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注意:游戏上瘾被列入精神疾病,正确引导孩子游戏要这样做!

各位家长,你的孩子是不是经常学习毫无动力,但是只要一打游戏就浑身来劲呢?周末不出去找朋友玩,不参活动,就喜欢窝在沙发上拿着手机打游戏,甚至有的时候连吃饭和喝水都要不停的叫...

家长注意:游戏上瘾被列入精神疾病,正确引导孩子游戏要这样做!

孩子长期处于这种状态,当心患上“精神病”。

世界卫生组织(WHO)做出了结论,将游戏障碍(即通常所说的游戏成瘾)首次在全球范围内列入了国际疾病分类(ICD)精神与行为障碍章节。我国首部《网络成瘾诊断标准》通过专家论证,也将玩游戏成瘾被正式纳入精神病诊断范畴。

家长注意:游戏上瘾被列入精神疾病,正确引导孩子游戏要这样做!

每个人游戏上瘾的程度不一样,可以从这三个方面来判定(1条中度,2条及以上重度)

1.整天沉迷于网络游戏,被迫停止就会产生严重的戒断反应。

2.对现实生活产生严重的不适应感,悲观、沮丧、社交恐惧、容易紧张。

3.游戏在生活中占据的位置越来越重,觉得在网上比在现实生活中更快乐或者更能实现自我,每当不能上网时,就会感到坐立不安。

家长注意:游戏上瘾被列入精神疾病,正确引导孩子游戏要这样做!

为了防止孩子游戏成瘾,

作为父母和长辈,

我们能做些什么?

不让孩子接触网络吗?在这样一个网络社会时代,要从环境上限制孩子,这是不现实的。

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普及,这些东西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品了,就算你们的家庭里禁止孩子玩游戏,但他总能从别人或其它地方接触到的,过于的干涉甚至会引起孩子叛逆心加强。

家长注意:游戏上瘾被列入精神疾病,正确引导孩子游戏要这样做!

送孩子去治疗所?要是再碰到杨教授这样的医生,还没等游戏瘾戒除,倒先患上抑郁症了。

家长注意:游戏上瘾被列入精神疾病,正确引导孩子游戏要这样做!

游戏是孩子们休息娱乐、锻炼思维的一个好项目。三好老师的观点是:不反对,但要想办法节制,我们要做的,是正确的引导他们玩游戏,你可以这样做:

1.约定规则,限制玩游戏的时间

在三好老师采访过的家长里,90% 都会限制孩子的游戏时间,少数不限制的,也是因为孩子自己会控制游戏时间。 有的是每天中午固定玩一个小时;有的是周五周六周日,每周三天,每天30分钟;有的是晚饭后半小时。

约定好了,就严格执行。有的妈妈一开始禁不住孩子的软磨硬泡,会有些变通,但时间一长,发现心软反而助长了孩子钻空子。 说到做到,按规矩行事,不再讨价还价,彼此反而很轻松。 时间长了,孩子学会了自己安排时间,什么时间学习、玩游戏、做其他事情,他自己就会有一个统筹规划。

家长注意:游戏上瘾被列入精神疾病,正确引导孩子游戏要这样做!

在著名的棉花糖心理实验中,专家发现,面对棉花糖的诱惑,表现出自控力和延迟满足能力的孩子,长大后会更事业有成,人生也会更幸福。 在玩游戏这件事上,游戏就成了“棉花糖”。 只要规则制定得合理,就可以帮助孩子培养自控力和延迟满足的能力,从小学会了时间管理和自我管理。

家长注意:游戏上瘾被列入精神疾病,正确引导孩子游戏要这样做!

、2.一起参与,帮助孩子认识游戏背后的东西

游戏是益智的,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去探索这个游戏背后的一些东西。比如,游戏人物的攻击方式不合理,换近身会不会更好?或者说游戏场景的可加入一些穿越类的元素......

父母和孩子完全可以去讨论这些内容,就相当于你去解剖这个游戏的过程,也能帮助孩子认识到游戏背后的一些东西,引导孩子去想象,去思考。用一个非常理智化的方式,帮助孩子建立起,对于游戏更加健康的态度有助于提升他的思维。说不定,以后他长大真的会去变成一个游戏设计师呢。

家长注意:游戏上瘾被列入精神疾病,正确引导孩子游戏要这样做!

孩子玩游戏,不能不管,也不能全管。在管和不管之间,如何拿捏这个尺度,需要父母们的智慧。而最大的智慧,就是反省自身,作为家长,给孩子创造了怎样的家庭环境,是否给予孩子充足的接纳和引导,这才是根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