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媒数字化,新潮新物种

梯媒数字化,新潮新物种

8月22日,新潮传媒2018媒体价值暨新品发布会在上海召开。一部梯媒价值白皮书的发布,引出了新潮传媒跨越式的“梯媒数字化”技术产品——蜜蜂智能投放系统(BITS)的面世。

就在2017年5月,新潮传媒开启了中国社区媒体数字化元年,第一个提出“梯媒数字化”的理念。今天革命性的蜜蜂系统的技术落地,标志着新潮传媒这个在梯媒行业内的“新物种”取得了数字化的先发优势。

梯媒数字化,新潮新物种

梯媒数字化

我们先举两个“格式化”的例子:纯粹的定量决断是对人类文明的大规模的格式化;而教育,则是对个人成长过程的一次格式化。

科学定理,以纯粹定量决断为计算前提,货币金融以纯粹定量决断为记账凭据和衍生基础。

教育领域有一个著名实验。一群学前儿童的绘画,色彩丰富、充满了超现实主义的情调。经过两年的教育,同一群孩子在绘画中大多数会自发选择黑灰色,画面开始结构化,缺乏顽皮情趣。很多人把实验误读为教育对天性的压制,但从黑格尔视角的理论解释,这个改变实际上是“决定性的精神进步”。是一个格式化的过程,是从生命直接性迈向概念性组织结构的一个必然过程。对于这群孩子来说,所有科学的、工程的、文化的后期教育,自此有了根基。

梯媒数字化形象的来说,可以理解成是对包括梯媒在内传统线下媒体的一次“格式化”。

我们知道,线上的媒体天生数字化,所以需要数字化的媒体,在线下。

新潮在2016年第一个推出梯媒线下智能选点系统“播了么”,2017年5月第一个提出了“线下媒体流量”的概念,2018年1月第一个布局线上线下联动投放,日前又推出了彻底数字化的智能的投放系统——蜜蜂(BITS)。主持研发的新潮副总裁孙立群说,“线下媒体本身一定要有自己的变革,只有你做到程序化、数字化的交易,才会发展到第三个阶段,也就是流量化,指的是千人千面,给每个人看不同的广告”。

千人千面!在于“千人千面”背后算法的优势上,这是今日头条在网络媒体领域如日中天的深刻原因。千人千面的新潮的梯媒由此被称为“电梯版的抖音”。

梯媒数字化,新潮新物种

从千人一面,到千人千面,这就是媒体数字化的核心内容,也是对传统媒体的格式化过程。通过这个过程,网媒“新物种”今日头条,对网络媒体进行了一次彻底的格式化。今天,梯媒“新物种”新潮传媒,也通过这个过程,对梯媒进行了全新的格式化,是从FAT格式向NTFS格式的升级。

蜜蜂系统采用的是跟优酷、爱奇艺、朋友圈一样程序化、数字化采买方式。客户投放的线下媒体会跟线上采买过程无缝连接,既能跟已有的在线广告平台进行系统对接,为广告主提供灵活的想象空间,也为广告从静态到互动创造了机会,数字化之后的梯媒既有定价购买,也有竞价购买,既有全时购买,又有分时购买,预算分配和换刊调刊都非常灵活,最大程度的方便了客户的选择。底层大数据的支持加上程序化,把梯屏作为生活圈物流网的初始节点全部联起网来,做到千屏千面。蜜蜂系统把线上线下一体化、个性化的投放,广告主的流量监测、用户群画像和电商管理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把线上的数字化逻辑,充分有机地落实到了新潮传媒的线下媒体资源里面。

据媒体报道称,“中国未来城市人口将达到9亿,其中有5亿中产家庭”,“社区电梯媒体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巨大,至少是写字楼媒体的2-3倍”。从家庭消费市场起家的新潮传媒,旗下电梯媒体“已经覆盖了98个城市,近63万部电梯”,在电梯的社区覆盖率已是当之无愧的全国第一。所以,“谁抢占到这六七亿人群,谁就抓住了社区消费的大金矿”。

分众的惯性“误区”

这个误区,我不仅仅是指终端布局的选择。终端上,新潮传媒选择社区,分众更多地选择写字楼,存在着对未来发展战略选择的细节策略差异。企业的战略定位、企业对市场的价值敏感虽然都很重要,但它们都取代不了企业价值观的核心角色。

梯媒数字化,新潮新物种

7月20日,分众引入阿里成为仅次于江南春的二股东。通过此举,分众绑定了阿里系的庞大客户群。但与此同时,分众也陷入了保持公正性还是甘于大客户挤出的两难境地。根据江南春的宣讲,其关于“品效合一——手机天猫的二次触达”和“反向优化——基于阿里新零售数据”这两点所谓的优化策略,分众可以“了解到用户的Mac地址,与该品牌广告的用户进行精准匹配,进行引流”,那么分众无疑成为了阿里的一个新入口。这一策略,几乎立即引发了电商广告客户的恐慌,担心被竞争对手获取信息。所以分众抓取信息,替阿里打通后台,说轻一点也许仅仅是个客户的选择问题,说重一点则是价值观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分众也不止一次因为利己的犯错受到各方面的鞭挞。

在今年初的CDR大讨论中,评论界把“互联网+”称为独角兽的集中诞生地。新潮传媒经过数字化道路的积极探索,迅速蜕变为“互联网+”的生力军,成为了从传统媒体行业脱胎转型的独角兽。2018年4月,成都高新区产业引导基金宣布投资新潮传媒20亿元,助力新潮传媒完成全国布局,新潮传媒市场估值继续攀升,由此可见,这个媒体“新物种”的未来前景,非常值得关注和期待!

环球时报 特约评论员

中国科学报 金融和科技专栏作者

2011中国十大互联网分析师

2013百强自媒体

2017十大影响力自媒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