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宜高速公路建設多舉措捍衛生態常州「水晶藍」

為切實做好建設工程工地大氣汙染防治工作,改善空氣質量,進一步加強施工現場應急減排、揚塵控制等工作,常宜高速公路常州段工程建設積極響應市委市政府和市交通運輸局的統一部署,在較短時間內主動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從控車、抑塵、硬化道路、消解大棚、施工覆蓋、噴淋等方面防治空氣汙染,全面參與到藍天保衛的戰鬥中。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便道。為保證運輸車輛、人員進出施工現場的通暢,及時運輸施工物資,同時為落實環保要求,改善空氣質量、控制施工揚塵,常州交通部門投入近五百萬元首次在公路建設領域,澆築全新水泥混凝土路面作為施工便道。常宜高速在環境薄弱工點共設置5km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施工便道,平均寬度7m。待常宜高速建設完成後,根據地方需要,這些便道可以部分保留服務於周邊群眾的出行。

混凝土集中封閉式生產。為解決混凝土生產過程中碎石、砂子、水泥等材料的運輸、拌合容易產生大量揚塵的問題,常宜高速公路常州段在施工準備階段就做好管控策劃,改變以往每個標段建拌合站的方式,比選採用了全線混凝土集中生產配送,利用地方符合環保要求的既有商砼站,對生產線進行全封閉式改造,確保混凝土生產過程無揚塵並採用橄欖車運輸,努力實現對周邊環境的零汙染。

溼法作業防止揚塵。在常宜高速公路施工中通過改進工藝、增添設備、增加投入等措施來防止揚塵,特別是溼法施工作業起到了較好的防塵效果,如軟基處理水泥攪拌樁用雙向攪拌溼噴樁替代傳統粉噴樁,用水泥漿替代水泥粉進行灌注,避免了施工中的水泥揚灰;橋樑、通道等結構物施工中混凝土全部採用集中生產橄欖車配送,避免了現場拌合產生揚塵;路基施工作業斷面分段施工,上土前、灰土拌合適量灑水,嚴格控制含水量,有效降低揚塵。

嚴格管控施工區域。市高指常宜項目辦結合“綠色常宜”建設目標和施工進展實際,組織施工單位迅速採取針對性措施,突出治理重點,嚴格施工管控,全面推行“綠色施工”。一是砂石料、土方等原材料運輸全部採用全覆蓋、密閉式車輛;二是在地方主幹路與施工區域交叉處設置硬質圍擋,分離施工作業區;三是施工段落分段覆蓋分區作業,減少鬆土裸露區域;四是對橋樑樁基施工形成的淤泥質土進行集中堆放並全覆蓋;五是便道路肩及邊坡處進行植草綠化覆蓋;六是配置專用水車對便道、三場等施工區域進行定時灑水、噴淋降塵;七是對施工區域、三場進出口設置門禁、沖洗設備,嚴格管控進出車輛及輪胎泥汙。

石灰消解大棚。以往道路施工過程中石灰消解通常都在露天的消解池中進行,消解的過程會產生大量微小顆粒,造成大氣粉塵汙染。為減小石灰的消解過程對大氣汙染產生的影響,常宜高速在主線徵地線以外設置石灰消解大棚,大棚採用鋼桁架結構形式,每標段設置兩座消解大棚,每個大棚2個倉,單倉寬度15米,長度9米,高9米,最小使用面積200平方米,內設消解倉、儲存倉,並

設置自動噴淋降塵系統,大門設置軟塑門簾防止灰塵外洩,集中消解既保證消解質量,又避免場外消解揚塵。由經過改造處理過的運輸車覆蓋運輸至施工斷面。此舉充分體現常宜高速公路建設對防治大氣汙染、揚塵管控等方面的管理手段。

常宜高速公路建設多舉措捍衛生態常州“水晶藍”

常宜高速公路建設多舉措捍衛生態常州“水晶藍”

常宜高速公路建設多舉措捍衛生態常州“水晶藍”

目前,常宜高速公路常州段裸土覆蓋面積14萬平方米,場地、便道硬化2.76萬平方米,投入灑水車3臺,霧炮機4臺,高壓水槍4臺,搭建石灰消解大棚4個,每天出動巡查、檢查人員36人次,多舉措落實,從源頭遏制了施工汙染環境問題,確保整個高速公路環保建設處於受控狀態,共同捍衛“生態常州水晶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