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揭秘分层“潜规则”:同一个班的学生,为何成绩相差千里?


班主任揭秘分层“潜规则”:同一个班的学生,为何成绩相差千里?



导读

很多同学和家长都会有这样的疑问:同一个班的学生,为什么学习成绩会千差万别呢?也有有人会说:这还用问?智商、努力程度不同呗。今天帮帮就把一位长时间担任班主任的发现分享出来,以期能对大家有所启发,让大家有所收获。


班主任揭秘分层“潜规则”:同一个班的学生,为何成绩相差千里?


上课时,我门能发现尖子生和其他学生的差异:

  • 尖子生上课,大部分人都很专注。虽然他们专注学习的方式方法不同,如有的喜欢自己思考、看书、动手做;有的喜欢和别人一起讨论,争论碰撞中得到启悟,不管怎样,他们都能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 其他学生,上课的前5分钟是认真的,安静的,5分钟后就状况百出了,有的聊天,有的玩游戏,有的走神,还有的打瞌睡。经老师反复提醒,大部分学生能再收起注意力听讲5分钟,5分钟后就又开始出现状况了。


这种注意力不集中情况似乎是个顽疾,无论老师怎样管教,很大一部分同学就是改不了。

长期观察后我们会发现,能否定心专注于一件事,是造成学生学习差异的重要原因,而成绩优秀的学生,也正是因为他们能专注于某一件事。


班主任揭秘分层“潜规则”:同一个班的学生,为何成绩相差千里?


关于自律,学习哥给大家分享知乎上一位学霸的经验。

也许你和我一样,也曾坚信世界上随便拎个人出来都比自己有执行力。但实际上,你所认为的“高度不自律”,不是因为你能力差,而是因为你没自信

。产生这种心理上的自我退避,只是由于你一直在观望别人的生活

知乎上那些“励志文”虽然正能量满满,但它们介绍的大多是具体战术而非战略。战术因人而异,所以参考意义并不大。而且参考别人过于详细的战术设计,容易让你丧失自信,产生焦虑,因而望而生畏,执行力难以被激发

高二升高三的那个暑假,我完成了一些复习计划,结果一下子从年级三百多名挤进了清北线。这件事带给我班主任的精神刺激一直持续到了今天——为了鼓舞更多小盆友,他连年在江湖上大力宣传我的“逆袭神话”,游走四方安利我的“魔鬼计划”,试图把危机感早早植入纯真无暇的校园。

于是我莫名其妙圈了一批鲜肉粉,每天在微信上享受着学弟学妹们的诚恳称赞与真挚告白。当然,学姐并没有觉得自己很厉害;我所做的,不过是依照战略制定了一些相对具体的时间安排。更何况,那些计划的完成率大概只有40%

——但是在别人的眼里,我的复习计划确实有够变态;就像我参看别人的日程时,也会由衷地感到自愧不如。

这是为何?

第一,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人们经常只能注意到别人在做而自己没做的事。也就是说,人们很容易产生“不明觉厉”的感觉;因此在观察他人行为的时候,人们会不由自主地调整为 “仰视”姿态,信心自然先弱了三分。

第二,你只能看到别人做的事(战术),却看不到TA为何做这件事(战略)。你可以模仿TA的所做作为,却模仿不了TA的动机。这样的模仿只是表面功夫,很难带来与那个人相同的成效——一旦结果与预期不符,很容易导致热情消退,执行力下降,效率锐减

第三,人是很情绪化的动物。看到自己效率不如人,往往就认定自己能力也不如人,因而陷入

无休止的自我怀疑,最后只能绝望地自我诊断为“高度不自律”。

因此,别人的具体安排,绝对不可照搬,最好干脆别看。“自律”没有模板,借鉴不如实干。

真正的学霸是什么样呢?难坚持的计划对他们来说,是日常生活,不用勉强不用助推。自律,早就深入骨髓、成为习惯。

大多数人总是游走于热血沸腾和得过且过之间。挫折之后,狂虐自己两把,只消风声刚过,便云淡山青

这种场景,一味上演,犹如推巨石的西西弗斯,嘿咻嘿咻的推上去,哗啦哗啦的滚下来,无限循环,永无止境。

很多人,长满了野心,想靠这点激情澎湃去兑换人生顶点,哪有这么便宜的事?


班主任揭秘分层“潜规则”:同一个班的学生,为何成绩相差千里?




班主任揭秘分层“潜规则”:同一个班的学生,为何成绩相差千里?


对绝大部分学生来说,但凡想在成绩上有所突破,就必然遇到“时间不够用”“效率太低下”的难题。

每天在不同的学习任务之间奔波,还要针对薄弱科目进行额外的学习,每天两点一线,一转眼功夫,下一场考试就来到跟前。但是努力却不见效果,还常常有这样的疑惑:

"

为什么自习课上我思绪翻飞,学霸们却能专注刷题?

为什么我一天到晚昏昏欲睡,学霸们比我睡得晚早读还能精神抖擞?

为什么别人聊个游戏我都能high到不行,学霸们对很多诱惑却能无动于衷?

"

其实很多同学的勤奋是表演出来的,是给别人,也是也给自己看,也许是为了老师和家长那句“你真努力”的表扬,也许是为了让自己回顾一天的时候不觉得后悔,成绩不好的时候安慰自己,“不是因为我不努力,只是脑子太笨”。

其实不是笨,只是勤奋的背后,掩盖着懒惰的本质。——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要想摆脱这种现状,你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首先,对自己喊停。毕业于河南省高考理科第一名曹林菁在介绍学习经验时说,“我们学校在高三时有一项很棒的制度叫作“休课”,有两三天的时间停止所有教学进度全天自习,给同学们进行反思、回顾、总结、答疑的机会。亲测效果很好,但这其实不一定需要学校统一安排,在你觉得太忙或者太盲目的时候,不如不时地停下来,会使自己更清醒,少做无用功”。

然后,对基础知识做深度思考,爱因斯坦曾说过一句话:如果给我 1 个小时解答一道决定我生死的问题,我会花 55 分钟来弄清楚这道题到底是在问什么。一旦清楚了它到底在问什么,剩下的 5 分钟足够回答这个问题。高考学霸们曾普遍表示,只要跟紧老师的复习计划,把课本基础知识掌握好,把基础的题目弄懂弄透,能把课堂吃透,就成为课堂之王,效率之王。事实证明,动脑子把基础知识想清想透,比圂囵吞枣地学很多知识要好的多。

寻找适合自己的方法,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构架。可以通过建立错题本的方式,每次考试后,主动进行试卷分析,剖析每道题的失分点,即便是考了满分,也要认真总结经验。哪个同学得分比自己高、哪个同学错题整理的好,他都要从别人的长处中虚心吸取经验,帮助自己更好地进步。

劳逸结合,你要清楚,能带来真正提高的,不仅仅是勤奋。高考学霸们普遍表示,他们很少熬夜,不会挑灯夜读,也不搞“题海战术”,基本在11点左右睡觉,很注意劳逸结合,体育锻炼、玩乐器、看小说、参加社团活动,事实上,他们的生活丰富多彩。

拒绝思维懒惰是比假装勤奋更困难的事情,然而一旦你开始转变,你会发现“用一根杠杆撬动地球”的秘密,你可以学得更轻松,也更高效。


班主任揭秘分层“潜规则”:同一个班的学生,为何成绩相差千里?


很多学生,甚至一部分“聪明”学生普遍存在一些致命的弱点:例如,学习的耐力不够,连续学习的时间短;总想取巧而不肯做扎实的基础训练;学习主动性差,钻研精神不够。所以,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主要有成就动机、学习毅力和注意稳定性等非智力因素。

持续的时间短,经常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使思维的过程常常中断,所以就大大降低了学习的效率。

他们很难集中精力持续学习一段时间,常常不是喝水就是上厕所,或者注意力转向了别处。其主要原因是这些学生根本没有学进去,不能被学习的内容所吸引,因而缺少主动学习的兴趣。


班主任揭秘分层“潜规则”:同一个班的学生,为何成绩相差千里?


学习方法也是决定学生能否取得好成绩的关键因素,学习好的同学,一般都有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成绩差一些的同学,很多都没有好的学习方法,想到哪儿学到哪儿,想怎么学就怎么学,很随意。以下各科的学习小技巧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1、语文:作为一门基础的语言类学科,语文的学习并非短期之内就能够见效的,而是一个长时间积累的过程。

★ 首先,强化积累,夯实基础,重视课本字词、经典诵文等基本知识点的学习。

★ 其次,文言文是高中语文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将每一个重点字词记录下来,经典文章进行逐句理解并背诵。

★ 另外,要学会对好的文章仔细品读,精彩的篇章最好能背诵,善于汲取思想精华,领悟写作技巧,积累语言材料。

★ 最后,增加阅读量,找到自己喜欢的文章类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英语:英语是以听说读写为基础的学科,词汇、语法,阅读与作文四个部分是主体,同时听力也非常重要。

★ 词汇量是英语学习的基石,要掌握方便高效的记忆方法,如词根记忆法、类比记忆法、经典例句记忆法等。

★ 每天定时听与英语有关的内容,如高考真题、英文新闻、经典美文等,并利用好每一次大声朗读的机会,增强语感,不学哑巴英语,学会用优美的复合句写作,同时尽量用相对高级的词汇对文章进行点缀。

3、数学:数学是一门连贯性非常强的学科,无论是选择文科还是理科,高一上学期的数学都是基础。

★ 在练习中掌握基本定理和公式的定义以及运用

,并培养自己良好的逻辑思维。

★ 养成收集错题的习惯,将经典的例题、错题进行归纳总结。

4、物理:物理是最形象和直观的一门经验性学科,也是大部分同学学习压力相对较大的学科,原因在于物理学科的高度综合性、抽象性以及灵活性,要求学生要从基本定理和公式出发,掌握常考题型,在此基础上学会运用物理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5、化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最关键的点在于熟悉实验操作,掌握基本原理。高一将涉及到大部分基本实验操作以及化学常用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如化学计量数、物质分离的实验、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常见主族元素及其化合物等,都是未来学习的重要基础。

6、生物:生物是以研究生命活动规律为主的学科,相对偏文科性质一些。在掌握基本规律的同时,需要理解记忆的内容相对较多,要学会构建适合自己的知识体系,从课本出发,将所有知识点进行归类总结,如物质的检验方法、生命的物质基础、代谢的方式等。

7、政治:政治是一门极具教育意义的学科,在学习课本基本知识点的同时,多了解重要时事,从基础入手,理清课本内容层次,抓住线索,清晰了解知识的发展脉络,划出关键词,突出核心知识点,简要概括,把课本由厚变薄,最后通过读书笔记,将所学内容消化吸收变成自己的知识。

8、历史:历史是一门基础人文学科,它就像一面镜子,使我们从历史的角度去了解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历史都是以时间先后顺序为主线的,从所发生的关键时间入手,不断丰富需要掌握的内容,将所有知识点串联起来,定期复习巩固,让心中的知识树不断成长壮大。

9、地理:地理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综合性学科,可以分为自然地理、世界地理和人文地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