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从神话到历史:神话时代 夏王朝》:被封印的历史迷雾

01《从神话到历史:神话时代 夏王朝》:被封印的历史迷雾

泱泱中华,浩浩文明。

大约在140亿年前,发生了所谓的大爆炸而诞生了宇宙;

大约在125亿年前,宇宙中形成了银河系;

大约在46亿年前,银河系中形成了太阳和地球;

大约在38亿年前,地球上形成了“有机体”;

大约在250万年前,地球上出现了近似人类的动物;

大约在7万年前,“智人”登上历史舞台;

人类就此揭开了华彩的篇章。

《中国的历史》为日本讲谈社百周年献礼之作,是日本历史学家写给大众的中国通史读本。丛书自上古到近代,内容涵盖量大,撰述者均为日本该领域的代表性学者,作品大多构思巧妙,写法轻松,观点新颖,富于洞见,但同时又吸取了近些年来的诸多学术成果,利用了最新出土的史料,是一套可读性与严肃性兼备的重磅历史佳作。

从盘古开天地到社会主义新中国的成立,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孕育出了灿烂不朽与众不同的东方文明。中国古代文明与埃及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印度文明并称世界四大文明,四大文明有一个共同特点,均是逐河而居,依河而建,发展于各大河流域。

说起大河,中国有黄河和长江,埃及有尼罗河,美索不达米亚有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印度有恒河。这些文明发祥地的相似之处在,河流以及两岸肥沃的冲积平原为期发展提供了条件,都曾存在过发达的农业社会。东西方都有关于大水的传说或记载,诺亚方舟和大禹治水。西方是主动防御以避水,东方是积极疏导以治水,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也许从这两次大水就可看出些许端倪。不过本书并不是讨论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在何处,而是想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出发探讨中国之为中国的原因。

宫本一夫,九州大学大学院人文科学研究院教授。专攻东亚考古学。主要研究东亚新石器时代至初期铁器时代的比较考古学及比较文明论。

本书即是日本考古学家宫本一夫教授所著,从考古学专业的特点出发,虽是粗线条的描绘,却也不乏严谨科学的实证精神。考古学的特点,决定了其长时段的、历史与文化发展进程的宏观考察见长,而拙于对精确年代和具体历史事件的把握。

考古的历史是一铲一铲发掘出来的,仅凭神话故事是难以服众的,更不是从故事或史料中找到一些蛛丝马迹,从而满足自圆其说的欲望。考古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够找到确凿的证据以证明历史故事或史料的正确,以推翻种种质疑。在没有找到强有力的证据之前,一切都是可以存疑的。历史就像一只“薛定谔的猫”。

01《从神话到历史:神话时代 夏王朝》:被封印的历史迷雾

中国大陆幅员辽阔,地理环境复杂多样,仅是从地理角度就可划分为:黄河流域的华北、长江流域的华中、南岭以南的华南以及东北和西北,环境不同,经济发展也各不相同,从而形成区域文化的不同。

历史学界强调的是商周古代国家以黄河中游地区为中心,实现了统一的历史发展的历史观;而考古学界出现了从多元区域的观点出发,注重具有区域特征的发展阶段的动向。

中国的历史研究历来重视谱系传承的重要性,自商周以来的以中原为中心的中国观逐渐形成,但是商周之时的中国与今日之中国绝非同一概念。彼时之中国乃是中心之国,是发达的农业社会或者说是史前区域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王权体现。

不过到目前为止,虽然有众多史料记载过夏王朝以及之前年代的存在,但至今并未发现一例如殷墟甲骨文那样确凿的证据,依旧给大家留下了众多疑团。不久前的夏商周断代工程,很多学者研究之后发布了《夏商周年表》,不过依然没有得到大家的信服,就是因为缺少国际公认的实证。

本卷主要是交代“达成了政治上的区域统一的一元中国的出现过程”,单作者以其外国学者的独特视角,着意要“在放眼整个东亚的情况下,把中国置于广大的多元性之中来进行考察”。究竟多元区域观如何转变为一元地域观,正是本书论述的重中之重。

说在最后,中国历史也是世界历史的一部分,没有必要用有色眼镜看待每一个对中国历史关注的人,大国自有大国气象,包容万千方能气吞宇内。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正所谓剪不断,理还乱。

真理越辩越明,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