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合群,榨干了多少中国年轻人

伪合群,榨干了多少中国年轻人

心理学上有种现象,叫“羊群效应”。

在一个集体中待久了,从众惯了,就会逐渐丧失自己的判断,沦为集体意志的奴隶。

但正如毛姆说的那样:“就算有五万人主张某件蠢事是对的,这件蠢事也不会因此就变成对的。”

你以为你在合群,其实只是在被平庸同化。

有人说:在一个糟糕的环境里,合群有一个同义词——浪费时间。

时间是最公平的,每个人都只有雷打不动的24个小时。

你将时间花在“合群、为别人而活”上,就注定花在“自我提升”上的时间就少了。

当你合群时,你是真的喜欢,还是在伪装?

伪合群,榨干了多少中国年轻人
伪合群,榨干了多少中国年轻人

自媒体作者老K说过这样一件事情:

有一年假期,他回老家见到了很久没见的小学同学周一泽。

酒过三巡,一泽开始对老K抱怨起自己的处境:

这几年他开货车四处跑运输,落得一身司机的职业病。

每次过陕西,过乌鞘岭隧道的时候,路况不好弯道很多,路边全是万丈深渊悬崖峭壁。

夏天还好,冬天路滑,一泽好几次都吓得快尿裤子,可是还得去。

老K问一泽为什么不换种活法,何必这样折磨自己。

一泽特别正经地告诉他:

“我们村的年轻人这些年一直跑货车,不上学的年轻人都在干这一行当。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稀里糊涂地就去做司机了,不去会显得非常不合群。

别人都在做这个行当,我不去做我就落后了,我得跟他们合群,这样他们才会带着我多拉货多挣钱。

虽然有时候让我跑的线路不好,跑夜车也比较多,但是我觉得为了融入他们圈子,我得去跟他们一块打拼。”

为了合群,有多少年轻人甚至搭上了自己的人生。

他们在从众心理的推动下,忘记了自己的追求和目标,失去了自身的判断,最后只能让生活越来越糟。

《乌合之众》里有这样一段话:

“人一到群体中,智商就严重降低,为了获得认同,个体愿意抛弃是非,用智商去换取那份让人备感安全的归属感。”

为了合群而放弃思考,在群体中不负任何人,却惟独辜负了自己。

伪合群,榨干了多少中国年轻人伪合群,榨干了多少中国年轻人

比起伪合群,那些不太合群的人,有时候反而显得更可爱。

就像梁朝伟,不喜欢交际应酬,总是和外界保持着一定的疏离感。

剧组拍完戏,大家一起出去喝酒唱歌,梁朝伟却几乎不参加:“你们玩,我回家。”

张国荣、王菲等一帮朋友在他家打牌,大家玩得不亦乐乎,而梁朝伟却一个人躲在旁边喝茶。

太多人在迎合别人的道路上迷失了自己,而他却在独处中找到了内心的边界与平和。

鲍尔莱说:“一个人成熟的标志,就是明白每天发生在自己身上的99%的事情,对于别人而言毫无意义。”

你不需要刻意去合群、去放弃自己融入集体。该来的自然会来,该走的注定要走。

适当地将精力多花在自己身上,学会与孤独握手言和,我们会活得更舒适。

伪合群,榨干了多少中国年轻人
伪合群,榨干了多少中国年轻人

合群还是独立?说到底,这只是一种选择。

没有所谓的对错,关键是听从你内心的想法。

如果你为了不显得格格不入,而逼迫自己去迎合别人,不敢去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这才是问题。

余华的《在细雨中呼喊》有这样一段话:

“我不再装模作样地拥有很多朋友,而是回到了孤单之中,以真正的我开始了独自的生活。

有时我也会因为寂寞而难以忍受空虚的折磨,但我宁愿以这样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自尊,也不愿以耻辱为代价去换取那种表面的朋友。”

你不需要去刻意迎合。真实的你,就很好。

伪合群,榨干了多少中国年轻人

作者介绍:小椰子,精读主创,简书推荐作者,个人微信公众号:小椰子专栏(ID: xiaoyezizhuanlan)。本文首发于精读微信公号(ID:jingdu99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