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年的时间里,中国共产党的党员数量从建党之初的50多人,增长到8900多万人,基层党组织数量增加到了450多万个。
是什么实现了薪火传承?靠什么形成了燎原之势?成功的因素可能很多,但与共产党人模范带头、以身作则、行动感召是分不开的。
从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到铸剑为犁的建设时期,一个党员往往就是一面旗帜,一个干部往往就是一个标杆,影响和带动着广大人民为主义、为信仰而奋不顾身,无数新鲜血液也因此源源不断注入。
木之长,在其本;流之远,在其源。这个以上率下、以正率下的本源正是我们的传家宝,这些极具生命力的基因血脉在时代变迁中必将纵横疆域,经久不衰。
1
孙子兵法言:“知三军之事同三军执政,知三军之权同三军执政,上下同欲等方有胜机。”强调了将领带头、以身作则的巨大作用。
渊源流淌到今天,便有了党员干部要“身先士卒、率先垂范、身体力行”等要求和行动。
红军创建初期,队伍成分复杂、观念落后,思想不坚定者有之,给党的生存发展造成了困难。
危难时刻,毛泽东同志确定“支部建在连上”的基本制度,党员干部叫响看我的、跟我上,推动党组织在末端生根发芽,逐渐发展壮大。
1927年10月2日,入党宣誓完毕后,毛泽东同志激情高昂地说到:“共产党员要不怕吃苦,不怕牺牲,艰苦的地方危险的时刻要抢着上,凡事要给普通士兵作出榜样”。
模范带头已成为党员干部的标签,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荣光。
井冈山斗争时期,红军生活物资和弹药补给十分匮乏。为了克服困难,红军各级党员干部和战士们一样着单衣、穿草鞋、吃红米饭、喝南瓜汤。“朱德扁担”“一根灯芯”的故事就是这一阶段率先垂范的真实写照。
长征时期,有这样一位军需处长,将生命铸成了丰碑。他把防寒保暖的衣服都发给了别人,自己却没有留下一件御寒衣。也是在这个故事里,将军把马让给了伤员,和战士们一道踏着冰雪行军。
军旅作家李本深在《丰碑》中,简短而深刻地描述了这个场景。这位老红军的原型是胡军,红军某师军需处长,因过雪山无衣御寒、又冻又饿,壮烈牺牲。
2
我军诞生在民族危难之时,成长于艰苦斗争之中,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战友之间同舟共济,激发出空前的革命意志和战斗精神。
1930年,毛泽东赋词赞曰:“赣水那边红一角,偏师借重黄公略”,赞扬的正是我军36位军事家之一黄公略。
战争初期,黄公略率红6军在赣西南打游击期间,尽管军事环境险恶、军需给养困难,依然带头严守红军各项纪律。
当时黄公略身体虚弱,老乡为他炖了只鸡,他知道后立马将钱付给别人,然后端起鸡走进连队厨房,全部倒进锅里,操起锅铲将鸡铲成碎块,与士兵一起吃了这顿饭。
66年前,上甘岭3.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敌人倾泻炮弹190余万发,炸弹5000余枚。
59次阵地争夺,43天浴血鏖战,笔者所在的黄继光生前所在部队一战成名。
走进荣誉室,瞻仰着一张张英雄、模范和功臣的画像,从中可以找到这支英雄部队的制胜因子:英雄模范中党员干部占了绝大多数,以原团政治委员田耕为代表的1000多人,更是为革命事业奉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正是这种模范带头,与战士们患难与共、生死相依,哪里情况最危险,哪里就有党员干部的身影,有力激发了广大官兵的战斗精神。
3
2014年10月,习主席在全军古田政工会上指出,
坚持党员干部带头、以身作则等优良传统是“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是我军代代相传的革命血脉,必须倍加珍惜、牢牢坚持、发扬光大。”2018年8月17日,习主席在中央军委党的建设会议上指出,要坚持领导带头、以上率下。
在大别山南麓,著名的“将军县”红安革命纪念馆里,原第12集团军副军长王近山的照片,安详地挂在庄严宏伟的纪念馆三楼。王近山人称“王疯子”,素以打仗不怕死出名,每次作战都身先士卒,冲在最前面,他所带领的部队也以敢打硬仗恶仗著称,被称为“常胜之师”。
1950年初,中央决定提前进藏,时任18军军长的张国华将军以一句“一切听从党安排”,便“背女出征”表明进藏的决心和信心。他的女儿在途中因病不幸牺牲,官兵们悲痛万分,纷纷递交血书,誓言“不收西藏死不还”。
在坚守的22年里,他率军维护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奠定了边界几十年的和平基础。
悠久的传统都有厚重的底蕴,都是经过千淘万漉得来的真金,都能从历史长河中寻到源头活水。
模范带头、以身作则的优良传统亦是如此,它诞生于民族危亡时刻,植根于近现代史大背景之下,发迹于始终不渝的坚持。它创造了人民军队的辉煌佳话,经得起历史和现实的考验。
身正为范,上行下效。不久前,第七六〇研究所副所长黄群等3名同志,为保护国家某重点试验平台壮烈牺牲,用生命谱写了党员干部身先士卒的新篇章。
走在新时代的中国军队,“党员干部模范带头”这味良方永远不会过时。
閱讀更多 鈞正平工作室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