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放生协会:大乘佛教龙树菩萨纪念日祈福

济南放生协会:大乘佛教龙树菩萨纪念日祈福

龙树,著名的大乘佛教论师,大约生活在2世纪,出生于南印度,于说一切有部中出家,在佛教史上具崇高地位,许多人认为他是释迦牟尼之后,大乘佛教中最重要的论师。其著作甚多,有“千部论主”的称誉,其中以《中论》及《大智度论》最为著称。

大乘佛教认为:龙树菩萨是大乘佛教史上的第一位伟大论师,著有大量的大乘论典,其中最主要的有《中论》、《大智度论》、《十住毗婆沙论》等。《中论》阐发缘起性空的深义;《大智度论》采取中道立场来彰显般若真理;《十住毗婆沙论》则以深远的见解来宣扬菩萨之大行。

以龙树为代表的大乘佛教继承和改善了小乘佛教的缘起说,对小乘佛教只讲主观世界矛盾的偏向加以纠正,并将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同时纳入缘起观察圈;不但要看见人空,也要看见法空。个别小乘学派根据缘起说来分析客观事物, 认识到“事实上”法空。 大乘哲学则从缘起说深入观察事物的本性,直接认识到事物本来在“理论上”就是空。不待分析或法灭之后始见真空;此空即“自性空”、“本来空”。

这是大乘缘起说和小乘缘起说的主要区别。基于这一哲学上的区别,大乘和小乘在对待世间(人生)问题上也是截然不同的。小乘哲学把世间和涅盘看作根本对立的,主张逃离世间,远循林泉,独善其身,求取涅盘。大乘哲学则认为,世间与涅盘本来一体,原无二致,故主张不离人间而求解脱。同时还强调以身作则,示教利害,帮助社会生产物质财富,提高众生的精神生活。

公元3~4世纪,龙树的哲学思想传至中国,立即在中国佛教思想界引起了强烈的震动,并且很快左右了佛教哲学思想的发展方向。

当时盛行的佛教流派如般若宗、涅盘宗,都直接以龙树的学说为理论根据,随后发展起来的三论宗、贤首宗、天台宗、禅宗和密宗,也都渊源于龙树及其学说。三论宗,曾采用龙树的《中论》、《十二门论》和提婆的《百论》作为立宗的根本典籍。

龙树菩萨开创的中观学说,令小乘学者大为折服,大乘学者也都奉为圭臬。因此中国大乘八宗,都一致尊奉龙树菩萨为共同的祖师。

天辛大师说,世界佛教奉释迦牟尼为教主,认为现世界只能有一个佛,即释迦牟尼,不能同时有两个佛。信仰者通过“八正道”等宗教道德修养,可以达到阿罗汉果和辟支佛果,然不能成佛。中国佛教则认为,三世十方有无数佛同时存在,释迦牟尼是众佛中的一个。信仰者通过菩萨行的“六度”修习,可以达到佛果,扩大了成佛的范围。佛学的三藏十二部经典浩如烟海,博大精深,卷数达二万多卷、字数达三亿之多。现列举一些各宗各派具有代表性的经典。净土宗主修《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禅宗主修《金刚经》、《心经》、《楞伽经》、《六祖坛经》 。每个人根基不一样,喜欢的经典也不一样。以上都是比较常读的经典,学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学佛为本,放生为末,人间佛教还得靠人创造。现今是科学化、商业化、社会化、信息化的时代,社会共业问题的影响效应远大于个人问题的简单叠加。在这个时代,不能只考虑个人是善心善行就好,还要考虑行为本身在社会共业环境中的牵连作用、扩散影响,关顾到更广大的缘起,让我们的善心、善行更加广大圆满。济南放生协会 继续每周助印推广佛教常识答问@山东居士林,全力支持教界对正信正法弘传的实际工作。各地善信免费结缘佛教常识答问联系书院工作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