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書情真 林覺民故居

遺書情真 林覺民故居

走進福州楊橋路林覺民故居,深深感到濃濃的愛意。

愛情,是兩個心靈撞擊的火花。愛情,有的先戀愛,後結婚;有的先結婚,後戀愛;有的"夢裡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有的一見鍾情,閃婚;有的暗戀一輩子也不敢開口;有的私奔;有的殉情------愛,千奇百怪,沒有固定的模式。有的有情無緣,有的有緣無分------"情出自心關不住,誼連知己久縈懷。有緣未必成眷屬,常把相思心底埋。"愛,就是這樣在矛盾的交織中,延續、成熟、成長------

遺書情真 林覺民故居

林覺民與陳意映的愛,就是刻苦銘心的愛,生死相戀的愛,為國捨己的愛,人間楷模的愛。"愛到深處情自投,花從春來香能久。"我們是走過來的人,都有過愛,都有過感受與體會,我們都應該向他們學習,向他們那樣相戀、相愛、相思、相處、相通、相應。愛,這樣才能不斷促進、加深,直至永遠。

遺書情真 林覺民故居

歷史需要回顧。我曾參觀過黃興的故居,我曾瞻仰過黃花崗七十二烈士紀念碑,1911年4月27日,黃興親自領導了震驚全國的廣州黃花崗起義。起義之前,黃興親筆寫下絕命書:"本日馳赴陣地,誓身先士卒,努力殺賊,書此以當絕筆",可見黃興的信心與決心。

遺書情真 林覺民故居

林覺民從日本趕回來參加廣州起義,黃興見了非常高興,說:"意洞(林覺民字)來,天助我也,運籌帷幄,何可一日無君。"當即命令林覺民回福建聯絡革命志士,赴廣州聚義。林覺民回到福建,聯絡了好多仁人志士,其中就有他們林家的林文、林尹民。也就是這一次回福州,林覺民與妻與父相見,成為最後的訣別。

遺書情真 林覺民故居

也許是模仿黃興,也許是自我感覺,也許是以身許國,4月24日深夜,林覺民在手帕上寫下了絕筆,給父親的《稟父書》,給妻子的《與妻書》。按現在的話說,要奮鬥就會有犧牲,死人的事是經常發生的。起義、戰鬥更是如此。

《稟父書》、《與妻書》,我不止看過一次,每當看起,都難以自制。

遺書情真 林覺民故居

"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書致汝永別矣!吾作此書時,尚為世中一人,汝看此書時,吾已成為陰間一鬼。""吾至愛汝,即此愛汝一念,使吾勇於就死也,吾自遇汝以來,常願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屬。""吾真真不能忘汝也!回憶后街之屋,入門穿廊,過前後廳,又三四折,有小廳,廳旁一屋,為吾與汝雙棲之所。初婚三四個月,適冬之望日前後,窗外疏梅篩月影,依稀掩映,吾與汝並肩攜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語,何情不訴"-------

字字,濃化不開的情感;句句,訴說不盡的心意;行行,喋喋不休的牽掛;層層,戀戀不捨的分離。情真意切,情深意長。念天下人,捨生取義,心碎腸折,肝裂膽破,情感交融,心性映暉,催人落淚,撼人魂魄,不知教育了幾代人。

遺書情真 林覺民故居

陳意映為情所累,為情所傷,為情所死,當她得知林覺民死後,就想殉情隨他而去。林覺民的父母雙雙給她跪下,懇求她一定要活下去,因她還有一個不滿兩歲的孩子,因她身還有孕。就這樣,陳意映生下孩子後,仍沒有走出失去丈夫的陰影,兩年後還是哀傷鬱鬱而終,隨林覺民去了。這就是情深似海,這就是情重如山,並非是一句空話。

情為何物?虞姬舞劍,自刎斷情,是為了霸王重整隊伍,捲土重來。昭君出塞,胡漢和親,是為了邊境安寧,永不再戰------這都是難以用語言表達的,這都是人生實實在在的書寫。林覺民與陳意映也是如此,他們用自己的一生,譜寫出一篇壯麗的愛情之歌。影視歌詞唱得好,"只願天下情侶,不再有淚如你。"

遺書情真 林覺民故居

林覺民死的壯烈,愛的深刻、愛的執著、愛的真摯。林覺民死的壯烈,喚醒了許多人,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推翻了大清朝。林覺民愛的深刻、愛的執著、愛的真摯,感染了許多人,至今《與妻書》還在學生的課本里,影響著一代又一代。我是六十年代末參軍的老兵,聯想到南疆犧牲的戰友,他們都很年輕,他們大多比林覺民小,與他歲數相當的也多是排連幹部,結婚的少,大多隻是未婚妻,他們留下了許多遺書,或者說情書。一位戰鬥英雄、二排長,恰恰與林覺民同歲,也是24歲。他在給未婚妻的信中寫道:"前天,我給你摘了一枝臘梅,夾在這個本子裡的第一封信的最後一頁。我認為她比玫瑰堅強、勇敢、更清香,而她也象徵著我們的愛情,即使在寒冬也不凋零,也依然如故地迎風怒放,勇敢地迎接那美好的春天------我今天也算正式踏上征途了。此時此刻,我也報著為黨為國為人民勇於犧牲的信念------再會!我親愛的故鄉,再會!我親愛的方。"

遺書情真 林覺民故居

二排長犧牲了,留下了這封遺書、情書。但我最感懷的,還是一位長眠南疆士兵的妻子在麻栗坡烈士陵園的留言——一首永恆的情歌:《吻你,我不驚醒你》,那真是鋼腸裂斷,氣壯山河,感染著、震撼著許多人。"吻你,我不驚醒你。這片和煦的土地是這樣的安寧,墓碑前我默默地注視著你,我知道盡管這座座墳塋只是生命的縮影,但那巍然屹立的英靈卻是一個個不倒的身軀------吻你,我不驚醒你。在這邊陲小鎮將烙下——一個普通女性永恆的長吻,為祝福你在這裡靜靜地安息。吻你------我不驚醒你,不驚醒你------不驚醒你。"

遺書情真 林覺民故居

道出了一位烈士妻子的心聲,她的心是苦的,她的淚是酸的,她的情是深的。我非常喜歡這首詩,每當讀起都潸然淚下,我認為,這是近些年來寫得最好,最生動,最深情,最高尚、最永恆的詩,她與林覺民的《與妻書》媲美。

還有那歌曲《血染的風采》,唱出了戰士的心聲,唱出了戰士的情感,"也許我告別將不再回來,你是否理解你是否明白?也許我倒下將不再起來,你是否還要永久的期待?如果是這樣你不要悲哀,共和國的旗幟上有我們血染的風采------"。這就是戰士用自己的戰鬥、自己的精神、自己的奉獻、自己的生命,譜寫給祖國人民的遺書、情書。

遺書情真 林覺民故居

這些都與林覺民的《稟父書》、《與妻書》有著緊密的關聯。現在,我們每個上戰場的人都要寫遺書或者情書,出發前要寫,進戰區要寫,拔點前也要寫,這也許就是從黃興、林覺民一代一代傳承下來的。我們瞻仰、謁拜林覺民故居,就是要學習他們的精神,愛的精神,勇於獻身、勇於犧牲的精神,激勵熱血男兒,永葆祖國安寧。

九口2018-8-3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