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熱 對集成電路是催化劑,也可能是腐化劑

(集微網報道 李映)“半導體本來是一個非常寂寞的產業,最近兩年突然成為一個明星產業,外部的大量資金都湧入進來,包括做互聯網的資金、房地產的資金現在全部都湧入到這一產業中來,說起來是有利有弊,但從這兩年來看的話就是弊大於利。”某位嘉賓在最近舉辦的2018第二屆集微半導體峰會的發言,揭開了半導體投資的“潘多拉”之盒。對半導體投資的趨之若鶩,到底會引發怎樣的漩渦呢?

投資熱 對集成電路是催化劑,也可能是腐化劑


資本的作“惡”

資本對於半導體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運用資本的力量,半導體企業可以加強研發、進行併購、加快整合,但近年來層出不窮的半導體投資亂象,對產業的發展或許產生了反作用力。

湖杉資本創始人CEO蘇仁宏在接受《集微網》記者專訪時表示,隨著大量的政府基金和熱資本進入,導致半導體業很多項目是由資本驅動而不是應用或技術驅動的,資本的作惡讓產業更加浮躁。而且一些地方政府為了政績,盲目建產業園區,重複上項目,但產業是不需要重複的,這會導致一連串問題,對產業發展長遠來看是十分不利的。他還悲觀地說,看不去這已不可阻擋。

而且,現在資本熱錢紛紛湧入,難免魚龍混雜。匯頂科技董事長張帆就表示,在美國沒有好的IP融不到錢,但在中國因為錢特別多,有一些公司可能沒有乾淨的IP,甚至可能還有官司,還能拿到融資,這是一個很奇葩的現象,而這麼一個惡性循環會導致今後更沒有人願意去創新。在半導體產業,如果不尊重和保護IP,未來一定會嚐盡苦果。

同時,國家大基金或政府的所謂補貼,大都集中在“明星”企業,這也引發了一些意想不到的惡果。蘇仁宏說,大企業拿到很多補貼資助之後,無所謂是否從市場賺錢,於是就低價銷售,讓市場走向惡性競爭,這對產業是極大的傷害,特別是市場化的中小企業。

企業的選擇

而對於“苦錢久已”的半導體企業來說,面對紛至沓來的資本,尤需冷靜選擇。

首要考量的是如何讓資本與企業共成長,從匯頂的案例中或可有所啟發。張帆表示,“2010年融資時有很多投資機構,有一些出的價錢比聯發科還高,但我們卻選擇了聯發科。而原因就在於聯發科理解半導體產業特徵,不會一年半載就索要回報。做IC設計肯定不是短期就能見效的,匯頂希望找到和我們有一致戰略目標的投資者,這是最重要的一點,這樣的合作才有可能成功。”據悉,聯發科投資匯頂時,當時一股是一元多,上市之後聯發科回報大概是600多倍。

而且,更多錢的融入也意味著有更多的股東參與。張帆提及,某個公司在最近兩年中融了三輪,股東大概有20多家,而有這麼多股東的話,當公司要做決策時如果要和所有股東進行溝通的話,做決策的效率就會很低,企業一開始就要從戰略的角度來思考這一問題,而不是盲目的為“錢”讓路。

而在企業估值一浪高過一浪的狂歡下,企業都沒有餘力注意到“燈下黑”。中芯聚源總裁孫玉望深有感觸地說,現在有很多企業因為受追捧將估值抬高,而當一兩年之後業績沒有達到投資人需求時,投資人就會施加很大的壓力,而公司此時再融資還想維持現有的估值已經不可能了,只能被迫降低估值融資,那時候對企業的傷害遠遠大於前一輪,下一步的發展也會遇到大問題。對企業來講,一定要保持理性,要抵擋住這個誘惑,將估值放低一點,引進的的確確對公司有幫助的投資方。

價值鏈的重構

如今半導體業正面臨著新的變局。系統廠商在改寫環環相扣的深度分工模式,礦機、物聯網、AI等智能硬件新物種的出現讓芯片設計不再“蕭規曹隨”,而深度引發的將是產業鏈的重構。

蘇仁宏對此表示,這不僅包括產業形態的重構、價值鏈的重構,還包括資本的重構等。今後的世界主要是芯片、雲、數據,而產業的價值在於芯片+雲+數據。

因而一系列縱向與橫向的併購重組將不絕上演,但與之不符的是“反其道而行之”的規定。融通資本CEO賁金鋒提到,為了防範出現欺詐的情況,相關機構管得過細,已經將由市場決定的定價、交易結構等等全都打亂,這樣成功與否都已經成了概率論,是非常不利的,因而這方面應該加強建設,從而為半導體行業提供一個比較良好的資本市場環境。

而多少半導體企業迴歸A股之路漫漫也讓業內詬病。臺灣半導體企業上市頻頻綠燈,大陸半導體企業卻一路紅燈。蘇仁宏指出,其實大陸半導體企業水平與臺灣半導體企業(除了臺積電)水平趨於一致,基本沒有差別,在上市方面證監會應給予同等的支持。(校對/範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