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評論大賽」別讓「3萬撐不起暑假」消費家長焦慮

最近,一位網友曬出了孩子的暑期費用清單“塞班四晚五日遊 :16797元、全託班(一年級):4850元、興趣班(雙休):寫作班1350元 少兒英語班2600元、游泳班:2200元”,合計起來近3萬元,並感慨暑假過不起,這條消息被多家媒體客戶端和微信公眾號轉載,引起一番網絡討論。

3萬塊撐不起一個暑假並不是什麼新鮮事,去年也有一篇類似的文章在家長們的朋友圈熱傳。但仔細看這條消息,發現所謂消息源是“一位媽媽網友”,支撐整篇文章的材料就是一張暑期消費清單,然後以此為依據宣揚孩子暑假要花很多很多錢。新聞的“五要素” 何人、何時、何地、何事、何因中的幾個基本要素都不齊全,只知道一個網友媽媽吐槽孩子暑期花費太多,至於這位媽媽是哪裡人、做什麼工作的、什麼時候吐槽一概不知,不得不讓人懷疑事實的真偽。當然,我們不能否認家長在孩子暑假時花很多錢是一種社會現象,也不能否認有的家長花了3萬乃至更多。但這條消息是否卻有其事,就不得而知了。即使真的要使用網絡信息作為消息源,記者也應該聯繫發帖人進行後續採訪、核實,而不是在基本要素不清楚的情況下將文章發表出來進行報道、評論。

寫這樣一篇新聞的利益是極大的,去年微信公眾號熱文《月薪3萬,還是撐不起孩子一個暑假》引發了長達一個多星期的討論,火到就連不少主流媒體也都紛紛轉發報道、評論。說明這是家長普遍關注的話題,寫這樣的題材可以增加文章的點閱量,從而獲得經濟效益。同時,風險又是極小的,因為中國這麼多家長,完全可能有家長在暑假期間花了3萬元帶孩子去旅遊、報興趣班,因而無法認定這是一篇假新聞。

但存在這種現象不代表新聞報道可以不經過採訪,閉門造車寫出這樣一篇文章。這位媽媽和他丈夫的月收入是多少?如果年薪百萬,花3萬元帶孩子過暑假一點也不多。但如果夫妻只是月收入3000元的工薪階層,暑期為了不讓孩子落後於其他人,硬咬著牙花了這3萬元,那就是不理性消費和盲目攀比了。不追求事實的真實,只講情感共鳴成了當今不少媒體的通病。

2016年,《牛津字典》宣佈“後真相”是其年度詞,所謂後真相就是在傳播過程中,真相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情感和觀點。近些年,出現了“上海女逃離江西農村”等諸多虛假新聞都是隻想引起社會共鳴,卻無視基本事實。“3萬塊撐不起孩子一個暑假”同樣是後真相時代的產物,只要家長對孩子教育的焦慮依舊存在,這種新聞就會不斷以新的面孔出現,進一步加深家長的焦慮。教育投入量入為出本該是常識,用心、用情去理解孩子的真正需求,遠勝過不切合孩子實際的海外遊學和輔導班,這才是應該宣揚的價值觀。

希望自媒體能早日形成自律規範,不再肆意消費公眾焦慮。更希望看到主流媒體承擔起社會責任,在網絡環境中不隨波逐流,轉載信息時加強把關,讓輿論環境少一些焦慮、多一份理性。

學校:重慶大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