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一院院长王伟林教授当选2018年度全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优秀住培基地负责人”

9月1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院长王伟林教授当选为2018年度全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优秀住培基地负责人”。该奖项是中国医师协会组织开展,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遵循公平、公正、公开、择优的原则,发挥典型的激励和导向作用,激发责任感和使命感,鼓舞调动广大管理者、带教老师、住院医师参加培训有关工作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努力营造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

“我是一名院长,更是一名老师”。在浙大一院工作30余年的他常常对他的学生这样讲。“说话风趣幽默,讲课生动有趣”是学员们对他讲课时的评价。在新住院医师的岗前培训时,他更是这样诫勉住院医师“用真诚、理解、信任和沟通传递医学的正能量”。虽然平时工作繁忙,但他对教学工作从不懈怠,身体力行地支持并推动浙一教学工作进入新纪元。他就是浙江大学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院长,浙大一院院长王伟林教授,他是住院医师心目中活力四射的老师,也是老师眼中的教学顾问、教学专家。

浙大一院院长王伟林教授当选2018年度全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优秀住培基地负责人”

绿色通道为教学 全面保障育人才

王伟林院长自上任以来,坚信有效的组织架构能够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他坚持顶层设计,对教学工作从不懈怠,亲自担任医院医学教育委员会主任,参与并切实负责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的全面设计,决定总体发展规划和重大改革措施,参与医院住培工作重要运行指标和重大问题审议

“在教学投入上从不吝啬”是王伟林院长一直以来的作风,只要对教学、对学员有益的投入,王院长千方百计想办法,竭尽全力帮助解决困难,对医院教学工作“人、财、物”给予了全面保障。医院壮大教学管理团队至12人,2018年又新招录教学部管理人员4人,为住培工作配备专职管理人员,分别负责住院医师日常管理、培训管理、考核评估、师资建设以及信息化建设等具体实施性工作,同时也为内科、外科专业基地配备专职管理人员,全方位推动医院医学教学工作。

在空间紧张的情况下依旧推动医院大学路院区建设2500多平米的临床模拟技能中心和腔镜中心,保证师生临床实践能力训练的需求。除对学员高标准、严要求的临床训练之外,王院长也十分重视学员各方面生活保障。医院根据国家卫计委和浙江省卫生计生委关于补助经费发放的文件精神,努力保障年轻医师在培训期间的生活待遇,让学员安心治学,在全国优先发布补助资金使用办法:在住院医师原有奖金待遇基础上增加培训补贴和住补贴,加大基地建设和教学实践经费投入,这一举措大大地提高了医院在培学员的幸福感。

师资队伍建设是教学的核心问题。完善师资绩效方案,建立师资激励长效机制是建设师资队伍的重要保障。而推动这项工作需要创造力和动力,更需要多部门的协调和保障,王院长作为推动这项工作的关键人物,亲自参与并设计多维度评价方式,在原有师资激励措施基础上,改革绩效奖金分配模式,将临床教学纳入二次分配,教学评价占季度/年度绩效的10%-15%,充分发挥绩效分配的杠杆作用。现360度教学评价

工作已在浙一全面铺开,领跑国内医院。同时医院给予师资晋升时的教学倾斜政策,对教学有突出贡献的教师开放晋升“绿色通道”(每年6个名额),从而进一步提高临床医师参与教学工作的积极性。

在王伟林院长为首医院领导班子的领导下,医院制订并实施了贯穿住院医师招收、培训考核、师资带教、绩效管理、日常管理等全过程的管理细则和保障措施,有效协调各个行政职能部门全面保障住院医师培训和管理工作。王院长还亲自参与到教学主任微信群、师资微信群的互动交流中来,倾听需求,多方收集意见和建议,科学管理,推动浙一教学的持续质量改进

在王伟林院长的支持和带领下,浙一教学迎来了高速发展的新纪元。2017年7月,王院长在全国医学教育改革发展会议上书面交流医院医学教育工作;2017年9月中国医师协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高峰论坛中大会报告浙大一院住院医师培训模式。2016年、2018年,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CMB)Self-Study工作组Thomas Inui教授团队先后两次对浙大一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工作进行实地调研,对医院住培工作及Self-Study(自我评估)所取得的成绩予以高度评价

“A well-defined and well-organized governance for GME”。

高瞻远瞩谋规划 培育人才为发展

在医院“双一流”建设征程中,王院长更是高屋建瓴提出了建设“国际化卓越临床医学人才培养基地”的教学发展愿景。加大教育教学经费投入力度,每年将5500万用于教育教学建设并逐年增长;投资建设浙大一院余杭院区临床技能培训中心6000m2;大力推进国家级精品教学资源库、国际级仿真模拟培训中心、国家级医学考试考核中心及国家级医学师资培训中心(“一库三中心”)建设;通过建立国际师资核心能力框架,创新师资绩效方案,开展“四个一”师资能力海外提升计划,开展实质性深度合作的国际师资发展计划等方法着力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临床教学师资队伍。

“互联网+”是不可逆的时代大潮,院领导更需要大视野、大格局洞悉医学发展的趋势。2016年2月,全国首个三甲医院线上院区“浙一互联网医院”正式上线,实现了远程视频会诊、远程病理诊断、远程影像诊断、远程B超诊断、远程心电诊断、远程教学、远程手术示教等医疗服务与教育的新格局。

在王院长的支持下,依托互联网医院平台,医院积极推动医学教育信息化建设。“浙一教学”掌上门户网站实现了专业基地、轮转科室的教学质量评价、教学业绩录入与住院医师自学自测的掌上信息化,拓宽了住院医师学习与反馈的渠道,“云学院”、“医学教育综合集成信息化”平台也在紧锣密鼓的建设中,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插上了大数据时代的翅膀。

医院重视培养青年教师的国际视野,积极引入国际化师资培养模式,构建“英国爱丁堡-香港-浙大一院”师资培养体系。每年派遣师资赴港参加师资理论培训和香港会员资格考官培训。此外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德国基尔大学等教师进行现场床边教学和讲座的同时,还选派优秀青年师资赴耶鲁大学、UCLA、汉诺威大学、香港大学、京都大学、西澳大学、罗马琳达等境外院校参加培训。2016年9月,王伟林院长亲自带队,和优秀的带教老师、培训学员赴港参加医学教育联合会议和普通外科基地高级医师培训基地复检。评估过程中专家详细地查看了培训记录,对医院普通外科培训基地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在王伟林院长的引导下,医院进一步加强医师培养过程中的英语教学工作,以身作则在院内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创建更优越的教学环境,为进一步将我院打造成国际医疗中心奠定基础。

医院坚持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院领导积极寻求医学教育纵深发展、辐射发展的新契机。2017年6月,在王伟林院长的全权委托下,医院与匈牙利塞姆维斯大学签署合作备忘录,在互派学生及临床教研人员、申报国际课题和联合发表论文、共同举办国际学术会议、共建远程交流平台等方面实现多角度宽领域、广泛而长期的合作与交流。这是自去年医院加入“中国-中东欧国家医院合作联盟”以后,又一项重要国际合作成果,也是推进医学人才“一带一路”进程中的又一重要举措。

王伟林院长不遗余力地打造“美丽浙一、幸福医疗”品牌教育篇章,他始终坚信年轻住院医师是医疗队伍的未来和希望,关系到医疗队伍的长远利益。“建设一流大学的一流附属医院”需要大格局大气魄,更需要扎根学科、潜心育人的大智慧,每一位医务工作者在做好临床医疗工作的同时还肩负培养医学人才的使命。王伟林院长始终坚持着“培养为人民提供优质医疗服务的卓越医师”的初衷和理想,以“培养卓越的医生以服务社会”为己任而不懈努力,不断推动浙大一院医学教育事业的发展,让浙大一院成为国家卓越医学人才的培养摇篮。

浙大一院院长王伟林教授当选2018年度全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优秀住培基地负责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