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寸感是情商高低的試金石

分寸感是情商高低的試金石

最近在看一檔綜藝《演員的誕生》,有精彩飆戲,也有車禍現場。

好演員惺惺相惜,章子怡對週一圍露出迷妹臉,週一圍也稱讚章子怡,說欣賞她在《一代宗師》裡的分寸感。

演員最難拿捏的就是分寸感,用力過猛讓人覺得做作,太過面癱又很出戏。

分寸感不止是演技的分水嶺,也是情商的試金石。

待人接物,為人處世,多一分則矯情,少一分則冷漠。

缺乏分寸感的人經常把天聊死,只能讓人尷尬又不失禮貌的微笑。

◢ 01

萬聖節的時候,Mina參加一場活動,酒席上認識了幾個新朋友。

有個女孩跟她住得比較近,散場後結伴回家,沒想到女孩一路上問個不停:

你有男朋友了嗎?哪裡人啊?談了多久了?你們打算什麼時候結婚?

你工作的單位是外企啊,月薪高嗎?每個月收入多少啊?

Mina敷衍了幾句,內心OS:我們剛認識啊,你查戶口嗎?

她以為各自回家就結束了,沒想到女孩週末發消息說要來找她玩,她不好意思拒絕。

女孩到了Mina家,一點都不客氣,拿她的口紅試塗,看中她的包包還想借去背幾天。

Mina藉口約了朋友晚餐,想遣女孩離開,她竟一臉天真說:跟什麼朋友吃飯啊?姐姐帶我一起去唄。

Mina忍無可忍,直接說不行,等女孩一離開,立刻微信拉黑了她。

有些人的親切會讓你覺得“與君初相識,猶如故人歸”,有些人的熱情只會讓你覺得怎麼能那麼不要臉。

對方真心希望你別把自己當外人,還是心裡嘲笑你真把自個兒當自己人,這兩者之間的差距你心裡就沒點數?

當年有電話號碼未必是朋友,現在能看到微信朋友圈,你還真的以為是朋友了。

姐妹們總結經驗教訓,出境遊千萬不要發朋友圈,要發也回國前再發。

因為總有八百年不聯繫的人突然冒出來問:你在霓虹國啊?幫我代購點東西。

熟人求代購也就算了,畢竟互相幫忙,但我跟你不熟吶,我都不記得你真名啊。

人和人的關係有四種距離,由疏到近分別是公共距離、社交距離、個人距離和親密距離。

社交場所相談甚歡的人,未必能進入對方的個人距離,更何況直奔親密距離。

我們可能突兀的相識,卻無法尷尬的深交,循序漸進才是人際交往的正確方式。

◢ 02

Robin最近被公司裁員,他很鬱悶,約了幾個同事出來喝酒。

和他一起入職的Todd去年已經成為部門領導,這次不但繼續留任還升職了。

Robin吐槽Todd太不夠兄弟,剛來公司時全靠他幫忙才有業績,站穩腳跟就不把他當回事。

他在一群人面前大爆Todd的糗事,毫不顧忌的揭短,聽到後來大家只能呵呵。

其實,同事們都知道Robin的德行,好為人師,經常插手管別人的私事。

Todd升職後,Robin根本沒把他當領導,經常自作主張,還打著幫他的幌子。

熟人社交併非百無禁忌,尤其是職場上熟人變成上下級關係,更不能失了分寸感。

好友不介意互黑,卻忌諱被人當眾揭短,何況私交是一回事,工作是另一回事。

不是我跟你熟,在你開口找我幫忙做你份內工作時,我就必須答應。

也不是你跟我熟,就能當我的代言人,幫我做一些並不願意的決定。

請你弄清楚,我跟你沒好到那個份上,你對我的重要性沒到能越俎代庖的地步。

有一個姐妹跟我聊過,她是怎麼跟最好的朋友開始疏遠的,其實都是一些小事。

比如對方擅自幫她買了東西,回頭跟她算錢;或是代替她收了追求者的禮物,又不聽她的話還回去。

再好的朋友依然是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安全距離,互相尊重才能長久相處。

今年的芭莎慈善晚會上,歡樂頌五美登臺獻唱,王子文和劉濤攙扶,楊紫和喬欣牽手,唯獨蔣欣孤零零沒人互動。

蔣欣從最開始的耿直人設,到漸失路人緣被DISS情商低,就是因為缺乏分寸感。

節目中擺華妃的架子罵孫儷賤人就是矯情,訪談時說漏嘴陳妍希懷著小星星結婚,微博罵卓偉反而把劉濤推向風口浪尖。

這樣的人哪怕演技再好,也沒人會贊德藝雙馨,在任何劇組都不可能結交真正的朋友。

沒有分寸感應該算是一種社交障礙,屬於情商的硬傷。

◢ 03

百度百科說:分寸感是人的天分與修養在內心沉澱而成的對人或事物的合理認可度。

很官方,卻指出瞭如何掌握分寸感的兩個關鍵詞:天分、修養。

天分來自情商,修養來自學識,一個沒有分寸感的人不是天性魯莽,就是缺乏教養。

陳道明說過:“教養和文化是兩回事,有的人很有文化,但是很沒教養,有的人沒有什麼太高的學歷和學識,但仍然很有教養,很有分寸。教養是帶有某種天生的素質和一點一滴的積累。”

分寸感不是刻意拉開距離,而是在相處時懂得為他人留出一個舒適的空間。

淺薄的人才急於表現,缺什麼才喜歡炫耀什麼,能好一輩子的朋友無需刻意逢迎。

中國人做事講究的是水到渠成,寧可藏拙,不要逾越。

你可以不聰明,但至少要有自知之明,不屬於你的圈子就不要硬軋。找準自己的定位,別做不符合自己身份的事,別說不應該當下說的話。

君子之交點到即止,切忌交淺言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