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肉、狼山鸡、黑菜、和菜、缸爿……这些才是“南通味道”

南通味道


羊肉、狼山鸡、黑菜、和菜、缸爿……这些才是“南通味道”


从前一到冬天,一些专门卖羊肉的店铺就门口挂几只羊头做招牌,倒是正模正式挂的羊头卖羊肉。店门口的大炉子当街一摆,大锅子里的羊肉,肉香四处飘荡。

等天冷些,特别是到了冬至“数九”以后,南通现在的大小饭店里又要多一个招牌菜“海门提汤羊肉”,有白汤的、有红烧的、有白切的,也有专卖羊汤的。也不知道可全部是海门山羊,反正都叫“海门羊肉”,似平不叫这个名字羊肉就不正宗。海门山羊是全国著名的山羊地方品种之一。真正的海门山羊肉膻味少,脂肪分布均匀,无论红烧、白煮,均肥而不腻,鲜美可口。由于羊食百草,羊肉具有暖中补旋、开胃健身之功能,冬季食用有温补效能。


羊肉、狼山鸡、黑菜、和菜、缸爿……这些才是“南通味道”


这几家店的羊肉都是提汤羊肉,煮得粉烂,尤其是冷切羊肉和白汤羊肉更加出色。这些店为了节约成本,都不太讲究门面和装潢,店堂里摆的是老八仙桌,坐的是长条凳;酒也是自己做的米酒;也没有别的小菜,吃的都是羊身上的东西。最关键的一条是买卖之间透明,羊肉是由你自己先挑好部位称的,并按照你的吩咐再交代给师是冷切、白煨还是红烧,一切由你做主。店家很重视羊肉本身的品质,价钱也相对公道,大家觉得比较实惠,因此很受大众欢迎。因为场地有限,吃的人又多,所以一般总要提前预约。店里还有外卖,你可以买一块肉,店里还要送你一些原汤,带回家照样可以品尝到美味。


羊肉、狼山鸡、黑菜、和菜、缸爿……这些才是“南通味道”


说起狼山鸡,南通人没有哪个不知道。狼山鸡按毛色主要分为黑白两种:黑的叫“狼山黑”,羽毛黑而有甲虫绿闪光;白颜色的叫“狼山白”。“狼山白”数量极少,它的羽毛是雪自的,再配上鲜红的鸡冠,特别好看。还有一种“狼山黄”,鸡嘴、脚、羽毛是火黄色,当地人迷信,认为用这种鸡来祭拜神祖会引起火灾而逐渐被淘汰。


羊肉、狼山鸡、黑菜、和菜、缸爿……这些才是“南通味道”


羊肉、狼山鸡、黑菜、和菜、缸爿……这些才是“南通味道”


再往后又传进欧、美、亚、澳、非等洲。狼山鸡在国外经过进一步选育,又培育成了新的品种,例如著名的美国的“洛岛红”、欧洲的“奥品顿”、澳洲的“海波罗”“澳洲黑”等种鸡,所以说狼山鸡对世界养鸡业是有贡献的。因为这种鸡是从南通狼山出口,所以被叫作“狼山鸡”。

南通人不仅会育鸡,更会吃鸡,很讲究狼山鸡的烹调。狼山鸡吃法也很多,有整只吃的;有改切成丁、丝、片、条、块的;有专吃鸡肉或专门吃汤的,还有吃内脏或下脚。根据不同季节和肉质老决定烹调方法,如炒、烧、溜、炸、焖、炖、煨、白卤、红卤等,花色品种有百种之多,用狼山鸡烹的菜肴,品种千呈,滋味美不胜收。


羊肉、狼山鸡、黑菜、和菜、缸爿……这些才是“南通味道”


2006年春节前多、南通电视台“总而言之”栏目到北京去采访范曾、带去的就是正宗的南通黑菜。范先生欢喜得不得了,认为黑菜是南通“清雅风味”的代表。

南通黑菜,学名塌棵菜,古称“蹋菜”,又称“乌蹋菜”“黑油菜”等,原产中国.分布在长江流域,以江苏最多。据南通老辈回忆,黑菜是种在灌溉渠底下,上面盖有花秸草,既挡风又透气。长出来的黑菜是扁梗子,水分多。假如下过雪以后,菜被一冻,还要好吃!

羊肉、狼山鸡、黑菜、和菜、缸爿……这些才是“南通味道”

南通人冬天里非常喜爱的家常菜就是黑菜粉丝。价钱便宣,操作简单,汤汤水水,吃得热热乎乎。这道菜家家户都会,用不着介绍了。就是有个小窍门,粉丝不要用“龙口粉丝”。因为“龙口粉丝”太细,经不起煮。而蚕豆粉丝或者山芋粉丝倒是很适合。不信,你可去试试。


羊肉、狼山鸡、黑菜、和菜、缸爿……这些才是“南通味道”


和菜,就是和了在一起的菜,名字也取得蛮得体的。当然也不是非要端午节才能吃,有亲朋友上门或者农忙的时候请人帮忙也上一道和菜。这道菜来源于明朝,里面还有一段痛心的、不能忘却的历史。

羊肉、狼山鸡、黑菜、和菜、缸爿……这些才是“南通味道”

当时、在东城门口切面的曹顶,组织乡亲们起来共同抗击倭寇。端午节这天,各家各户都准备好小菜吃中饭,忽然锣声四起,倭寇又来了!乡民们立即拿起大刀长矛集合抵抗。因为时间紧,各家就把准备过节的小菜也不分生熟、荤素都拿了出来。谁知等了半天,虚惊一场,倭寇竟没有上岸。曹顶就把各家带来的小菜一搅,一锅炒熟了给大家分享。大家吃了这个口味特别的菜,自然是更加精神抖擞,英勇无比。从此以后,每年端午节家家户户都要做这样一道菜。

羊肉、狼山鸡、黑菜、和菜、缸爿……这些才是“南通味道”

羊肉、狼山鸡、黑菜、和菜、缸爿……这些才是“南通味道”

倭寇听说曹顶所带的军队不食人间烟火,将“缸爿”“草鞋底”当饭吃,并在南通城外布有“三里墩”“五里树”,城内布有“四步一陷阱”(四步井)“五步一活桥”(五步桥)等暗道“机关”,所以只要听到曹顶军到,便闻风丧胆,落荒而逃。至今曹公祠前香火鼎盛。“缸爿”“草鞋底”,也与史共存。

南通的“缸爿”与“草鞋底”不仅名称奇特,还有其独特的风味特色。“缸爿”不论是刚出炉的热“缸爿”,还是冷却了的冷“缸爿”,均能搓卷成卷筒状,放开即恢复原形,口感一直保持外微脆,里糯软,层次(三层)分明,外表黄亮有光,香脆微甜,里层色白如雪,柔若丝绵。“草鞋底”也是酥柔可口,全城飘香。

遗憾的是,因为南通的“缸爿”“草鞋底”,从烫酵、发酵、兑碱、成型到烘焙要经历18个小时。这18个小时不能离人。正因为它的制作工艺复杂,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低,而年老的已经退休,年轻的又不愿意学,造成了南通人吃不到正宗“缸爿”“草鞋底”的现状。

羊肉、狼山鸡、黑菜、和菜、缸爿……这些才是“南通味道”

羊肉、狼山鸡、黑菜、和菜、缸爿……这些才是“南通味道”

羊肉、狼山鸡、黑菜、和菜、缸爿……这些才是“南通味道”

查看更多南通本地精彩内容

请于应用市场下载“濠滨”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