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行駛時車速周期性地變化著,你知道有哪三個變化過程嗎?

汽車行駛時車速週期性地變化著,這種變化過程可以表示為“加速”、“穩定行駛”、“減速”三個階段的循環。要降低耗油量,就必須熟知各個階段車速與耗油量的關係。根據車型、路況、載重等合理選用經濟車速,使車速與發動機功率相適應,控制發動機轉速在大部分時間處於經濟轉速範圍內,並儘量減少能量的無謂消耗。

1)加速:當汽車在道路上行駛時,能量消耗於克服滾動阻力、空氣阻力、慣性力以及某些總成的摩擦力。這個總消耗能量的大小,由加速開始與加速終了時的速度變化來決定。但無論加速量大小,它在行駛過程三個階段中,加速過程是單位行程耗油量最大的階段。為減少這一階段的耗油量,駕駛員應傾聽發動機的聲音,通過自我感覺控制油門踏板,使發動機轉速在經濟轉速的範圍內(不要加速時總是把油門踏板踩到底),當發動機轉速達到經濟轉速的上限時,及時換入高速擋,以加大發動機負荷。操作上要做到腳輕、手快、準確,以減少動力損失。並儘量縮短低速擋行駛時間,因為較高擋位與其低一擋位相比,其對應道路使用油耗平均要低15%~20%,因此向較高擋位換擋越及時,則加速階段的油耗越少。但當發動機轉速下降到經濟轉速下限時,也應及時換入低擋位,使發動機經常在中等轉速和較大油門開度下運轉,這對減少油耗和延長機件壽命都是有利的。

汽車行駛時車速週期性地變化著,你知道有哪三個變化過程嗎?

此外應儘量減少停車次數,以相應減少起步和加速過程,從而減少燃油消耗量。

2)穩定行駛:一般說來,在良好的交通環境中,以中速穩定行駛,儘量減少制動、停車、起步、加速的次數,可以維持較高的運行速度,並可以減少油耗(比加速過程少耗油35%~40%)。如在高速公路上行車,由於路面寬而平直,交通影響極少,能保證汽車穩定行駛,其節油效果比複雜環境為好。但根據我國目前的交通情況,白天做到穩速行駛有一定困難。行車中駕駛員應特別注意道路交通情況的變化,維持合理的經濟車速,儘量做到車速相對穩定。根據負荷變化控制油門踏板,使發動機轉速處於經濟轉速或略高的範圍內。在環境複雜或道路情況發生變化時,採取減速滑行,儘量少用制動,做到以滑代剎,以適應環境的需要,這樣可以收到較好的節油效果。

汽車行駛的速度,對油耗關係很大,如車速過高,由於滾動阻力和空氣阻力的增加,單位行程油耗將高於車速的增長;如車速過低,不僅影響運輸生產效率,而且由於汽車在單位行程中發動機工作循環次數增多,燃油消耗量也增大。所以應提高汽車的平均行駛速度,如用平均車速35千米/小時與平均車速20千米/小時相比較,後者較前者平均車速下降43%,油耗卻增加25%。可見提高平均車速是節油增產的有放途徑。

汽車行駛時車速週期性地變化著,你知道有哪三個變化過程嗎?

3)減速:在汽車行駛過程中,當受道路和交通限制及客觀需要減速時,一般使用制動器來降低車速或停車,這時將把加速時耗費的能量消耗在制動器上而使制動器發熱。顯然,這種能量的消耗對節油來說是不利的,但又是必須和不可避免的。所以駕駛員對一切減速都應有預見性,並有計劃的通過汽車滑行利用這些能量,或適當輔助以制動來達到減速或停車的目的。這種以滑代剎無疑是節約燃油的好辦法。同時還可減少輪胎和機件的磨損。正確的運用坡道滑行和加速滑行,也是節約燃油的有效途徑。坡道滑行是在丘陵地區坡度不陡的寬直路段,上坡時以40千米/小時左右的速度衝坡,接近坡頂前脫擋,使汽車滑行越過坡頂並繼續下滑,接近坡底時掛擋加速衝上第二坡,如條件允許,可用此法交替進行。加速滑行適用在平坦寬闊並且交通情況不復雜的道路上進行,載重車用高速擋行駛,加速到40~50千米/小時脫擋滑行。當車速降低到25~30千米/小時,稍加空油,迅速換入高速擋,繼續加速行駛。如條件允許,可採取加速—滑行—加速的方式交替進行。

汽車行駛時車速週期性地變化著,你知道有哪三個變化過程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