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聖的職責是責任,更是一種良心

神聖的職責是責任,更是一種良心

在汶川地震發生後,一個名字叫範美忠的都江堰普通教師引起了人們的關注。與那些不顧及自己生命來保住學生的性命的老師相比,範美忠最大的關注點則在於在面對危險時他暴露了人的本性,或者說不叫人的本性,而是人性中最弱的一點。範美忠並不把自己的行為定位為道德的缺陷,反而將自己的行為說是成提供給社會作為分析道德與人性的案例。“範跑跑”也許並不是個別現象,卻被很多人當作是個例來研究。人性與責任在危難時該如何抉擇或者說是否有必要來抉擇?不禁讓人想到在地震中報道的另一條新聞:在地震中有這樣一對夫妻,在地震發生時丈夫只大喊了一聲“地震了”便獨自跑到樓下,等他安全時才想到妻子,轉而去救自己的妻子。在這個小事情上,我們看到了丈夫第一次的舉動體現了人性,而當他返回的那一刻,他已將責任看終於生命,原來責任可以如此高貴。

神聖的職責是責任,更是一種良心

正如很多人所說的那樣:解放軍的職責就是在國家遇到困難時來保衛國家和人民的安穩;醫生的職責就是救死扶傷;教師的職責就是教書育人.....每個人都是社會中群體中的個人,彼此互相依賴互相幫助。解放軍不能因為隨時而來的餘震而畏縮不前,醫生也不能因為大災過後必有大疫而不履行救死扶傷的責任;而作為一個老師,當一群學生把你當成是一個信賴者,當一群家長把你當成是孩子的保護者時,你卻獨自逃脫。每個人都有最人性的一面,就像一個即將餓死的乞丐不會因為另一個也飢餓的人放棄自己獲得的食物一樣,可貴的是他可以在維繫自己的生命的同時分一半或者幾分之一去救助另一個生命,前者是人性,而後者是責任,一份對社會、對同伴的責任。

神聖的職責是責任,更是一種良心

在大家還在討論教師職責時,一條由6月2日出臺的一條新規定引起了更多人的參與討論:今年高考期間,碰上餘震發生時,在場的3名監考老師要負責考場內考生的疏散工作,不能先於學生撤離考場。監考老師都要保證將全部學生疏散完畢後方能離開,違反規定者將遭到停職或開除的處理。迎合了即將進行中的高考。而現在,當我們再來想由事件本身所引出的這個規定時,不禁覺得用法律法規等形式來限制或制止住的行為可能也就體現不出人性與責任了。因為二者都不是法律法規等所限制和能限制的。換句話說,用相關的制度能限制的也就不叫人性了。重新翻看事件本身,範美忠本身的逃跑也許並不可恨,因為每個人都有求生欲,每個人都有利己心理,甚至可以說不可能每個人都那麼偉大,可恨的是他之後“洋洋自得”地在天涯論壇上發表的那篇《那一刻地動山搖——5〃12汶川地震親歷記》的帖子,宣揚自己的選擇是正確的,是在挑戰中國的傳統道德觀。而且在文章最後表白:“在這種生死抉擇的瞬間,只有為了我的女兒我才可能考慮犧牲自我,其他的人,哪怕是我的母親,在這種情況下我也不會管的。”此文一出,引來一片譁然。

人性與責任在很大程度上是相互矛盾的,可是當它們同時出現於同一個事件或者同一個人身上時,我們似乎才覺得這個人是完整的人。想到幾年前的安徽阜陽假奶粉事件、南京冠生園月餅事件等,當一個人的人性超過了他的責任時,一個人開始失去了自己,也失去了世界。爭論還在繼續,可是通過範美忠事件也讓我們開始了一個自我的反省,如果事情發生在我們身上,我們會做第二個“範跑跑”嗎?責任在你的生命中究竟佔到了多大的比率——讓每個人反思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