锣鼓喧天献艺斗舞 全国12支国家级非遗秧歌队齐聚商河!

锣鼓喧天献艺斗舞 全国12支国家级非遗秧歌队齐聚商河!

9月9日至12日,来自全国各地的12支国家级非遗秧歌队齐聚商河,献艺斗舞。商河县是山东省济南市举办的第五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分会场,“国家级非遗项目秧歌汇演”首次亮相非遗展并在商河举办。

锣鼓喧天献艺斗舞 全国12支国家级非遗秧歌队齐聚商河!

参加这次汇演的分别是山东商河鼓子秧歌、陕西安塞腰鼓、安徽凤阳花鼓、山东胶州秧歌、安徽蚌埠花鼓灯、河北昌黎地秧歌、山东海阳秧歌、河南开封盘鼓、北京京西太平鼓、辽宁抚顺地秧歌、河北井陉拉花、山东商河花鞭鼓舞等。汇演由山东省文化厅和济南市人民政府主办,商河县人民政府和北京文化艺术基金会承办。

国家级非遗项目秧歌汇演是当前我国规格较高的一项非遗项目秧歌展演盛会,集艺术性、专业性、传承性、交流性于一体,通过集中展示全国各类秧歌演艺过程,促进秧歌的发展、继承、交流、合作,促进文化产业的进一步转型升级、带动旅游产业上台阶。

-1-

山东商河鼓子秧歌

锣鼓喧天献艺斗舞 全国12支国家级非遗秧歌队齐聚商河!

商河鼓子秧歌源自民间,源远流长。它孕育于春秋战国的齐鲁文化,始于秦汉,成于唐宋,兴于明清,一直传承至今。鼓子秧歌气势磅礴、威武雄壮,是劳动人民力量和韧性的艺术体现,表现出了山东大汉一往无前、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2006年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

陕西安塞腰鼓

锣鼓喧天献艺斗舞 全国12支国家级非遗秧歌队齐聚商河!

安塞腰鼓是流传于陕西省安塞县的民间广场舞蹈艺术,最大的阵容可上千人或几千人。安塞腰鼓,闻名天下。它有机地糅合了秧歌和武术动作,气势磅礴,风格独特,豪迈粗犷,刚劲奔放,充分表现了陕北人民憨厚朴实、悍勇威武而又开朗乐观的性格。

2006年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

安徽凤阳花鼓

锣鼓喧天献艺斗舞 全国12支国家级非遗秧歌队齐聚商河!

凤阳花鼓起源于凤阳府临淮县(今凤阳县东部),是一种集曲艺和歌舞为一体的传统民间表演艺术,但以曲艺形态的说唱表演最为重要和著名,一般认为形成于明代。它是根植于凤阳传统民间的戏曲艺术瑰宝,有凤阳“一绝”之美称。2006年凤阳花鼓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4-

山东胶州秧歌

锣鼓喧天献艺斗舞 全国12支国家级非遗秧歌队齐聚商河!

山东胶州秧歌又称地秧歌,是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的艺术表演,源于清朝中期,是歌、舞、戏三位一体的表演形式,其中扇子为胶州秧歌添上传奇一笔,通过在表演中巧妙结合扇子与舞蹈,对刻画和加深任务形象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2006年,胶州秧歌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5-

安徽蚌埠花鼓灯

锣鼓喧天献艺斗舞 全国12支国家级非遗秧歌队齐聚商河!

花鼓灯历史悠久,是我国民族民间优秀艺术,主要流行和分布于安徽省淮河流域蚌埠一带,是一种融舞蹈、锣鼓、灯歌、小戏、杂技于一身的综合性民间歌舞艺术,是世界上最能用肢体语言表达复杂情节和人物的民间舞蹈之一。花鼓灯舞蹈兼有南北文化之长,既有北方刚劲爽朗的特点,又有南方柔美的风韵,形成了热烈、奔放、迅捷、灵巧、优美、细腻的艺术风格和地方特色,具有特殊的美感力量。2006年,花鼓灯经国务院批准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6-

河北昌黎地秧歌

锣鼓喧天献艺斗舞 全国12支国家级非遗秧歌队齐聚商河!

昌黎地秧歌是河北省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民间舞种之一,分布在河北省昌黎、卢龙、抚宁、乐亭、滦县、滦南等地。它最早产生于元代,一直流传至今。昌黎地秧歌以在地面上轻快自如、自由灵活地扭动,做出比较细腻、风趣的戏剧性表演见长。2006年,昌黎地秧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7-

山东海阳秧歌

锣鼓喧天献艺斗舞 全国12支国家级非遗秧歌队齐聚商河!

海阳秧歌流传于山东省烟台市海阳一带,是一种集歌、舞、戏于一体的民间艺术形式,以豪放、古朴的表演风格、严谨的表演程式和恢弘的表演气势而著称于世,是中国传统文化和海阳地域文化的优秀结晶,2006年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8-

河南开封盘鼓

锣鼓喧天献艺斗舞 全国12支国家级非遗秧歌队齐聚商河!

开封盘鼓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流传于河南省开封一带。开封盘鼓气势宏大、震撼人心,鼓点激越,复杂多变;表演热烈、粗犷豪放,无沦是在音乐性上还是在舞蹈性上都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因此,开封盘鼓深受城乡人民群众的喜爱、久盛不衰。2018年,开封盘鼓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9-

北京京西太平鼓

锣鼓喧天献艺斗舞 全国12支国家级非遗秧歌队齐聚商河!

太平鼓是一种老百姓自娱自乐、集体传承、集体发展的传统舞蹈,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深厚的历史渊源,在当地的民俗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太平鼓自明代起在北京流传,清初,京城内外太平鼓极为盛行。2006年,京西太平鼓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0-

辽宁抚顺地秧歌

锣鼓喧天献艺斗舞 全国12支国家级非遗秧歌队齐聚商河!

抚顺地秧歌(又称抚顺满族秧歌,俗称达子秧歌)是流传在辽宁省抚顺一带,深受满族儿女喜爱的一种娱乐性民间舞蹈。它源于满族先祖努尔哈赤在赫图拉阿创建八旗时,凯旋之后丰收之余抒发豪情即兴表演的舞蹈形式。它承袭了女真族“踏锤”、“莽势”舞蹈原型,吸收了汉族秧歌之长,逐渐演变发展而来,具有火爆、矫健、粗犷而又豪放的表演特点,被誉为“辽东山区的烂漫之花”。2006年,抚顺地秧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1-

河北井陉拉花

锣鼓喧天献艺斗舞 全国12支国家级非遗秧歌队齐聚商河!

井陉拉花类属北方秧歌,起源于明清,产生并流传于河北省井陉县境内,源于民间节日、庙会、庆典、拜神之时的街头广场花会,是一种当地特有的民间艺术形式。2006年,井陉拉花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2-

山东商河花鞭鼓舞

锣鼓喧天献艺斗舞 全国12支国家级非遗秧歌队齐聚商河!

花鞭鼓舞是流传于商河县张坊乡一带的民间艺术形式,原为旧社会艺人的一种乞讨卖艺工具,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表演时,演员将直径15厘米、长30厘米的腰鼓斜背于右肩上,或置放于右膝旁,处于不固定状态,双手各持一尺多长的花鞭,鞭头用牛皮结成疙瘩,双手同时挥舞,变换各种姿态,鞭头击中鼓面中心,打出各种花点,发出清脆响亮的声音。花鞭沸腾似金蛇狂舞,令人眼花缭乱,鼓音咚咚,像战马奔腾,使人情绪振奋,人潮沸腾。2018年,商河花鞭鼓舞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文字整理自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