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乐器之筑

筑是中国古代汉族击弦乐器,形似琴,有13弦,弦下有柱。演奏时,左手按弦的一端,右手执竹尺击弦发音。起源于楚地,其声悲亢而激越,在先秦时广为流传。自宋代以后失传。千百年来,只见记载,未有实物。1993年,考古学家在长沙河西西汉王后渔阳墓中发现了实物,当时被文物界称之为新中国建国四十余年来乐器考古的首次重大发现。学术界也称这渔阳筑为“天下第一筑”。

古乐器之筑

高渐离(公元前275年—前221年),战国末年燕国人,是有文献记载的最早的击筑能手。高渐离与友人荆轲一击一唱,十分和谐要好。公元前227年,荆轲奉燕太子丹之命到秦国去刺杀秦始皇,高渐离与太子丹送荆轲于易水河畔。高渐离为荆轲击筑送行,荆轲和筑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在场的人无不为之感动。

古乐器之筑

关于演奏方式,一种是击弦(类似扬琴的那种演奏方式),一种是擦弦(类似轧筝的演奏方式)。《汉书·高祖纪》十二年云:“高祖击筑,自为歌诗曰:大风起兮云飞扬”。“状似琴而大,头安弦,以竹击之,故名为筑”。《西京杂记》云“高帝戚夫人善鼓瑟击筑”。《战国策·燕策三》云:“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徴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对于上文里面的“击”,一般理解为击打,就是类似于扬琴的演奏方式,用小竹签击打琴弦发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