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子恺故里 石门湾

丰子恺故里 石门湾

天还下着小雨,我们从乌镇出来,准备去石门湾,可惜沒有直达车,只好去了桐乡。

车上的人告诉我们,去河山的车就经过石门。这样,我们从桐乡转车就来到了石门湾。

天已经晚了,重要的是我们先找到住处,毕竟小镇比不了城市。于是,我们背着包边走边打听。旅馆没有找到,丰子恺的故居却出现在我们眼前,这才是我们真正要找要看的目标。可惜太晚了已经关了门,我们还得找住处。一位中年妇女非常热情,连说带比划告诉我们哪儿有旅馆,可我们一句话也没有听懂。祖国太大了,同宗同族同汉语,竟然因地域不同那么难懂,只好按她比划的方向寻去。我们的行动,引起一对五十多岁夫妇的关注,男同志终于过来,说:"你们是外乡人吧?"他的普通话我听懂了,回答说:"是。我们想找旅馆?"他明白了我们的意思,指着大运河说:"你们沿大运河往东走,见一高台阶再往北走,不远就有一家旅馆。"

我们谢过这对夫妇,按着他的指示路线,终了找到了这家和平旅社。其实,就离我们下车的地方不远,只是我们一开始找反了方向,绕了一大圈又基本回到了原点。他们是一对年轻的夫妇,见我们从城里来,干干净净,便把自己的住室让给了我们。

丰子恺故里 石门湾

清晨,我们起的很早,出了和平旅社,沿人民路往南走,不远就到了大运河旁。大运河非常繁忙,来往的船只一艘接着一艘,满载着各种货物川流不息。眼观目睹,我们这才真正体会到大运河的价值与作用。远在沒有铁路、公路以前,人们的交通主要靠的还是河流。有了河,有了船,就有了路,满载着货物、人员四通八达。试看,古代文人们写出的诗、文章,哪个不是以船代步?骑马的有,毕竟是少数。可以想象,原来的石门湾,肯定是繁华之地,要不然沿大运河这条街就叫东市街呢!历史的沧桑仍留下了很多痕迹,我们沿着东市街往西走去。

丰子恺故里 石门湾

穿过高架的石门大桥,跨过新修的堰桥,我们来到了大运河拐弯处。大运河确确实实在这里打了一个弯,往西南方向拐去。在我的记忆中,丰子恺无论是从散文,还是从漫画里多次提到"我的故乡石门湾",所以,我就知道丰子恺的故居在石门湾,可当地人怎么叫,却不知道,因为这个,我们在嘉兴西汽车站找车还闹出了笑话。

丰子恺故里 石门湾

那是前一天的事了,我们进了嘉兴西汽车站停车场,一位看门的妇女追了进来,"你们到哪儿来?也不说一声就进来。"我正为找不到去石门湾的汽车着急,便说:"说一声你就知道了?"她很自信,"沒有我不知道的地方",口气很大。我说:"到石门湾", 本来就实实在在地告诉了她,可没想到却真难住了她。"石门湾?没有这个地方啊!"我笑了,"不知道吧!竟说大话。"她不服气又去找别人问,别人说:"是不是石门啦!"她又追了过来,"嗨!就是石门啦,还加个湾,那谁不知道啊!去桐乡转车。"

这就给我畄下了深刻的印象,每当当地人一提石门,我就知道了他们说的就是我们要找的石门湾。更沒想到的是,石门确实有来历,就在大运河拐弯处,岸上立有一座石碑,面东篆刻"古吴越疆界"几个大字,面西篆刻"古吴越疆界碑记",这就更引起我的兴趣,拿本抄录起来。

丰子恺故里 石门湾

"垒石弄小街,磊石弄者,古吴越疆界也。春秋,吴越历载兵锋,逐起垒石为门,以为限,石门之名传焉!对峙,胡杭洵要冲险地,虽疆界屡迁,阖庐夫差,凡常勾践早成千古传说,而故垒遗址,依稀犹存,几经兴发,沿习迤今,仍曰垒石弄,盖保持古迹也!明宣德五年,

桐乡设县,石门镇分隶桐崇,亦循磊石弄划界,怀古之士至此皆喜凭吊咏吟,陈润石门故垒诗云:'古塞千年尚有基,断横残石草离离。风烟不散英雄气,犹似吴兵反战时。'断石残基足堪,遥想昔时恢宏气象,吴疆越界,诚吴越春秋遗址也!桐乡县文物管理委员会、石门镇人民政府同发起立碑,以便后人寻访冀不湮没云而是为记。1991年8月叶喻荪撰、章伯年书。"

丰子恺故里 石门湾

我站在那里抄写,沒想到却招来了许多人,其中一位姓戴的同志边帮我念,边帮我辨认。他说叶喻荪是他的同学,也是石门人,现为桐乡市政协副主席;章伯年,是乌镇人,桐乡市的书法家。接着,指着北面墙根几个清理小路的人说:"那儿就是古代垒石弄的遣址,越国时,曾在这里筑迠了一座石门,用作与吴国交战的隘口,平时,也有两国人员的来往。"这时,我恍然大悟,要不然当地人一开口就叫石门,看来这里真是名副其实地有过石门。这就是历史,这就是石门的内涵。一段历史,一座石碑,一弄古迹,让人了解了过去。

丰子恺故里 石门湾

那么,为什么丰子恺总在文章里加个湾呢?

大运河开凿应该是隋朝的事了,远比吴越之争晚多了。大运河从嘉湖平原缓缓而来,到了石门却拐了一个弯儿,转向杭州。丰子恺是位著名的漫画家、散文学家富于想象、富于联想,他把石门与大运河联系起来,坚硬挺拔的石门与柔顺滋润的河湾巧妙地一结合,便产生了一个颇具审美情趣的地名——石门湾。

丰子恺故里 石门湾

石碑虽然立在大运河的北岸,却正对着垒石弄遗址,看来,这里也要修缮保护。历史虽然说明着过去,也昭示着未来。为了让人们更多地了解历史,桐乡人民政府还是比较重视古迹的开发与保护。要不然走到这里,谁知道它的故事,它的过去和今天呢!

九口2018-8-1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