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氣傳說丨白露:祭禹王的傳說

相傳每年白露時節,蒹葭蒼蒼中的太湖漁家有祭拜大禹的傳統。

《禹貢》裡大禹疏通三江,使得“震澤底定”,震澤便是太湖的古稱。據傳大禹治水由北而南,從黃河而至江淮,最後在太湖將興風作浪的鰲魚鎮於湖下,消弭了水患。

然而,從唐至清,太湖並未因為上古先王的神蹟而風平浪靜,有史可載的大水災就高達42次。似乎鰲魚並未甘心受縛,禹王與湖怪的惡戰還在繼續。太湖漁民所能做的,就是千百年如一日,為禹王舉辦盛大的祭典,鼓勵他,也祈求他能保佑一方的平安。

一年一度的秋季祭典就在白露之後舉行。白露是秋季的第三個節氣,這時秋水橫溢,魚蟹生膘,為了能在隨後的捕撈季獲得好收成,為了能有一個風平浪靜的湖面,太湖兩岸的漁民在白露時節趕往位於太湖中央小島上的禹王廟進香,祈禱神靈的保佑。據清乾隆年間《太湖備考》所載,禹王香期一般為七天,前三天祭拜,後三天酬神,最後一天還有送神的儀式。在祭拜時,人們許願將把秋冬之際捕撈的第一條肥魚獻給禹王。不僅太湖兩岸,蘇南、浙北、上海的漁民也會前來參加,各地的漁民在廟前佈置香棚分祭,互相攀比誰的祭禮更豐厚,誰的香棚更堂皇。香期內,這個水中孤島成了盛大的廟會,千帆雲集,商船羅列。因著人氣聚集起來的商販在小島上叫賣著各類雜貨和生活所需,臨時搭建的茶樓和酒棚裡更是人滿為患。最熱鬧的要數為酬神而搭建的戲臺,民間的草臺班被漁民們請來排演摺子戲,既是酬神,也是人們難得的娛樂。

1950年,太湖上最後一座禹王廟毀於大鍊鋼鐵。直至90年代中期,漁民們重新在禹王廟遺址上進行祭拜,這一習俗才得以延續。

節氣傳說丨白露:祭禹王的傳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