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至今影響你我他的人-周王朝的奠基者

引言

提到周公,我想或許首先浮在大家腦海深處應該是這四個字“周公解夢”,如果是的話,按照現在職業的說法,周公或許就是一個算命先生,可能有人就問為什麼一個算命的先生就能輔助周成王創立一方霸業呢?下面就有小編為大家講解一下,一個“算命先生”的那些事。

周公(商末周初)姓姬,名旦,西周時期的有名的思想家,軍事家,政治家,其豐功卓績不僅為周王朝穩定的動盪不安的統治格局,而且奠定周王朝的繁榮昌盛的發展。《尚書·大傳》曾這樣評價周公:“一年救亂,二年克殷,三年踐奄,四年建侯衛,五年營成周,六年制禮作樂。

一個至今影響你我他的人-周王朝的奠基者

一:“一年救亂,二年克殷,三年踐奄。”

回顧歷史,我們不難發現雖然周武王以摧枯拉朽之勢,通過牧野之戰打敗的殷商,但是殷商的勢力仍然比較強大,因此為了安撫以武庚(紂王之子)為首的商殷殘餘力量,就把他們仍然封在當地,並命管叔、蔡叔、霍叔來監管他們,簡稱三監。

國家雖然表面上風平浪靜,但是實質上動盪不安,特別是在周武王(姬發)死後矛盾更加激烈。當時周武王想要把王位傳給才華與智慧並存的弟弟周公,因為他很清楚周公的能力,也只有他才能帶領周朝度過難關,可是當時矛盾十分激烈,而且周公也非常清楚,如果自己上位只會把矛盾更加激化,於是就把王位傳給埇,也就是後來的周成王,而自己幫助年幼的天子處理政務。

一個至今影響你我他的人-周王朝的奠基者

不過時間一久,武庚慫恿管叔、蔡叔,以周公謀反之意,勸諫他們一起反,起初他們不信,但是經過武庚不斷挑撥與天子所處情形,後來相信,然後一傳十,十傳百,消息就這樣散開,當時在周王朝引起很大爭紛,最後連周成王也不相信周公,周公只能隱退,看到此時正是處於內憂外患的徐國、奄國等東方小國家,就勸說和力挺武庚和祿父謀反,並參與行動。

就這樣,不久武庚等人帶領管叔和蔡叔和周邊小國前來謀反,此時對於鎬京的周王朝正是危機存亡之秋也,周公看周王朝陷入泥盤,就給周成王寫詩《鴟鴞》“既取矛子,無毀我室”,向周成王表達十分焦慮的心情。可是周成王還是不相信周公,直到有一天,天降大雨,颳大風,農民穀物都被摧毀,然而天災伴隨著人禍,百姓流離失所,而此時周成王占卜求吉,無意之中發現當時周公為病重的周武王祈禱願為其死的金騰之匱,明白周公的赤誠之心,最後親自請周公。周公回來後率軍東征,大敗武庚,管叔自殺,蔡叔被俘,緊接著奄國等小國也被滅掉,平定叛亂。

二:“四年建侯衛,五年營成周,六年制禮作樂。”

平定了叛亂後,那麼問題來啦,怎麼安置殷商的遺民,又怎麼防控周邊小國的再次叛亂,這些焦灼的問題讓周公整日的夜不能寐,就這樣周公面對自己的沙盤,不斷劃來劃去,最終確定分封制和宗法制,共確定七十一個諸侯國,而姬性獨居五十二。

一個至今影響你我他的人-周王朝的奠基者

周公確定分封制和宗法制以蕃屏周,創立門級森嚴的等級制度,極大地鞏固周王朝的統治,也加大周王朝對邊遠地區的管制和監督。特別是對殷商遺民的安置問題上,請才能與品性極高的微子(紂王弟弟,曾反對紂王的暴行,在當時為避禍外出)作為宋國國君,允許其保留商殷的習俗,並讓他安撫和遷移殷商遺民,就這樣周王朝逐漸出現穩定和安逸的景象,但是生來憂國憂民的周公認為,周王朝的王都鎬京太偏西,不利於殷商遺民和周邊國家的管制,於是提議在周王朝的中央建立東都洛邑,東都建立後,周公又命令把九鼎放到此處,就這樣周王朝就真正確定下來——史稱成周。

一個至今影響你我他的人-周王朝的奠基者

成周建好後,周公在成周的明堂,開始舉行周文王的祭禮,周邊大大小小諸侯來了幾百個,而在這次祭禮中並僅僅是簡簡單單的祭祀,而且更重要的是周公所提出的禮樂的傳播,號稱經禮三百,曲禮三千的周禮,共有五部分組成,它們分別是吉禮、嘉禮、賓禮、軍禮、凶禮,在周禮中,它明確的規定庶人以上每個人生階段的結點都有相應的禮儀,比如說成人禮,會邀請親人在現場,為成年男子舉行成人儀式,成人後的男士應該履行相應的責任和義務。

一個至今影響你我他的人-周王朝的奠基者

周公建周禮的核心價值就是要明貴賤,辨等列即維護等級制度。禮樂確定後,不僅加大周王朝的統治,使周王朝穩如磐石,而且周禮猶如甘露清泉浸潤著每一箇中國人的心靈,潛移默化的滲處到每一箇中國人的內心意識深處,而周公本人也被後世評為天下第一聖人——元聖。

讀周公感悟

通過對周公的瞭解和學習,我發現成大事者首先要有一個良好的心態,有一顆經的起千錘百練的永恆的心,我們反看元聖-周公,作為一個治世能臣,不僅勤於政事,而且勤勤奮奮,兢兢業業,可是就是這樣十分本分的人,一生可謂是跌宕起伏,連綿不絕,從指點江山,激揚文字,死心塌地的為鞏固周王朝的統治隨時準備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到兄弟構陷,摯友不信,成王懷疑,被迫遠離鎬京,遠離他施展才能,發揮人生價值的舞臺,可是即使是這樣的遭遇,周王朝受難時,仍然寫詩請求歸鎬,但是多疑的周成王仍然不信任周公,一次又一次的拒絕,然而當週成王感知其赤誠之心,親自迎請他時,臨危受命,不負眾望,鎩羽而歸,並且為了周王朝的長久治安,煞費苦心,創立分封制和宗法制,鞏固周王朝的統治,也為周朝長達八百多年的統治奠定的基礎。

通過周公的事蹟,我想了想蘇軾所說古今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志。我想這份堅韌不拔之志,不僅僅是指對內心遠大目標的堅持不懈,還有一份是內心深處久經事態炎涼、臨危不亂的後一種永恆的心,一種能夠經受起跌宕起伏的心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