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鑄魂」,挺起精神脊樑!蟠龍鎮扈槽村綻放鄉村振興之花

文化“鑄魂”,挺起精神脊樑!蟠龍鎮扈槽村綻放鄉村振興之花

文化“鑄魂”,挺起精神脊樑!蟠龍鎮扈槽村綻放鄉村振興之花

文化“鑄魂”,挺起精神脊樑!蟠龍鎮扈槽村綻放鄉村振興之花

朝陽漸起,8月28日清晨八點的蟠龍鎮扈槽村,一首悠揚的曲子從便民服務中心裡傳出,聞聲而至,一群滿頭銀髮的老奶奶正用舒展的舞步演繹著自己的老年生活。時而恬靜、時而動感,這群平均年齡超75歲的老奶奶,沒有令人羨慕的身段,卻有充滿自信的笑容。

文化“鑄魂”,挺起精神脊樑!蟠龍鎮扈槽村綻放鄉村振興之花

文化“鑄魂”,挺起精神脊樑!蟠龍鎮扈槽村綻放鄉村振興之花

蟠龍鎮扈槽村便民服務中心內,一群滿頭銀髮的老奶奶正用舒展的舞步演繹著自己的老年生活。

“我們都沒讀過多少書,沒有什麼高學歷,但並不意味著我們思想就落後,我們的生活也可以過得很‘文化’。”81歲的曹德玉是這群“舞者”中年紀最長的,談起如今的晚年生活,她可是中氣十足,“特別是今年,村裡為我們換了音響、添了器具,聽說之後還可以在文化廣場看電影,這生活過得是有滋有味。”

有平臺,有動力,老百姓才能“舞”出新生活。

扈槽村作為區級鄉村振興文化振興示範村,緊緊圍繞鄉村“鑄魂”行動,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突出農耕文化、民俗文化,為鄉村旅遊產業發展注入精神動力,推動鄉村振興在扈槽村綻放出經久不衰的“文明之花”,豐盈出村民增收的“智慧之果”。

文化鑄魂 鄉村有了源動力

“秀麗蟠龍,詩韻扈槽。”沿著如玉似帶的“二環路”走進扈槽村,你不僅能邂逅秀麗山色,還能與詩詞歌賦不期而遇,這便是對扈槽村新時代的文化定義。

而那再現詩詞歌賦的文化廣場正如火如荼地籌備著,家住扈槽村七組的餘層英眼看著廣場修建即將完工,欣喜不已,“搭舞臺的材料也運來了,我們村的‘抬兒調’展演隊伍終於有了自己的舞臺。”

打造鄉村振興文化樣板村,不僅需要外部發力,更要破解內生動力不足問題。廣大農民群眾是鄉村振興的主體,只有充分滿足他們的文化需求,才能激發其建設美麗鄉村的源動力。

文化“鑄魂”,挺起精神脊樑!蟠龍鎮扈槽村綻放鄉村振興之花

蟠龍鎮扈槽村的唐家坡上,遊客正在新建完的休閒亭內休憩納涼。

為此,蟠龍鎮把群眾喜聞樂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梁平抬兒調作為鄉村振興的文化產品,培養梁平抬兒調非遺傳承人、壯大梁平抬兒調隊伍建設、結合時代特徵創新唱詞、完善文化活動設施,同時,將打造詩韻蟠龍文化牆、搭建LED顯示屏放映文化電影,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群眾心裡生根發芽。

另外,蟠龍鎮還在扈槽村建設家訓牆、打造家訓榜,展示優秀家風家訓;開展“五好文明家庭”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在全村形成以正能量為導向的新時代文明鄉風,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轉化為人們的情感認同和行為習慣,使優秀傳統文化得到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鑄就鄉村文化魂。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的有效抓手,在培育鄉風民風、美化人居環境、豐富文化生活上下功夫、做文章,引導廣大群眾革除陳規陋俗,倡導文明新風,讓崇德向善、勤儉節約、崇尚科學、健康生活的文明新風尚在扈槽村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文旅融合 助推鄉村振興

“我們第一次來扈槽,這裡不僅景色美,還能自己磨豆腐、摘農家菜。”一上午的功夫,城區居民鄧天華夫妻倆親身體驗了一把農業勞作,望著一桌的“戰利品”,夫妻倆成就感滿滿,下次他們打算邀上三五好友,一同體驗農耕帶來的樂趣。

從以前守著“一畝三分地”,到農旅結合農家樂,再到把農耕文化、民俗文化整合到鄉村旅遊中,如今的扈槽村,不僅能讓八方遊客欣賞美如畫的自然風光,更能體驗、品味濃厚的文化風情,讓鄉村旅遊煥發出文明新氣象。

文化“鑄魂”,挺起精神脊樑!蟠龍鎮扈槽村綻放鄉村振興之花

唐家坡印象 李均輝/攝

“離開文化的支撐,鄉村旅遊便少了活力,鄉村振興更成了‘鏡中月、水中花’。”蟠龍鎮黨委書記唐曉龍對於用文化實現鄉村振興有著清醒的認知,“文化是旅遊的內涵與靈魂,旅遊是文化的平臺與載體,只有文化與旅遊融合發展,鄉村才會實現振興。”

文化“鑄魂”,挺起精神脊樑!蟠龍鎮扈槽村綻放鄉村振興之花

因此,蟠龍鎮正籌備在扈槽村文化廣場建立農耕文化展示區,開展打土牆、插秧、人力抽水等農事體驗活動;以傳統節日風俗為重點,以物質為載體,打造包粽子、打餈粑等民俗活動,展示中華民族傳統農家生活,進一步豐富扈槽村文化內涵,實現鄉村旅遊可持續發展,從而助推鄉村振興在美麗蟠龍遍地開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