作室,研究除危險品之外的業務法規內容。據悉,惠州旅遊業的一大特色即為海島旅遊,一些無牌照的摩托艇和快艇成為了惠州海事局的監管難點,由於這些小船多為周邊漁民的“生計船”,涉及到民生等多方面的管理,難以做到一刀切式執法,針對該情況,目前法規規範工作室已開展小型客運的課題研究,並準備推出公司化管理方案,即由公司統籌小船管理,定期向海事局備案報告。力爭降低私營風險,把好惠州濱海旅遊的基本安全關。“惠澤舟航”是惠州海事局“三惠”文化品牌的點睛之筆,也是在文化與具體業務相結合的關鍵處落子,惠州海事人在海事文化建設過程中,積極履行“航運更安全,水域更清潔”的海事部門最高宗旨和神聖職責。

惠風和暢:打造和諧共進的海事團隊


文以載道,以文化人——走進惠州海事局感受“三惠”文化春風

惠州海事局不斷加強文化建設,增強青年凝聚力


作為“三惠”文化品牌的主要載體,“惠風”著重於惠州海事局的內部建設,即興學習之風,堅守陣地,切實抓好理論武裝;興廉潔之風,轉變作風,大力推進廉政建設;興和諧之風,豐富載體,營造內部團結氛圍。

“惠”與“和”,本就是意思相近又寓意美好的字詞,“和”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而“惠”,在傳承了“和”文化的同時,也加入了惠州城市文化本身的特色。“惠風和暢”,代表著惠州海事人對內部團隊建設乃至海事安全工作的美好向往。

在惠州海事局,印象最深的是一個“忙”字,從部門的科員,到身兼數職的各部門主任,忙開會、忙對接、忙落實、忙備考,步履匆忙是這裡的主題。但不變的,是每一位惠州海事人臉上掛著的那一抹真切而又自信的笑容。惠州海事人如一陣和煦的春風,讓人感受到溫暖,那種溫暖,是踏實,是自信,也是“三惠”文化品牌具象化體現。

過去五年,惠州海事局大力開展典型培樹工程,先後培育出交通運輸部系統“兩學一做”優秀共產黨員1名,廣東省優秀共青團幹部1名,直屬海事系統優秀黨務工作者1人次,直屬海事系統優秀青年工作者1人次,直屬海事系統優秀青年2人次。探索精神文明建設長效機制,積極開展“文明執法(示範)窗口”“文明單位”“青年文明號”“模範職工之家”等文明創建工作,獲得了“全國五一勞動獎狀”“全國模範職工之家”、廣東省“青年文明號”、廣東海事局“2015年度先進單位”、惠州市文明單位等榮譽。大力實施“文化強局”方針戰略,探討提煉惠州海事核心價值觀、共同願景和海事精神,積極打造惠民·惠風·惠舟“三惠”文化品牌建設,2016年、2017年惠州海事局連續兩年被評為“交通運輸行業文化建設優秀單位”“交通運輸行業文化建設優秀品牌”。

榮譽在身,隊伍建設也不放鬆。過去五年,惠州海事局嚴格執行落實公務員管理要求與規定,局長任中審計以總分第一獲評直屬海事系統優秀審計項目,為廣東海事局爭得榮譽。同時深入開展黨內創先爭優、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和“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堅持落實“一崗雙責”管理機制,創新開展黨風廉政十項專項檢查、作風建設“八個不從”專項整治、“安全、執法、黨建、廉政”專項巡察等行動,推進從嚴治黨縱深發展。推動黨建品牌模範引領,“黨支部目標管理”獲評廣東局“黨建品牌工程”“惠州危防精細創新工程”被廣東海事局授予“黨員品牌工程”。

匠心獨運:“一廳兩室八廊”的“三惠”載體


見書如人,見字如面。文化建設除了在“軟件”上琢磨,還需要硬件設施作為展示載體。為此,惠州海事局在文化建設的硬件設施方面下了大力度投入,並在逐步建設和完善的過程中,形成了“一廳兩室八廊”的文化佈局特色。

“一廳”即惠州海事局的文化展廳,展廳通過前言、歷史沿革、今日現狀和光明未來四大部分,將惠州海事局的發展歷程以及“三惠”文化的理念內涵全方位展現在參觀者面前。

“兩室”即黨建活動室和職工文體工作室。黨建活動室以黨建內容、黨史黨章等書籍為主,黨建文化牆為輔的形式打造,營造了一個黨建氛圍濃郁的學習活動空間。職工文體工作室則以多種元素和文體功能相結合,精心設計成一個開放式環境,健身房、影視角、圖書借閱室等一應俱全,展板和牆面上張貼展示著海事人員創作的詩歌和書法作品,人文氣息撲面而來。

“八廊”即八處文化走廊。在惠州海事局的辦公大樓,每一樓層都有一個固定主題的文化走廊。“安全文化”“行為文化”“服務文化”“三化建設”“科學監管”“規律研究”“黨建文化”等文化展板設計精美,充分體現出各樓層各處室的業務和文化特色。同時,圍繞文化展廳為核心展開的二樓文化走廊,更以“核心價值觀”“中國夢”“修身做人”“三綱八目”等豐富的文化內容構建成了完整的海事文化體系,8處文化走廊為惠州海事局營造出了極為濃郁的文化氛圍。同時,惠州海事局“三惠”文化還不斷髮展,延伸出了大亞灣海事處的“尚進文化”、惠東海事處的“三星文化”、東江海事處的“清流文化”等文化子品牌,不斷夯實“三惠”文化的文化內涵。

久久為功:“三惠”文化的光明未來


文以載道,以文化人——走進惠州海事局感受“三惠”文化春風

惠州海事人員開展現場巡航,保障船舶通航。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海事文化建設難在持之以恆,成在久久為功。下一步,惠州海事局將以凝聚團隊精神、提高管理質效、規範行政行為、展示海事形象為重點,不斷推動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物態文化四大體系的基礎建設,全面打造基礎紮實、特色鮮明、作用明顯、影響廣泛,具有時代特點和先進理念的惠州“三惠”文化,為惠州海事“三化”建設和打造人民滿意惠州海事提供堅強思想保證、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

惠州海事局副局長鄭良東介紹,在下一步的海事文化建設工作中,惠州海事局將及時更新“一廳兩室八廊”的文化內容,不斷深挖及細化“三惠”文化內涵。同時,惠州海事局將加大力度建設三個海事處的子文化品牌,貼合海事處轄區工作實際情況,豐富子文化內容。

他指出,在海事管理領域,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鑄在海事管理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更應成為發展海事事業的綜合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發展海事事業,維護水上交通安全的穩定,離不開海事文化的支撐。

“大力發展海事文化,使之成為發展海事事業的鋪路石和催化劑,這樣,海事文化建設必將充滿生機和活力。他表示,作為惠州海事局“十三五”規劃中的重要工作內容,海事文化的建設不僅具有方向表,還具有時間表。接下來,惠州海事局要通過不斷強化和豐富“三惠”文化品牌,塑造惠州海事好形象、好風貌,提升惠州海事的知名度和社會影響力,為惠州海事局積極申報省級、國家級文明單位貢獻文化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