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尺講台 一生所愛

三尺讲台 一生所爱

李世相

三尺讲台 一生所爱

劉俊梅

三尺讲台 一生所爱

劉冬梅

三尺讲台 一生所爱

劉志芳

三尺讲台 一生所爱

趙欣欣

人們常用“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來讚美教師,他們把青春奉獻給菁菁校園,用知識澆灌理想的花朵,三尺講臺之上,記錄了他們無怨無悔的青春。今天是第34個教師節。記者走訪了從“50後”到“90後”的5代教師,傾聽他們跨越半個世紀的動人故事。

“50後”李世相:前半生積累 後半生燃燒

年齡:61歲

教齡:24年

學校:內蒙古藝術學院

已經參加工作43年的李世相老師是我區知名作曲家,也是內蒙古藝術學院德高望重的作曲專業老師。9月7日,記者見到了年過六旬的李世相老師,他看上去精力非常充沛。

“我可不是科班出身,我用了19年來積累自己。”李世相告訴記者,他出生在興安盟科右前旗,18歲時成為當地的一名烏蘭牧騎隊員,從事絃樂器演奏、創編曲目、策劃節目等工作;27歲時進入興安盟歌舞團,一干就是10年。這10年間,他不但從事創編工作,還到上海音樂學院進修。

“那個年代的藝術院校重視實踐和經驗,而作曲專業在音樂領域又屬於比較難出彩的,恰巧我在作曲的路上已經走了19年,有了點小名氣,所以學校就請我來當作曲專業的老師給學生授課。正是因為19年的經驗積累,所以在教學生的時候比較得心應手。”在李世相看來,老師和學生的相處更像是朋友,又加上藝術類專業的特殊性,即使學生畢業了,也會回來請教他專業問題,他也會經常和一些學生請教新的專業知識,互相學習。所以,藝術類教師和學生可以成為一輩子的朋友。

作為一名執教24年的作曲專業老師,每年都會有“白+黑”“5+2”的時段,每逢音樂節、學生開音樂會時,李世相老師總是會幫助學生們策劃和準備,整個音樂節、音樂會下來,他是身心俱疲,但看到學生們成功的表現,他又特別高興。

每年的教師節,學生們都會向他表達祝福和感謝,這讓李世相老師感受到溫暖和欣慰,也讓他對自己從事的職業感到驕傲和自豪。“前半生我用來積累充實自己,後半生在學校燃燒自己,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李世相感嘆道。

“60後”劉俊梅:與“農村中學”共成長

年齡:50歲

教齡:29年

學校:呼和浩特市第九中學

呼和浩特市第九中學是賽罕區建校最早的一所全日制完全中學,坐落於白塔腳下的白塔村,人們習慣稱其為“農村中學”。今年50歲的劉俊梅和這所“農村中學”相伴了30多年,可以說是與學校共成長,見證著學校的輝煌、低谷和再發展。

“我就是在這個學校畢業的,所以在我參加工作後選擇回到母校教書,繼續與母校相伴,為她的發展出一份力。”劉俊梅對自己的母校有著一種難捨的情懷,她喜歡校園的學習生活氛圍,更喜歡朝氣蓬勃的同學們。她告訴記者,她上學的時候,學校還是平房,硬件設施不好,但是那個時候學生的數量多,學習熱情也高,師資很好,有畢業於清華大學、南開大學等名校的老師授課,算是學校的輝煌時期。那個時候學校走出來的畢業生成績相當優異。但是隨著城鎮化的發展,學校周圍的村鎮人員變少,生源也跟著少了起來,學校經歷了低谷時期。當時在面臨兄弟院校被拆除的壓力下,學校力排萬難堅持辦學,最終有了起色。目前,全校擁有學生1500多名。

“學校的經歷就是我的經歷,我能做的就是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劉俊梅從來沒有想過要調換工作另謀發展。如今,學校大變樣了,全新的教學樓和配套硬件設施,學校也很重視師資建設,經常派老師去其他地區學習先進的教學經驗和技能。

執教29年的劉俊梅送走了9屆畢業生,可以說是桃李滿天下。每當有畢業生回來看望她時,她總是感慨萬分,為自己是一名教師而感到驕傲。

“70後”劉冬梅:身教勝於言傳

年齡:40歲

教齡:19年

學校:呼和浩特市實驗中學察哈爾校區

9月7日,星期五,臨近放學,擔任初三(8)班班主任的劉冬梅老師像往常一樣,給學生們開起了班會。

“無規矩不成方圓。教書育人,育人應該放在第一位。這個階段的孩子正處於青春叛逆期,也是習慣養成的時期,他們會看、會模仿,所以學生周圍的環境很重要,這就要求老師首先要以身作則,同時也要嚴厲一點。”劉冬梅老師認為,身教勝於言傳。

劉冬梅老師的媽媽和姑姑都是老師,從小受家庭薰陶的劉冬梅卻沒有因此而愛上教師這份職業,因為她看到更多的是當老師的辛苦。一開始她是牴觸教師這個職業的。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母親教出的學生長大成人,他們紛紛來探望母親,這一幕幕讓劉冬梅感受到了教師職業帶來的幸福感和成就感,從此她選擇了母親走過的路,成為一名老師。

執教19年來,劉冬梅對教書有了更進一步的感受和認識。她認為,作為一名教師,對工作必須有熱情和職業責任感,只有自己喜歡教師這份工作,才能讓學生喜歡自己;其次是專業素質要過硬,尤其是班主任,必須讓學生對你的專業素質信服。

“80後”劉志芳:三束康乃馨的故事

年齡:36歲

教齡:17年

學校:錫林南路小學

2001年,剛剛從師範學校畢業的劉志芳被分配到一所農村學校,實現了當一名老師的夢想。雖然學校偏遠落後、條件艱苦,但她還是很滿足,看到孩子們一天天地進步,她感受到了教育的力量,深愛上了自己的職業。

2006年9月,剛被調到錫林南路小學的劉志芳接任四年級(2)班班主任兼語文老師,班上有一名同學叫嘉嘉,第一次單元測驗就給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卷子答得密密麻麻,判完後卻幾乎全是叉叉。劉志芳驚訝,怎麼會有成績如此差的學生?“劉老師,孩子天生記憶力較差,到現在連一首古詩都背不下來……給您添麻煩了。”嘉嘉媽媽在卷子上的留言讓劉志芳瞭解到了嘉嘉的困難,暗暗留心起來。

學校組織足球比賽,練球時,劉老師發現,嘉嘉的足球踢得很好,有個學生提議選他為足球隊長。嘉嘉當時猛地一驚,抬起頭茫然四顧,繼而又把頭埋得很深。班裡的孩子都用懷疑的眼光看著他。劉老師說,“我也認為嘉嘉比較合適,我相信他”。嘉嘉又抬起頭,第一次認真地望著老師。第二天早晨,劉老師發現辦公室桌上放著一束康乃馨,中間夾著小卡片,歪歪扭扭地寫著:老師,小學四年了,第一次當幹部,感覺真好,謝謝您!”劉老師發現,從那天開始,嘉嘉開始抬頭聽講了,眼睛裡泛著光亮。

又是一年教師節,嘉嘉出現在劉志芳的辦公室門口,手裡捧著一束康乃馨,結結巴巴地說:“老師,祝您……節日快樂,我……我會……學習的”。以前的嘉嘉每次考試都不及格。從那以後,嘉嘉學習很用功。畢業考試時,嘉嘉奇蹟般地考了78分。

記得2009年教師節,劉老師在校門口看到嘉嘉,嘉嘉把手裡一束鮮豔的康乃馨送給劉老師,並認真地說:“老師,節日快樂,謝謝您給了我快樂和自信,給了我重新起跑的勇氣和動力”。

在劉志芳看來,教師是“天底下最光輝的事業”。“學高為師,身正為範”,一名真正的好老師,在擁有學術知識的同時,更要有一顆博愛的心。

“90後”趙欣欣:每個孩子都獨一無二

年齡:27歲

教齡:1年

學校:內蒙古黨委機關幼兒園

出生於內蒙古興安盟,在內蒙古大學藝術學院學習聲樂表演,而後到內蒙古軍區文工團做演員,在成為一名幼兒園老師前,“90後”姑娘趙欣欣的經歷可謂豐富多彩。可是,爺爺、父母都是老師的趙欣欣,還是認為老師這份職業更適合自己。

2017年6月,剛剛從文工團退役的趙欣欣順利考進內蒙古黨委機關幼兒園。11月,經過系統培訓的趙欣欣開始帶班,最先給她帶的是大班。印象特別深的是一個叫偉偉的孩子,最初趙欣欣覺得他特別淘氣,喜歡和老師逆著來,說話像個小大人。一次,戶外活動完成後,趙欣欣要孩子們回去吃飯,但偉偉帶著兩個小朋友拒絕回來。正在發愁時,趙欣欣想到自己剛才排練的時候把腿磕了一下,就哄偉偉說:“偉偉,老師腿疼,快扶老師回班。”本以為偉偉會繼續說“我不”,誰知偉偉就像大人一樣扶著她回班。回到班裡,趙欣欣正在寫記錄,就見偉偉端來一杯水,拍了她一下說:“老師,喝點水。”趙欣欣沒想到,班裡最不聽話、最喜歡反對她的偉偉,有這樣的一面。

“這件事讓我徹底反思了自己,每個孩子可能都不是表面看到的樣子,逆反的孩子另一面可能是愛心和同情心,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趙欣欣告訴記者。

文·攝影/北方新報融媒體記者 王樹天 馬麗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