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教育的未來不只是微課,學習者社區生態圈才是下一個藍海?

智慧教育的未來不只是微課,學習者社區生態圈才是下一個藍海?

什麼是“智慧教育”?相信不同的人會有不用的看法。那麼,對於一名智慧教育的草根實踐老師來說,他會如何看待智慧教育呢?

今天,教評君邀請來自上海的胖胖老師分享他對於智慧教育的看法。他在分享中提出了這樣的一個問題:智慧教育的未來不只是微課,學習者社區生態圈會是下一個藍海嗎?

今天主流的教育體制正在越來越多地體現出規範化、標準化特徵——規範化的教育培養、標準化的課堂安排、標準化的教學內容、標準化的學習考核......中國智慧教育的焦點也正在於教育如何結合互聯網信息技術實現“互聯網+教育”的標準化建設。

而要成為智慧教育的執牛耳者,我們必須明白這樣一件事情:互聯網與智慧教育的結合點在哪裡?

是信息技術進一步深入傳統課堂,還是傳統課堂藉助信息技術打破時空侷限,又或是藉助VR/AR(虛擬增強現實)與AI(人工智能)打造中國版的Altschool?

當微課、慕課的熱潮逐漸消退,但人們總是試圖尋找新的技術來激活學習活力之時,我似乎找到了通向未來教育的捷徑——構建一個基於學習體驗的學習者社區生態圈。

我認為,智慧教育來自挑戰假設。

關於教育的假設非常多,每一項都是可以被挑戰的,每一次挑戰就帶來某種變革的可能。而最重要的兩個假設是關於我們自己的,其一是“我們真的會學習嗎”,另一個則是“學習還是個體的行為嗎”。

我們是否會學習,這看似是個偽問題,難道我們現在不是在學習嗎?是的,我們無時無刻不在接受新的知識,但是這些是有效學習嗎?

信息化時代,以書本知識為基礎的學習註定是落伍的,未來十年,我們希望我們的學生擁有的將不僅是背誦單詞、百度資料這樣的知識技能,他們將需要掌握複雜問題求解、批判性思維、創新、人員管理、與他人之間的配合、情緒智力、判斷和決策、服務導向、談判和認知靈活性......而這些技能的習得需要的不僅是書本和知識網絡,更需要激發學生探究世界的教育生態圈的助力支持,因為未來學生的學習目標不再是不是某個高大上的人生理想,而是快樂、健康地成長。

而要實現上述未來教育構想,傳統的學習行為模式必將從以教師——教材為中心轉向以學習者為中心,從知識為本轉向為了應對真實的問題和更好的生活而學習,學生將從教育的“消費者”變為教育的“合作者”與“創造者”。

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極大地便利了社交化學習的開展,學習行為本身也將更依賴於學習環境社區化的支持,學習不再是個人化的知識技能習得,而成為學習者之間的社區化互動,教師將作為高級學習者共同參與學習過程。

這並不遙遠,Udacity推出的Nanodegree(納米學位)項目,就是由分佈在世界各地的IT工程師參與給MOOC的學習者課程指導和反饋,很多Project-based learning (項目學習制)的教學產品也普遍將社區專業人士納入其中,教師、學生、家長、熱心志願者共構的學習者社區模式已經初具規模,類似的產品還有GitHub等。

同樣,在中國的在線教育市場也在湧現出學習者為核心的學習型社區教育產品,如百度傳課、騰訊課堂,我相信學習者社區生態圈將是未來智慧教育的前進方向之一。

總之,智慧教育的未來不只是微課,學習者社區生態圈或許是下一個投資者的藍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