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工程機械上道「緊箍咒」

本報訊 牡丹晚報全媒體記者 武霈

3月21日,菏澤市非道路移動機械使用及汙染排放檢測登記正式啟動,為全面落實工程機械安全生產風險管控惠民工程,菏澤市工程機械管理服務中心近日對轄區工程機械設備進行普查登記、環保檢測、安全培訓、建立數據庫、摸清汙染源頭,通過強化工程機械管理,有效管控工程機械造成的汙染問題。

據瞭解,菏澤市約有10萬餘臺各類工程機械活躍在建設施工一線,該行業國家沒有強制報廢規定,長期以來一直是安全生產和環保工作監管的盲區和死角,大量機械設備嚴重老化,使用低標號燃油帶來的高排放、高汙染,對環境和社會健康發展、綠色發展造成極大影響。國內專業機構測試,一臺工程機械的排放量相當於輕型商務車的幾十倍,而且工程機械排放的VOC、NO2、SO2等汙染物均屬於低空排放,嚴重汙染空氣質量。由於工程機械沒有註冊登記,身份無法識別,發生安全生產事故或因無法界定身份造成責任追究難,同時行業長期存在安全培訓辦證難、保險難、維權難等行業頑疾。

為滿足廣大工程機械從業人員的市場需求,規範行業健康有序發展,由中國機電產品流通協會授權山東特勤工程機械應急總隊倡議發起的“工程機械安全生產風險管控惠民工程”,旨在從源頭抓起,全面落實工程機械安全生產主體責任,開展從業人員安全教育培訓,在高危領域推廣工程機械設備安全生產責任險等形式,解決行業發展的新問題、新矛盾、新要求。

目前,菏澤市工程機械管理服務中心正對全市範圍內的裝載機、挖掘機等工程機械設備進行普查登記、環保檢測,建立數據庫,摸清汙染源頭,開展從業人員安全教育培訓,考核、發放相關操作證件,建立工程機械應急救援隊伍,為打贏藍天保衛戰,和及時協助當地政府搶險救災奠定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