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節」的演化及世界各國迎新年風俗

“四氣新元旦,萬壽初今朝。” 每個人都會以今天為一年的新起點,開始又一年的征程。 “元旦”,就是每年陽曆的一月一日,是我國也是世界上很多國家傳統的新年。

“元旦節”的演化及世界各國迎新年風俗

但在我國古代,“元旦”一詞的意思,與今天有著很大的區別。顓頊開始農曆紀年,以正月為元,初一為旦。但此後的夏、商、周、秦、漢的元旦日期也並不一致。據《史記》記載,“元旦”在夏代是正月初一,在商代是十二月初一,在周代是十一月初一,在秦代是十月初一。漢武帝時候恢復夏曆,仍以正月初一為元旦,這就是我們如今的“春節”。

正月初一,我們現在稱“春節”或者“過年”,但在古代卻稱為“元旦”。不過,不同朝代仍有不同朝代的稱呼

各朝稱呼

先秦時期叫“上元”、“元日”、“改歲”、“獻歲”等等;

兩漢時期則稱為“三朝”、“歲旦”、“正旦”、“正日”;

魏晉時期又叫作“元辰”、“元日”、“元首”、“歲朝”等;

唐宋元明時期,稱為“元旦”、“元日”、“歲日”、“新正”、“新元”等;

而到了清朝,就一直叫“元旦”或“元日”了。

從以上各朝各代對“春節”的稱呼中我們可以看出,“春節”在古時候叫得最多的就是“元日”或“元旦”。也就是說,他們所說的元旦,並不是我們現在說的陽曆一月一日。

“元旦”是一個合成詞,按單個字來講,“元”,在甲骨文中就是人的“頭”,有開始、第一之意。“元日”就是新年的頭一天。《說文解字》認為“旦”是“從日見一上,一,地也”。“旦”是個象形字,表示太陽剛剛從地平線上升起,也就是早晨的意思。那麼,“元旦”二字合在一起就是新年的第一個早晨了。

單從“元旦”一詞來說,它最早出自南朝詩人蕭子云的《介雅》詩:“四氣新元旦,萬壽初今朝。”宋代吳自牧《夢粱錄》中也對“元旦”作了解釋:“正月朔日,謂之元旦,俗呼為新年。”房玄齡在《晉書》中也說:“顓帝以孟春三月為元,其時正朔元旦之春。”還有唐人成文斡《元旦》詩以及南宋詩人陸游《己酉元旦》詩等等,

這裡的“元旦”都是“春節”的意思

在清朝消失以前,沒有把“過年”稱為“春節”的,大都稱為“元旦”。

辛亥革命成功後,孫中山為了“順農時”、“便統計”,將正月初一定為“春節”,將西曆(公曆或陽曆)的一月一日定為“新年”。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把“過年”稱為“春節”,也是我國使用陽曆的開始。

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進一步明確規定,農曆正月初一稱為“春節”,從此,“春節”之名正式列入中國節日法典,與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並稱為我國的四大傳統節日。將陽曆的一月一日定為“元旦”,並通過決議,寫入相關文件,沿用至今。

歷代皇朝都在元旦舉行慶賀典儀祈祀等活動,如祭諸神祭先祖,寫門對掛春聯,書寫福字、舞龍燈,民間也逐漸形成祭神佛、祭祖先、貼春聯、放鞭炮、守歲、吃團圓飯以及眾多的“社火”等娛樂歡慶活動。

晉代詩人辛蘭曾有《元正》詩:“元正啟令節,嘉慶肇自茲。鹹奏萬年觴,小大同悅熙。”記述元旦慶賀情景。

在民國以後雖然定1月1日為新年,當時只有機關、學校以及外國經營的洋行大商號等才放假1天,老百姓並不承認,仍延承古時舊習以農曆初一為新年,因此老北京的街市上與民間均沒有什麼歡慶活動。解放後將1月1日歲首改稱為“元旦”節後,政府仍按照幾千年來使用的農曆曆法按農時節令,在立春前後冬閒時期的“春節”放假三天,民間辦“廟會”等歡慶,傳承百姓的心願和千百年的民俗。

世界各國迎新年風俗習慣

德國

德國人對元旦非常重視,他們認為元旦過得好不好直接關係到下一年的運氣。在除夕之夜,人們會點起燈,放起煙花爆竹來“鎮妖除魔”、辭舊迎新。新年鐘聲響起前,很多德國人會爬到椅子上,待鐘聲傳來,就跳下來,跑到椅子背後,以示甩去災禍。在德國農村還保留著一種風俗——爬樹比賽,據說爬得最高的人會被譽為 “新年英雄”,受到其他人的羨慕。

慶祝新年到來的焰火在德國柏林勃蘭登堡門上空綻放

德國人元旦還有穿新衣的習俗,他們認為新年換新衣,一切都如意;新年亂穿衣,全年不順利。 德國的新年,慶祝時間前後有一週。這期間,家家戶戶都要擺上一棵縱樹和橫樹,樹葉間系滿絹花,表示繁花如錦,春滿人間。德國人在除夕午夜新年光臨前一刻,爬到椅子上,鐘聲一響,他們就跳下椅子,並將一重物拋向椅背後,以示甩去禍患,跳入新年。孩子們組成樂隊,穿上新衣服,拿著口琴和手風琴,列隊在街上吹奏。成年人則手持彩旗,跟在後面吶喊唱歌,歡慶新年,德國的婦女在新年裡要即興表演家庭題材的喜劇小品。

法國

法國的元旦本來是每年4月1日,直到1564年,國王查理九世才把它改作1月1日。新年夜,法國人閤家團聚,圍桌痛飲香檳酒,按照傳統,這一夜每個家庭都要喝掉所有的藏酒,以避免來年有厄運;所有的人都應該喝得酩酊大醉,這樣新一年才會有新開始。

1月1日一大早,父母會給孩子發“壓歲錢”,以表示對子女的關愛。法國人認為元旦這一天的天氣預示這一年的年景。元旦清晨他們就上街看風向來占卜:刮南風,預兆風調雨順,這一年會平安而炎熱;刮西風,有一個捕魚的豐收年;刮東風,水果將高產;刮北風,則是歉收年。

美國

紐約時報廣場舉行盛大迎新年慶祝活動,來自世界各地的觀眾聚集在“世界的十字路口”

這個移民國家的歷史並不長,所以元旦的民俗慶祝活動和其他國家比起來相對平淡,除了狂歡和吃喝,人們大多呆在家裡看電視或睡覺。不過加利福尼亞洲的元旦慶祝別有特色,新年來臨之際,大街小巷到處都擺著玫瑰花,幾十輛鮮花裝點的彩車載著身著禮服的妙齡少女徐徐而過。人們會在節日期間選出當年的玫瑰皇后和玫瑰公主,在對美的讚賞中迎來新年。

泰國

泰國傳統的新年,即“宋干節”(“宋幹”是梵語的譯音),也叫“潑水節”,是公曆的每年4月13日到16日。節日裡,人們抬著或用車載著巨大的佛像出遊,佛像後面跟著一輛輛花車,車上站著化了妝的“宋乾女神”,成群結隊的男女青年,身著色彩鮮豔的民族服裝,敲著長鼓,載歌載舞。在遊行隊伍經過的道路兩旁,善男信女夾道而行,用銀缽裡盛著用貝葉浸泡過的,滲有香料的水,潑灑到佛像和“宋乾女神”身上,祈求新年如意,風調雨順,然後人們相互灑水,喜笑顏開的祝長輩健康長壽,祝親朋新年幸運、未婚的青年男女,則用潑水來表示彼此之間的愛慕之情。泰國人在新年第一天都在窗臺、門口端放一盆清水,家家戶戶都要到郊外江河中去進行新年沐浴。為慶賀新年,泰國人舉行大規模的“賽象大會”,內容有:人象拔河、跳象拾物、象跨人身、大象足球賽、古代象陣表演等,很是精彩動人。  

“元旦節”的演化及世界各國迎新年風俗

日本

在日本東京迪士尼樂園,演員扮作卡通人物參加新年巡遊活動,向遊客恭賀新年

日本人特別重視新年,每年的12月29日--1月3日為全國休假日。日本人把12月31日稱之為“大晦日”,也就是除夕日。除夕晚上,日本人稱之為“除夜”,除夜時他們祈求神靈託福,送走煩惱的舊年,迎來美好的新年,稱之為“初詣”。除夕午夜,各處城鄉廟宇分別敲鐘108下,以此驅除邪惡,日本人則靜坐聆聽“除夜之鐘”,鐘聲停歇就意味新年的來到。人們便離座上床睡覺,希望得一好夢。

元旦早上,家人圍坐在一起,互相講述除夕做的夢,以測吉凶。日本人稱元旦初一為“正日”。1--3日為“三賀日”。   在正日,小輩須先去父母那裡拜年,向父母問安,然後到親友家拜年,新年還是個“吃”的節日,各國人民都以食用自己民族的食物來祈求好運。日本人在“正日”這一天,早餐是很豐盛的,吃砂糖竽艿、蕎麥麵等,喝屠蘇酒。此後一連三天,則吃素的,以示虔誠,祈求來年大吉大利。現日本多數城裡人已放棄新年吃素勻慣,改在“除夜”吃一餐空心麵條,以祝在新的一年裡,健康長壽。

埃及

埃及是文明古國,公元前40年,埃及人就能觀察星象了,他們發現天狼星和太陽一同升起,尼羅河水立時上漲。埃及把尼羅河漲水的這一天作為新年的開始,稱為 “漲水新年”。埃及的克魯特人迎接新年,在門口放一張桌子,七八隻碟子供著大豆、扁豆、紫苜蓿和小麥的顆粒,還有好些綠色植物的小芽,這象徵豐裕。獻給神的東西越多,新年的收成就越多。埃及的新年在秋天,因埃及的農業生產是從秋季開始的。

印度

盛裝打扮的印度少女

印度從每年10月31日起為新年共5天,第四天為元旦。新年第一天,誰也不許對人生氣,更不準發脾氣。印度有的地區,元旦早上,家家戶戶哭聲不斷,人人臉上涕淚橫流,他們以歲月易逝、人生苦短,用哭來迎新年,是對人生的慨嘆。

有些地區的人們以禁食一天一夜來迎接新的一年,由元旦凌晨開始直到午夜為止。由於這種怪異的習俗,印度的元旦被人稱為“痛哭元旦”、“禁食元旦”。

印度人在過年的前5天,各地都要演出印度史詩《羅摩衍那》,(意為羅摩的遊行),扮演史詩中的英雄與紙紮巨人“作戰”,“英雄”引發點著火的箭,紙紮巨人便在觀眾的歡呼聲中著火燒燬,除夕前,家家戶戶門前都張貼上各種精美圖畫。元旦早上,人們提著精製的小燈,拿著紅粉包,出門向老人和親友拜年。見面道喜後,就互相將紅粉塗在對方的額上,表示吉祥如意,抬頭見喜。年青人把紅墨水裝進水木倉裡,射到親友身上,稱為“灑紅”,表示吉祥如意。

印度青年喜歡在過新年時不管熟悉與否,見面徒手格鬥。圍觀者叫好助威風,往往成為姑娘追求的對象。

印度中部土著民族勃希勒人,為慶祝新年,在遊戲場中豎立一根圓滑粗大的木杆,杆頂有一隻盛著禮品的小袋,姑娘們手持禾竹竿竭力阻撓向杆上爬去的小夥衛子,小夥子們則在杆下圍成一圈,努力防禦姑娘們對爬杆者的攻擊,直到爬竿者奪得小袋取得勝利為止。

朝鮮

朝鮮在首都平壤舉行盛大煙火表演迎接新年到來

朝鮮和我們中國一樣,在新年也有貼窗花、桃符的習俗。朝鮮人在新年時,家家戶戶貼對聯和年畫。有的人家在門上貼上壽星或仙女的畫像,祈求上天保佑,驅走鬼魅,賜給幸福。元旦黎明,人們把一些鈔票塞進了除夕預先紮好的稻草人中,扔到十字路口,表示送走邪惡,迎接吉祥福星。黃昏,人們又將全家人一年中脫落的頭髮燒掉,祝願家人四季平安。新春佳節,朝鮮的婦女穿戴一新。

元旦日少女們頭戴一種麻制的帽子,稱為“福巾”,身穿帶花紋的五色彩衣,進行盪鞦韆比賽。她們以一處樹花為目標,看誰先踢到或咬到為勝。也有在高處掛上銅鈴的,以先碰響者為冠軍。新年期間,朝鮮人除了享以美酒佳餚外,還必須要做一種用糯米加上松子、栗子粉、棗泥和蜂蜜等,蒸煮成與我國的八寶飯相類似的甜飯食用,以預示家裡人丁興旺日子過得象蜜一樣甜。

英國

在英國,公曆元旦雖沒有聖誕節那樣隆重,但在除夕夜和元旦,還是根據當地的風俗勻慣開展種種慶祝活動,以示送舊迎新。   英國人在除夕的深夜,常帶上糕點和酒出去拜訪,他們不敲門,就徑直走進親友家去。按英國人的風俗,除夕夜過後,朝屋裡邁進第一隻腳的人,預示著新的一年的運氣。如果第一個客人是個黑髮的男人,或是個快樂、幸福而富裕的人,主人就將全年吉利走好運。如果第一個客人是個淺黃頭髮的女人,或是個憂傷、貧窮、不幸的人,主人在新的一年中將遭黴運,會遇上困難和災禍。除夕在親友家作客的人,在未交談前,要先去撥弄壁爐的火,祝福主人“開門大吉”。

慶祝新年的焰火在英國倫敦的“倫敦眼”摩天輪附近綻放

英國的新年慶祝活動大都在除夕夜舉行,“迎新宴會”,便是其中之一,這種宴會分“家庭宴會”和“團體宴會”兩種,宴會通常從除夕晚上8時開始直至元旦凌晨結束。宴會上備有各種美酒佳餚和點心,供人們通宵達量地開懷暢飲。午夜時分,人們打開收音機,聆聽教堂大鐘的新年鐘聲,鐘聲鳴響時,人們一片歡騰,舉杯祝酒,盡情歡呼,高歌《往昔的日光》。“除夕舞會”則是另一種慶祝活動。人們身著節日盛裝,從四面八方聚到這些裝飾一新的燈光輝煌的舞場,在美妙的樂聲中翩翩起舞,成千上萬的人群,還雲集到各個廣場,圍繞著廣場中心的噴泉和厄洛斯神象,載歌載舞,盡情狂歡。電視臺還在廣場做現場直播,讓在這家“守歲”的人也共享歡樂

新年快樂

時間從指間溜走,默默無聞中,又一個新的年頭。新年辭舊歲,在這裡太原三清觀祝所有的朋友在新的一年,有新的開始,有新的收穫,祝福大家狗年快樂,萬事如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