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新觉罗的后人为什么都改姓了?

极略社


记得有一首关于改姓的打油诗,即

满族改姓始清末,爱新觉罗改的多:金肇罗德洪依海,文满华隆景章和。这首打油诗说的是满族皇族爱新觉罗改姓的情况,即仅爱新觉罗姓氏,改的汉姓就有十四个,当然,还不止这些,还有钟、艾、尤等姓氏。

其实,满族改姓并非是在清末才开始,早在乾隆年间就已经开始出现,如乾隆二十五年,乾隆皇帝对满姓简称汉姓极为不满:

竟有将本姓弃置、而习于汉话,如钮钴禄姓,竟呼为郎姓者。姓氏乃旗人根本,甚关紧要,今若不整顿,必致各忘本姓而不知。”(《清高宗实录》卷六百十四)

而当时之所以如此,正如乾隆自己所说,“习于汉话”,出于方便,将复杂的满姓简化为汉姓。清朝灭亡之后,由于各种原因,满族改姓就更加普遍。爱新觉罗氏所改姓氏,大致如前所述。

改姓的方式,大概有以下几种:

其一,取满族老姓第一音节发音或者是谐音作为汉姓

其二,用满族老姓的汉语意思作为汉姓,如“爱新觉罗”汉语是“金”的意思,所以有部分就改为金姓;

其三,是以皇族字辈为姓氏,在清末大概处于毓、恒、启、焘及之后的数代,所以有直接省去姓氏,以姓名为姓氏,如启功,自称姓启名功;

启功先生,和亲王弘昼后裔

其四,以聚居地来改姓,不同地区的爱新觉罗姓氏可能改为不同的汉姓,如北京等地多改为金、罗等姓,沈阳多为肇、德等姓,辽阳多为海姓。


楚邾


说到“爱新觉罗氏”,我们都知道这是清朝皇族的姓氏, 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在努尔哈赤时期,爱新觉罗只能表明你的部族身份,直到皇太极时期,爱新觉罗才作为姓氏存在。

清朝灭亡后很多皇室成员出于各种考虑纷纷改姓,很多皇族都改姓金”“艾”或者“肇”“罗”,当然也有改为汉姓的,比如“赵”等。还有一些皇室子孙甚至弃姓不用,最出名的就是书法家启功先生,他自己说“姓启名功”,从来没有姓过爱新觉罗。

到了今天,随着那段历史逐渐远去,爱新觉罗这个姓氏也不再讳莫如深,很多人纷纷恢复了爱新觉罗的姓氏,因为这个姓氏的特殊性总能引来很多人的关注。

据一些学者的统计,在皇太极时期,爱新觉罗氏只有100人左右,随着不断繁衍,皇族人数呈几何数增长,到了雍正时期已经超过了1000人,而到1936年修《爱新觉罗宗谱》时,如果从努尔哈赤曾祖这一支开始算,爱新觉罗氏远近支总数超过了14万人。

而且这些皇室散落在全国各地,乃至国外,据推算总数已经达到了三四十万,所以所谓的“皇族”或许就生活在我们身边,比如前男足国家队成员肇俊哲,在清朝就是标准的“阿哥”。


一点点历史


爱新觉罗是清朝皇族的姓氏,这个姓氏原来只是部族身份的象征。后来随着清军入关,清朝的建立,才逐渐发展成皇族的姓氏,成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清朝灭亡后,皇室成员出于各种考虑,纷纷改名易姓,许多皇族后裔改姓为“金、肇、赵、罗、艾、姜”等汉族姓氏。

根据《皇朝通志》记载,满族的姓氏共有六百七十多个,其中氏的来源各有不同,有以地名为姓氏的,例如宁古塔氏、董鄂氏、钮钴禄氏,也有以部族为姓氏的,例如完颜氏、纳拉式、尼玛察氏,另外还有赐姓以及更改的姓氏等,可谓姓氏庞杂,数不胜数。

到了乾隆中后期,满族人受汉族文化的影响,开始使用汉语,满语也渐趋衰落,许多满族人开始改用汉族姓氏,例如富察氏就常用富、傅、李等汉姓。

“爱新觉罗”姓氏中,“爱新”是满文“aisin”的音译,汉语中的意思是“金”,爱新觉罗后裔中以金为姓的,实际上源自“爱新”。例如研究满族和女真历史文化的金启孮先生,原名就是爱新觉罗·启孮。

清朝皇室为了区别血缘关系的远近,规定了凡是显祖宣皇帝之下的嫡派子孙,称为宗室。皇帝的伯叔兄弟后裔称为觉罗。其中宗室之中,又有分“近支宗室”和“远支宗室”,所谓近支宗室,指的是皇帝直系本支,当朝皇帝兄弟的子女,也算是近支,其余宗室,则是远支。

清室还规定了,皇族的辈分按“胤、弘、永、绵、奕、载、溥、毓、恒、启、焘、增、祺”字辈排列,字辈之中,还有分是否带偏旁的,例如奕字辈,通常带“言”字旁,载字辈,带三点水,毓字辈带“山”字旁,都算是近支宗室。例如奕劻,虽然是奕字辈,但没有带“言”字旁,就不算是最近支的宗室了。

所以爱新觉罗后裔中,以金为姓氏的通常是近支宗室,而以肇(赵)为姓的,多为觉罗,属远支宗室。

除了常见的金、肇、赵等汉姓外,随着历史的发展,爱新觉罗后裔的姓氏之中,也有以父祖的名字,或其同音、谐音字为姓氏的。

根据《满族的姓氏》中记载,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后裔中有叫伊勒图善的,他的后世子孙中便以“伊”为姓,至今未改。又如康熙的后裔中,有因“奕”和“易”同音而改姓易的。

清朝灭亡后,曾经盛极一时的满清皇族后裔也流落各方,追根溯源,满族后裔之中有以姓“爱新觉罗”为荣的,也有人不愿提及。

当代著名的书法家启功先生,就是爱新觉罗的后裔,算起来是雍正皇帝的九世孙,然而启功先生淡泊名利,宣称“不吃祖宗饭,不做八旗子弟”,对外也称自己姓启名功,不愿以皇族后裔的名头来标榜自己。他的书法落款也都是启功,就像书圣王羲之,不愿以琅琊王的后裔来标榜自己一样,而是以自己真正的才华和能力来赢得世人的认可。


煮酒君


近些年来,原本已经销声匿迹的爱新觉罗又开始重现人间。

比如说,有一个叫爱新觉罗·恒绍的人,自称是乾隆的七世孙,靠着一本从号称是宫廷秘方是书卖药,成为了亿万富翁。大概是为了感谢祖先给他带来的财富,爱新觉罗·恒绍经常穿着龙袍祭祖。



1912年,清朝最后一任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宣布退位,至此爱心觉罗统治中国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虽然当时的溥仪依旧还保留着皇帝的尊号,仍旧住着紫禁城,但也是好景不长,冯玉祥1924年发动了北京政变,将溥仪扫地出门。





一时间,努尔哈赤的子孙们成为宛如丧家之犬一般。曾经给他们带来无上尊容的“爱新觉罗”这个名头,此时已经变成了一种负担。

一听到是爱新觉罗,满大街的人往往会对他们投来鄙视和看不起的眼神,工作不好找不说,有些商家甚至连东西都不卖给他们。

更有甚者,一些革命军只要一看到是爱新觉罗的就是一顿杀。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无数的爱新觉罗纷纷改成汉姓了。新的姓氏以金姓最多,其次还有赵和肇接下来是罗、艾、姜汉族姓氏。

为什么金姓和姓赵最多?

有种说法是在满语中,爱新就是金的意思,觉罗就是姓氏的意思,爱新觉罗本意就是姓金的人。

当然也有这么一种说法 爱新觉罗其实是宋徽宗的后裔,觉罗其实是满语中姓赵的意思。为了掩人耳目,觉罗们又在前面加上了爱新(金)。



近些年来,爱新觉罗又开始冒头,本为开头便已经说过。

但是也有像启功这样的人,并不标榜自己是爱新觉罗,而是自称“姓启名功”。


启功是我国著名的书法大家,同时也是雍正的后裔,具体来说是是雍正儿子弘昼的后裔。有人曾给启功写信,信封上写着爱新觉罗·启功这样的字眼,启功非常的时候生气。


小镇月明


因为朕的大清已经亡了!

1912年3月12日,清朝皇帝溥仪宣布退位,持续了276年的清王朝宣告灭亡。

清朝灭亡,爱新觉罗家族并没有沦为宋朝和明朝皇族的悲惨命运,而新生的民国政权也没有对爱新觉罗家族赶尽杀绝。不仅如此,民国大总统袁世凯还答应让溥仪继续作为皇帝住在紫禁城,民国政府每年拨付400万两白银以作日常之用。

可以说,爱新觉罗受到的待遇,太人道了。

辛亥革命虽然看起来不温不火,和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等革命烈度完全不能相比,但是却让人民从此觉醒,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当皇帝一夜之间没有了市场。

所以,如果溥仪等皇族本本分分,和民国政府相安无事,倒也不失为皆大欢喜的局面。但是好景不长,1917年,府院之争,段祺瑞引来徐州军阀张勋进京驱逐黎元洪,结果张勋来了个12天的复辟,把溥仪也拉下了水。

然而好景又不长,1924年直奉战争,冯玉祥阵前倒戈,将溥仪驱逐出紫禁城。

然而,冯玉祥拿枪指着溥仪脑门,也没有干掉他,这给了他偷渡到东北,做了伪满洲国的皇帝的机会。

民国对于爱新觉罗家族,真的是仁至义尽了。

但是爱新觉罗家族在中国作威作福几百年,干的什么事,老百姓不会忘记。

所以,爱新觉罗家族的遗老遗少们,最怕的就是老百姓的报复,因为今夕不同往日,爱新觉罗再也不是皇族,而是平民了,昔日的以下犯上成了平民之间的纠纷。

所以,在人民的包围之下,爱新觉罗家族是焦虑的,恐惧的。而告别焦虑和恐惧的办法只有两个,一个是站着死,一个是跪着生。

站着死很容易,但是他们不想死,所以只能跪着生,改名换姓重新做人。中国俗语说得好:“大丈夫行不改名坐不改姓”,而这一次,这些遗老遗少们来了个能屈能伸。

所以,很多人不仅活下来了,而且还活得很好。善良的国人虽然没有忘记仇恨,但是也没有冤冤相报。只是给予了昔日的皇族深深的鄙视。

而在这些皇族改名换姓后,这些鄙视也没有了任何作用。

今天,清宫剧大行其道,还有爱新觉罗州迪这样的人借着爱新觉罗的名号招摇撞骗,都说明了昔日皇族再次沉渣泛起。

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这个社会怎么了?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Yes”,一个爱好历史的妹纸!期待关注!


静夜史


这不过是一种王朝鼎革之时的习惯而已。

举一个结果比较喜感的例子。

大家如果对元灭宋比较感兴趣的话,可能听说过蒲寿庚这个名字。这个人在南宋当的是泉州市舶司的提举。所谓市舶司,其性质类似于现在的海关。而南宋当时地小民穷,靠着泉州的海贸收点关税。蒲寿庚借着自己的职位收拢了大笔的财富。

然而,他最终背叛了赵宋的天下,投降了元朝,并且还派他的儿子蒲师文把逃亡泉州的数千名南宋宗室子弟和不愿投降元朝的数万泉州人尽数杀害。

其中有几个南宋宗室逃到了晋江,为了避免杀身之祸,改姓吴



而清朝覆灭,爱新觉罗改姓金和改姓启,最大原因也不过是想躲避杀身之祸罢了。

继续说这个蒲寿庚,此人卖宋投元,在元朝作威作福,但百年之后,元朝被朱元璋打的溃不成军。蒲寿庚的后人意图故计重施,卖了元朝投降明朝。可惜,元朝战斗力还没降到5,蒲寿庚家族被连根拔起,泉州城内发生针对色目人的大屠杀。

最搞笑的结果来了,蒲寿庚后人也逃到了晋江,也改姓吴。


至今,晋江安海星塔村里仍然有“生吴卒赵”的传统,也就是活着的时候姓吴,死后改姓赵。相当于恢复旧姓。

其实在现在,我们也能看到一些姓爱新觉罗的明星或者名人出现在媒体上。比如爱新觉罗·启功。以前他就是叫启功,不带爱新觉罗这个姓的。



还有爱新觉罗·启星,大家搜索这个人名,得到的新闻结果大多是什么皇族气质、格格啊之类的。说白了就是吸睛而已。

所以,改姓与恢复旧姓,都是生存的手段而已。毕竟人只有活着,这世界才有意义。


王斌兔斯基


个人拙见,清朝灭亡以后。爱新觉罗氏做为前朝皇姓。在生活起居上,会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

比方说,以前你是皇亲贵胄,没人敢惹。现在碰上的其他人,只要一听说你是爱新觉罗氏,就会对你,另眼相看。国人的习惯,捧人有,踩人无!

还有一些爱新觉罗氏的旁系子孙!因为他觉得是当权的时候没有得到好处,而大清灭亡之后,却得到一连串的坏处?不如改个姓氏来的简单!

满族对于姓氏的传承并不是非常看重。他们的姓氏更代表着一种身份。比方说所谓的叶赫那拉氏!给人的感觉就是,他们是有叫光荣的历史显赫的地位。彰显身份地位的一种,标签。而不是文化传承的一种符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