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元旦、原來是這麼來的

元旦,中國節日,是公曆新一年開始的第一天,也被稱為“新曆年”“陽曆年”。“元旦”一詞在世界上最早出現於《晉書》,所以“元旦”一詞系中國土生土長並已經沿用4000多年中國製造。傳說堯帝死後,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堯的那一天,被當作一年的開始之日,稱之為“元旦”或“元正”,這就是古代的元旦。

元旦、元旦、原來是這麼來的

“元”:有開始之意。如開元、元年、元首。“旦”:指天明的意思。如通宵達旦。

其實中國古代的元旦日,並非如今的公曆1月1日。殷代時期定農曆十二月初一為歲首(元旦),到漢代定在農曆正月初一為歲首(元旦),後來歷朝歷代曾有多次反反覆覆的改變。到民國時孫中山為“順農時”、“便統計”,定農曆正月初一為春節,改公曆1月1日為歲首“新年”,但仍稱“元旦”。

元旦、元旦、原來是這麼來的

1949年解放後新中國成立後,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決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紀年採用公元年法”,政府頒佈統一使用“全國年節和紀念日放假辦法”,將公曆1月1日規定為元旦節,並決定全國在此節放假一天。同時為區別農曆和公曆兩個新年,又鑑於農曆二十四個節氣中的“立春”,恰在農曆新年前後,因此改農曆正月初一稱為“春節”。

元旦、元旦、原來是這麼來的

關於元旦從古說到今,我認為放假、吃、喝、玩才是當今元旦的主題,當然也要感謝老祖先的智慧和情懷給我們創造了那麼多節日,在這裡也提前祝您元旦快樂,新一年好事連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