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药神》:尊重孩子“像王传君一样选择”

昨天,三好老师在哭泣声中,看完了这几天爆火、几乎零差评的电影——《我不是药神》。

影片以慢粒白血病人为写实题材,写尽了「小人物」生病后的窘状与卑微,全场泪点颇多。

没办法,这部电影实在是太精彩了,演员个个演技好到炸裂,除了陆勇(徐峥饰)让人感动外,饰演白血病患者吕受益的王传君最让人印象深刻!

《我不是药神》:尊重孩子“像王传君一样选择”

王传君属牛,是个很倔的人

《爱情公寓》连拍了4季,,说着蹩脚中文的关谷神奇(王传君)火了,但却没让他开心。在骨子里,他觉得自己是个文艺青年,演喜剧很苦,老是得笑,逗大家开心,久了就很累。

所以,他按照自己想法,尝试了各种不同的角色:

在《爱情回来了》里,王传君饰演自高自大的知识分子方思齐;

在《乌鸦嘴妙女郎》中,他演一个“骚浪贱”的富二代乔逸樵;

在电影《情遇曼哈顿》里,他演一个美国长大的华裔嘻哈厨子...

《我不是药神》:尊重孩子“像王传君一样选择”

2016年,王家卫监制的《摆渡人》上映后风评很差,矫情的台词和散乱的剧情让人们不禁怀疑王家卫拍这部电影是不是因为打牌欠了张嘉佳很多钱。于是王家卫主动发微博声明说,我没欠钱,哦不对,我喜欢!一时间,几乎半个娱乐圈都在说“我也喜欢”。

而当时已接近过气的演员王传君却说了四个字:

“我不喜欢。”

《我不是药神》:尊重孩子“像王传君一样选择”

说出“我不喜欢之后”,王传君很久没有出现在银幕上了,很多人都认为因为得罪了王家卫,导致他被封杀了。

其实并没有,他只是控制了自己接新片的节奏,戴上复古布帽,开始远行,用更多的时间去散心,去沉淀。这是一件有点荒诞的事,在流量小生们一年十几部电影电视剧的今天,尊重自己的作品,一年只拍一两部电影的他却成了异类。

他总是按照自己想法去做,不从众,不随大流,不再愿意活在角色的背影里,不再继续憋出关谷神奇的口音搞笑。

如果在未来,他演知青,变态杀手的时候,有粉丝对他说“还我吕受益,给我们一个交代”的话,他一定还是会说,“我没什么需要跟你交代的”。

《我不是药神》:尊重孩子“像王传君一样选择”

其实,孩子也是和王传君一样的人,他们的一言一行都有自己的想法独特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与成人的并不完全相同,甚至截然相反。

为孩子做决定,安排孩子的人生,这似乎是中国父母最喜欢,也是最常做的事情了。总是以“我吃得盐比你吃的米还多”所谓的过来人经验规劝孩子们听话。

之前有位在重庆渝北工作的IT男写文言文辞职,自叹入错行。这位小伙说他在高考填写志愿时,在父亲的逼迫下“弃文从理”,被迫选择了自己并不喜欢的专业,于是他在大学里自暴自弃,连学位证都没拿到。

现在很多家长都习惯替孩子规划学业和未来,很多孩子也处于被规划、被管理的状态。虽然替孩子着想是好事,但如果一味将孩子放在被动的位置上,就容易让子女产生逆反心理。在子女成长的每个重要阶段,最好的教育方式应该是:以充分尊重孩子的选择为前提,父母与子女共同协商、交流后,再做出选择。

《我不是药神》:尊重孩子“像王传君一样选择”

父母一定要记住:你是你,孩子是孩子,你走过的人生,不代表孩子的人生。未来的路,靠的是孩子自己来走,做父母的不能代替的,请不要盲目为孩子做决定,尊重孩子的选择。

曾看过一本书叫《学习的奥秘》,里面收录有一百位中外知名科学家、文化学者早年学习的故事。我在书中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这些各个领域的学界泰斗,年轻时都是兴趣广泛的人,都曾经对某种东西或事件特别着迷,以至废寝忘食。

如达尔文观察蚂蚁时,经常是一整天趴在地上一动不动,路人以为他得了什么怪病,总是指指点点。如果当时他的父母受不了别人的言语而干涉的话,就不会有伟大的生物学家诞生了。

三好创智编程:如果你真要培养出一个你说一不二的孩子的话,相信你的感觉不会是成功,而是彻底的失败。爱孩子就该尊重孩子的选择,好大学、好工作,是别人看起来的幸福。海阔凭鱼跃,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才是属于孩子的幸福,他们的未来,请让他们自己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