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愛之名,讓孩子走向深淵?

日前,南通發生了一起13歲男孩墜樓身亡的悲劇,其母親聲稱孩子墜樓之前一直在玩某遊戲,並且是因為相信了遊戲裡的“玩家出一點血又會復活”情景,她認為孩子的死和遊戲有直接的關係,要告這家遊戲公司。

許多網友表示很不贊同其家人這樣的說法,認為更多的是家長監管不力,放任孩子無節制地玩遊戲。

以愛之名,讓孩子走向深淵?

悲劇已經發生了,我們感動痛心,但要反思的問題也很多。

給了孩子物質生活,是否可放任不管了?

相信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歷:為了讓孩子不要煩自己和空出更多時間,家長就會給孩子一部手機或平板,讓他自己玩。因為愛孩子,孩子想要什麼就給他什麼。以前,許多人可能到大學甚至工作了才擁有一部手機。而如今,小學生人手一部手機,是很普遍的現象。手機作為一種通訊工具,對人類生活有著方便的作用,但對於自制力尚未成熟的未成年的孩子而言,手機是一種誘惑。

你給了他一臺手機,卻沒告訴他:玩要適度。也沒有起到監督的作用。如果家長不管不顧,工具就變成了走向危險的引導線

遊戲不可怕,可怕的是沉迷。

網上搜索“沉迷遊戲”四個字,一條條新聞迎面砸來,“沉迷遊戲被父親砸了手機,南京初中生離家出走”,“學生沉迷遊戲將自己反鎖家中”等等,讓人不禁感嘆,家長的“管教”對於孩子的成長,真的很重要。

以愛之名,讓孩子走向深淵?

這麼多的悲劇在眼前,家長不得不注意。在現代社會,我們無法讓孩子與網絡隔絕,而且孩子有逆反心理,你越不讓他做他偏要做,選擇迂迴的方式比較好。

比如和孩子約法三章,每天只能玩一個小時遊戲,要在完成作業以後才能玩,做到可以得到獎勵,沒有遵守就要受到懲罰,讓孩子意識到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再者是要教會孩子分清虛擬與現實,基本的常識。孩子綠色上網,需要家長的監督。

注意培養孩子的情緒控制能力。

開心就笑,不開心就哭,是幼童的本能反應。但這種狀態放在一個大人或是青少年身上,就會顯得奇怪和引來別人異樣的目光。

培養孩子情緒控制能力在於循循善誘,而且要先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如孩子不小心把地板弄髒了,你的第一反應是說,“你怎麼這麼笨,什麼事情都做不好”,孩子會害怕,會對自己失望,產生很多負面情緒,下次在遇到類似情況會害怕、撒謊和煩躁。

但當時如果你和孩子說,“媽媽知道你不是故意的,沒關係的,我們一起來把地板弄乾淨就好了”,孩子會有一種被理解的感覺,而且也是由他來解決這個自己製造出來的麻煩的。

以愛之名,讓孩子走向深淵?

父母都愛孩子,以愛之名,聲稱要給孩子最好的愛。然而,最好的愛並不是給他多好的手機,多少玩具,多少錢,而是陪伴和監管。悲劇無法撤回,也不接受後悔。各位家長和社會應當在已發生的事件中吸取教訓,避免有更多孩子沉迷遊戲,監督孩子綠色上網,正確對待遊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