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托克工業:風雨兼程立潮頭

鄂托克工业:风雨兼程立潮头

鄂托克工业:风雨兼程立潮头
鄂托克工业:风雨兼程立潮头

改革開放40年,鄂托克旗風雨兼程,碩果累累。乘著改革開放的春風,鄂托克旗工業經濟步入發展快車道。

改革開放40年,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鄂托克旗黨委、政府制定出臺了一系列加快工業發展的政策措施。這些措施堅持以產業結構調整為主線,以項目建設為抓手,以技術創新為動力,實施節能降耗,大力發展非公經濟和中小企業,使全旗工業經濟呈現快速健康的發展態勢。

棋盤井、蒙西兩大工業園,一組組循環經濟示範產業鏈條共同構築起了鄂托克工業綠色發展的根基。2017年,鄂托克旗地區生產總值從1978年的2033萬元增加到425.5億元;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增加到621.2億元;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加到20.8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加到52.8億元;城鄉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加到42881元和16724元。

改革開放初期,鄂托克旗共有國有、集體企業二百多個,總產值六千多萬元。這些企業同時並存,形成“村村點火、戶戶冒煙”的“繁榮”景象,但規劃不完善、生產不環保、效益不高成為當時發展的一大特點。

改革開放前,棋盤井地區僅是109國道和110國道三岔路口的小城鎮,一條簡單的三岔路口旁邊住著寥寥無幾的數十戶人家。這數十戶人家主要靠在周邊地區僅有的幾座小煤窯裡打工維持生計,還有些人家則是靠汽車修理和司機食宿作為主要經濟來源。當地除了這些住戶還有一所公路道班,此外別無他物。

改革開放的春風,讓棋盤井迎來了發展的良機,鄂托克旗通過大力招商引資,積極推動重大項目建設,在當地成立了鄂托克經濟開發區,並先後建成引進了棋盤井礦業集團、鄂爾多斯集團、星光集團等一大批非公經濟主力軍,撐起了鄂托克旗工業經濟發展的半邊天。

目前,該開發區共有企業102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52家。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100多億元,實現工業總產值3500多億元;園區綠化總面積近1000萬平米,人均綠化面積超過100平方米;空氣優良率70%以上;在自治區重點工業園區中率先建成綜合便民服務中心,實現了“只跑一趟,只進一道門,辦成一攬子事”。開發區已構築起“煤、電、冶、化”四大主導產業,形成了煤化工、氯鹼化工、天然氣化工、煤—電—冶金、三廢循環再利用和物流供應鏈六條產業鏈,形成的主要產能有:電力裝機容量308萬千瓦,焦化近300萬噸,硅系合金150萬噸,電石130萬噸,PVC40萬噸、尿素205萬噸。目前已成為國內氯鹼行業成本窪地和世界最大的鐵合金生產基地;先後被確定為國家級循環化改造示範試點園區、低碳產業試點園區、增量配電業務改革試點地區、國家級綠色園區、國家級循環經濟標準化示範試點園區、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重點園區。

距離棋盤井一個半小時車程的蒙西高新技術工業園區是鄂托克旗的第二大工業園區。該園區是自治區級高新技術工業園區。先後獲評國家級循環經濟示範園區、國家級生態工業園區、國家首批新材料成果轉化及產業化示範基地、國家能源互聯網示範基地、國家循環經濟標準化試點示範基地、第二批增量配電業務改革試點、國家綠色園區七大“國字號”品牌。被命名為自治區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自治區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基地、自治區機電和高新技術產業出口基地、自治區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是鄂爾多斯園林城鎮之一。

園區內的企業都是佼佼者,其中德晟集團和星光集團結束了鄂托克旗沒有特種冶金的歷史;雙欣集團和君正集團的PVC、PVA產品更是遠銷海內外,在世界新型化工的舞臺上佔有一席之地。而這幾家企業僅僅是該園區規模企業中的冰山一角。目前,該園區共引進培育重點企業53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21家。形成了新型化工、特種冶金、電力、高新材料、現代物流五大主導產業。

黨的十八大以來,鄂托克旗共實施億元以上重大項目112個,建成投產41個,為轉型升級提供了新支撐、積蓄了新動能。同時,工業經濟支撐有力,化工、煤電、冶金等主導產業循環演進,北京京能、上海氯鹼等企業入駐投資,產值超億元企業達到26家,棋盤井、蒙西園區產值分別達到570億元和331億元。

除了這兩個業績驕人的園區,鄂托克旗還擁有目前全球最大的螺旋藻生產基地,同時也是國內第一個螺旋藻養殖觀光生態園。該園區具有得天獨厚發展螺旋藻產業的優勢,依託世界四大鹼湖之一的哈馬太鹼湖,不僅天然鹼資源儲量大且品位高,而且在該鹼湖內還發現了獨特的鈍頂螺旋藻,為螺旋藻生產提供了優質原料。

產業園周邊環境無汙染,光熱資源豐富,大大提升了螺旋藻產品的品質。目前,該園區累計投資8億多元,完成規劃面積12000畝,配套開發面積7000畝,螺旋藻淨養殖面積4000畝,已入駐螺旋藻企業26家,年產藻粉3500多噸。產業園堅持統一質量檢驗、統一技術規程、統一定價銷售、統一品牌的管理模式,組建了以新宇力藻業集團為龍頭的鬆散型企業集團,實現了產業發展由分散佈局向集群化轉變、產品生產由粗放加工向高端化轉變。

鄂托克草原工業界經濟突飛猛進的發展,讓鄂托克人欣喜,讓鄂托克人自豪。然而,在這信息自豪的同時,鄂托克旗對環境保護不該絲毫懈怠,“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也不斷深入人心。

一直以來,鄂托克旗狠抓生態環境建設,特別是近年來,鄂托克旗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堅持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的重要內容,以守土負責的使命情懷、職責擔當,攻堅克難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全力以赴提升環境質量,堅決築牢祖國北方生態安全屏障鄂托克防線。目前,鄂托克旗已形成生態自然恢復區4586.7平方公里,草原退化面積逐年減少,草原動植物多樣化群落顯著增加,鄂托克旗森林覆蓋率和草原植被覆蓋度分別達到24.4%和41%。

與此同時,從2007年開始,鄂托克旗連續11年集中開展環境綜合治理,累計完成投資100多億元,礦山企業數量減少2/3以上,淘汰白灰、水泥、冶金、焦化等落後產能1305萬噸,關停取締礦山企業103家,清理固廢9800萬噸,治理火區200多萬平方米;自然保護區內90家礦山企業全部完成“兩斷三清”和地質環境治理、礦業權退出;園區重點企業達標運行,萬元GDP能耗累計下降15.1%,空氣優良天數達到280天以上,硅鐵、電石單位能耗均達到了國內先進水平,汙水處理、在線監測和一批脫硫、脫硝、除塵設施建成運行,城鎮集中供熱面覆蓋率、汙水處理率和垃圾無公害化處理率分別達到75%、82%和91%。

改革四十載,鄂托克草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繼往開來,改革發展永不止步。鄂托克旗將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引領下,全面深化改革,狠抓改革落實,一往無前,砥礪奮進,擼起袖子,埋頭苦幹,在完成“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征程上大展宏圖,再創輝煌。(崔亮)

鄂托克工业:风雨兼程立潮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