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標準的行業分析怎麼做

一個標準的行業分析怎麼做

一個完整的行業分析應該包含三個部分:

1、行業現狀梳理:包括行業的生態圖、產業鏈、商業模式等分析。

2、競爭格局判斷:瞭解行業內的重點企業、競爭格局、目標用戶。

3、行業發展趨勢:包括行業發展前景與速度、市場結構、用戶規模等。

一個企業的市場環境包含三個方面:

1、內部環境,例如公司員工、辦公科技、工資、財務等。

2、微觀環境,例如外部顧客、代理商與分銷商、供貨商、競爭對手等。

3、宏觀環境:例如國家政策或法律、經濟力量、社會與文化力量、科技力量。

行業分析的最終目的是對企業產生價值,因此應先選擇一個合適的分析主題,合適的主題怎麼找?最好的來源就是企業,比如企業的業務痛點、發展目標、關注點等。

對企業所處行業的分析應該從內部環境、微觀環境、宏觀環境出發,包含行業現狀梳理、競爭格局判斷、行業發展趨勢三部分內容,並根據以下幾種方法論確定行業研究的框架:

一、行業分析方法論

1、PEST分析

PEST是對宏觀環境的分析,它可以幫企業找出可能將要面臨的機遇和風險,並預測行業的發展趨勢。

PEST的P代表政治politics,E代表經濟economy,S代表社會society,T代表技術technology,政治、經濟、社會和技術四個因素並不是彼此獨立的,而是相互關聯和相互影響的。

politics主要包括政治制度與體制、政局、政府的態度、政府制定的法律法規等;

economy主要包括GDP、利率水平、財政貨幣政策、通貨膨脹、失業率水平、居民可支配收入、匯率、能源供給成本、市場機制、市場需求等;

society主要包括人口環境和文化背景,人口環境主要包括人口規模、年齡結構、人口分佈、種族結構以及收入分佈等因素;

technology不僅包括髮明,而且還包括與企業市場有關的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的出現和發展趨勢以及應用背景。

2、波特五力模型

波特五力模型是對微觀環境的分析,用於尋找影響競爭規模和程度的因素,定位公司的優勢、劣勢,並影響企業競爭戰略的決策。波特五力模型的五種力量分別為同行業內現有競爭者的競爭能力、潛在競爭者進入的能力、替代品的替代能力、供應商的討價還價能力、購買者的討價還價能力。

(1)潛在競爭者進入的威脅

進入威脅主要取決於進入障礙,進入障礙又分為市場性和非市場性,。

場障礙是指產業競爭條件下的壁壘,非市場障礙則是政府管制造成的壁壘(如法定的核準准入條件等)。具體的因素有規模經濟、品牌識別、資金需求、分銷渠道、絕對成本優勢、政府政策。

(2)供應商的討價還價能力

供應商集中度、供應商產品的替代性、前向一體化、供應量對供應商的重要性,都會影響供應商的討價還價能力。

供應商的談判能力越弱,企業越容易獲得對自己有利的價格。比如沃爾瑪和一個小商店比,和供貨商的談判地位就要高很多。

(3)現有競爭者的競爭能力

決定現有競爭者的競爭能力的因素有產業增長、固定成本、品牌識別、競爭對手數量、差異化。一個行業的產業格局,可從完全壟斷,到寡頭壟斷,再到壟斷競爭,直至自由競爭,行業所屬的層面決定著同業者所面臨的競爭態勢。

如果產業裡沒有龍頭老大式的壟斷者,各企業之間勢均力敵,而且產品的差異化程度小,就表示該產業市場已趨於飽和,沒有多大的增容空間,退出障礙也較高。

不過這些影響現有競爭強度的因素,彼此間存在著相互抵消的關係,因此要判斷現有競爭者的競爭強度,就必須進行詳細而具體的全面分析,而不是僅僅比較市場佔有率、利潤率和成長速率這幾個簡單的數據。

(4)購買者的討價還價能力

決定購買者的討價還價能力的因素有購買者集中度、購買量、後向一體化能力、替代產品、價格敏感度、利潤。在市場經濟的供求關係中,如果供小於求,則購買者的討價還價能力相對較弱,企業的定價能力相對強。

(5)替代品威脅

決定替代品威脅的因素有購買者替代偏好、替代品相對價格、轉換成本。

替代品指的是和現有產品具有相同功能的產品,如果替代品能夠提供比現有產品更高的價值/價格比,而且買方的轉移壁壘很低,消費者可以在不增加採購成本的情況下,就轉而採購替代品,那麼這種替代品就會對現有產品構成巨大威脅。

3、SWOT分析法

也稱優劣勢分析法,是對內部環境的分析,用來確定企業自身的競爭優勢、競爭劣勢、機會和威脅,從而將公司的戰略與公司內部資源、外部環境有機地結合。

其中,S代表優勢strengths,W代表劣勢weaknesses,O代表機會opportunities,T代表威脅threats。

strengths是企業的內部因素,包括有利的競爭態勢、充足的財政來源、良好的企業形象、技術力量、規模經濟、產品質量、市場份額、成本優勢、廣告攻勢劣勢等。

weaknesses是企業的內部因素,包括設備老化、管理混亂、缺少關鍵技術、研究開發落後、資金短缺、經營不善、產品積壓、競爭力差等。

opportunities是企業的外部因素,包括新產品、新市場、新需求、外國市場壁壘解除、競爭對手失誤等。

threats是企業的外部因素,包括新的競爭對手、替代產品增多、市場緊縮、行業政策變化、經濟衰退、客戶偏好改變、突發事件等。

將調查得出的各種因素根據輕重緩急或影響程度等排序方式,構造SWOT矩陣。在此過程中,將那些對公司發展有直接的、重要的、大量的、迫切的、久遠的影響因素優先排列出來,而將那些間接的、次要的、少許的、不急的、短暫的影響因素排列在後面。

4、價值鏈分析

價值鏈分析方法是企業一系列的輸入、轉換與輸出的活動序列集合,每個活動都有可能相對於最終產品產生增值行為,從而增強企業的競爭地位。

行業價值鏈指的是供應商供給——製造商轉變——經銷商流通——最終用戶消費。價值鏈上的每一項價值活動都會對企業最終實現的價值造成影響。

進行價值鏈研究,就是要在深入行業價值鏈“經濟學”的基礎上,對其影響的方面和影響程度進行深入的考察,充分權衡其中的利弊,以求得最佳的投資方案——最佳價值鏈結構。

除了以上四個,分析行業的方法論還有麥肯錫七步成詩法、5W2H、商業模式畫布、生命週期理論、AARRR模型、五張PPT法則等。

二、行業分析常用的框架

前面我們提到了對一個行業分析應該包含三個部分:行業現狀梳理、競爭格局判斷、行業發展趨勢,由此得出行業分析常用的框架:

根據以上的方法論參照行業分析常用的框架,即可做出完整的行業分析。

目前市場上主流的行業分析方法為波特五力模型法。由於中國商業環境較為惡劣,大部分創業項目又門檻較低,投資人相對比較關注你和競爭對手之間的差別,以及你的競爭優勢,同時又密切關注新進入者或者替代品在整個商業競爭環境中起到的影響。

比如說“快充技術”以及手機電池技術的升級,對於目前火熱的“共享充電寶”就會產生替代性的衝擊。

關於如何尋找正確的競爭對手,我們建議你閱讀這篇文章《競爭對手X的現身》。

END

藍計劃,專注於商務演示,讓藍圖看得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