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博士霍华德金森为完成题为《人的幸福感取决于什么》的毕业论文,向市民随机派发出了一万份问卷。问卷中,有五个选项:A非常幸福;B幸福;C一般;D痛苦;E非常痛苦。历时两个多月,他最终收回了5200余张有效问卷。经过统计,仅仅只有121人认为自己非常幸福。
接下来,霍华德金森对这121人做了详细地调查分析。他发现,这121人当中有50人,是这座城市的成功人士,他们的幸福感主要来源于事业的成功。而另外的71人,有的是普通的家庭主妇,有的是卖菜的农民,有的是公司里的小职员,还有的甚至是领取救济金的流浪汉。这些职业平凡生涯黯淡的人,为什么也会拥有如此高的幸福感呢?通过与这些人的多次接触交流,霍华德金森发现,这些人虽然职业多样性格迥然,但是有一点他们是相同的。那就是他们都对物质没有太多的要求。他们平淡自守,安贫乐道,很能享受柴米油盐的寻常生活。
这样的调查结果让霍华德金森很受启发。于是,他得出了这样的论文总结: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最幸福。一种是淡泊宁静的平凡人,一种是功成名就的杰出者。如果你是平凡人,你可以通过修炼内心、减少欲望来获得幸福。如果你是杰出者,你可以通过进取拼搏,获得事业的成功,进而,获得更高层次的幸福。
他的导师看了他的论文后,十分欣赏,批了一个大大的“优”!毕业后,爱德华金森留校任教。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如今,爱德华金森也由当年的意气青年成长为美国一位知名终身教授。2009年6月,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又翻出了当年的那篇毕业论文。他很好奇,当年那121名认为自己“非常幸福”的人现在怎么样呢?他们的幸福感还像当年那么强烈吗?
他把那121人的联系方式又找了出来,花费了三个月的时间,对他们又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
调查结果回来了。当年那71名平凡者,除了两人去世以外,共收回69份调查表。这些年来,这69人的生活虽然发生了许多变化:他们有的已经跻身于成功人士的行列;有的一直过着平凡的日子;也有的人由于疾病和意外,生活十分拮据。但是,他们的选项都没变,仍然觉得自己“非常幸福”。而那50名成功者的选项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仅有9人事业一帆风顺,仍然坚持的当年的选择——非常幸福。23人选择了“一般”。有16人因为事业受挫,或破产或降职,选择了 “痛苦”。另有2人选择了“非常痛苦”。
看着这样的调查结果,霍华德金森陷入了深思,一连数日,霍华德金森都沉浸在自己的思绪当中。两周后,霍华德金森以《幸福的密码》为题在《华盛顿邮报》上发表了一篇论文。在论文中,霍华德金森详细叙述了这两次问卷调查的过程与结果。论文结尾,他总结说:所有靠物质支撑的幸福感,都不能持久,都会随着物质的离去而离去。只有心灵的淡定宁静,继而产生的身心愉悦,才是幸福的真正源泉。
这篇论文引起了广泛关注。《华盛顿邮报》一天之内六次加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霍华德金森一脸愧疚:20多年前,我太过年轻,误解了“幸福”的真正内涵。而且,我还把这种不正确的幸福观传达给了我的许多学生。在此,我真诚地向我的这些学生致歉,向“幸福”致歉。
人们都知道,幸福指人们心理欲望得到满足时的状态, 即对生活满足和对生活乐趣感受的愉快心情。
欲求满足的度是一个只能由当事者自我估量评价的心理概念,古今无公认的标准参照物,故难以用量化的绝对值来衡量其高低。人们的欲望不同,幸福观就不同。
有的人欲望永无止境,无休止地追求金钱、权利、豪宅、香车,以为得到这些东西就得到了幸福。但是当达到了原初的欲望之后,却发现幸福还在前头,离自己还是那么遥远!因为这些人把幸福放在了永远达不到的位置。
期望指数越高,幸福指数越低。
许多人本该是幸福的,然潜意识里和那些有钱、有权的人做对比,所以感到自己不幸福了。人们的幸福就是这样不知不觉的丢失掉的。
靠满足欲望得来的只是感官的短暂刺激和心理的暂时平衡,时间一长,愉悦的心理麻木,只能靠更强的欲望来刺激和满足。世间很多欲望并不能被满足,甚至永远不能得到满足!也许换来的是无尽的痛苦。好多欲望看似诱人,有时则是一切痛苦的根源。
每获得一定单位的欲求满足,都是要付出一定代价的。这些代价实质上是劳动的付出、精神尊严的付出和生命时间的付出,但是常常会被金钱这个表象所掩盖。欲求满足的程度,与代价的付出量成反比例关系。
有的人在临死时,才意识到平凡的生活是多么的幸福,而自己以前从未珍惜过,从前只觉得荣华富贵才会幸福。
有本书叫做《不说,就真来不及了》,说到一个世界500强的公司总裁乔纳森·布克临终时说的话。“我作为一个世界500强公司的总裁,曾经叱咤商界,无往不胜,在别人眼里我的人生当然是个成功的典范。但是除了工作,我的乐趣并不多。此刻,我频繁地回忆自己的一生,发现曾经让我感到无限得意的所有社会名誉和财富在即将到来的死亡面前已全部变得暗淡无光,毫无意义了。那么我现在最想要的是什么,我想啊想……现在我明白了,人的一生只要有够用的财富,就该去追求其他与财富无关的,应该是更重要的东西,也许是感情,也许是艺术,也许只是一个儿时的理想。无休止地追求财富的欲望只会让人变得贪婪和无趣,变成一个变态的怪物---正如我一生的写照。……我生前赢得的所有财富我都无法带走,能带走的却只有记忆中沉淀下来的无邪的感动和与物质无关的爱和情感,它们才是人生真正的财富。这个感悟来得太迟,所以我其实除了财富之外,生活得很贫穷。人不到此刻是不会明白一些很简单的事的。如有来生,我知道我会怎样去生活了。朋友,再见了。”
其实,幸福量取决于欲望值与实际满足度之间的差。实现的满足度比当初欲望值超出的值越大,这个人就会越幸福,反之,这个人就会感到越不幸福,甚至是痛苦。知足者长乐,人人明白的道理。
一些人年复一年追啊追,为金钱物欲权力不停地在奔波。在他们的岁月里缺少春花秋月,更乏欢乐洒脱,将一生置入为欲望奔跑的旅程,一刻修心养性的时间都没有,匆匆忙忙直接奔向了暮年。豪宅名车里多得是匆忙奔波的灵魂,而有些人在平淡而真实的生活中却无意地就哼起了歌。 幸福不在于外,而在于内,内心是幸福的源泉。物质意义上的幸福生活它仅仅是个指标,如果把幸福寄托给钱物,寄托给环境,寄托给他人,真正的幸福可能永远不会来临。只有真正的贤者,才能不被物质生活所累,才能始终保持心境的那份恬淡和安宁。我们可以选择当下就幸福起来。我们的内心就是最大的福地,何必无视其存在而向身心之外去寻找。
记住霍华德金森的话:所有靠物质支撑的幸福感,都不能持久,都会随着物质的离去而离去。只有心灵的淡定宁静,继而产生的身心愉悦,才是幸福的真正源泉。
閱讀更多 荒野踏歌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