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德和西敏:一次别离》德黑兰一个缩影

《纳德和西敏:一次别离》德黑兰一个缩影

《一次别离》不失为一篇上乘之作,近年来所出影片,可称得上佳作的,个人觉得,《一次别离》《谜一样的双眼》《触不可及》《少年派的奇幻旅程》可名列前茅。而我们遗憾地发现,现而今像《神枪手之死》《日落大道》《死亡幻觉》《小岛惊魂》《神秘河》等优秀经典影片,已经大量锐减,更不用说《魔戒》《与狼共舞》《天堂电影院》之类了。

懒懒散散的午后,窗明几净,檀香飘袅,点开一杯香茗,木椅上松松垮垮,一部《一次别离》,却让人湿了眼眶。

一次普普通通、以为女方肯定会像往常一样回来的别离,却犹如蝴蝶效应搬,不经意导致了一场诉讼,这,大概就是故事的开始,或许也是故事的结尾。对西敏的离去,我们不置可否,我们知道,是伊朗的国际形势,帮西敏下定了决心,而故事的展开,恰好就波澜壮阔地展示了,伊朗市井人民普通群众的生活状况——他们一方面长期挣扎在贫困线上,家徒四壁,不名一文,潦倒不堪,痛苦悲惨,一方面却又对真主感激涕零,对生活充满了感恩和热爱。德黑兰,便是这样一个城市,穆斯林们来来往往,到集市上兜售点手工品,换取家中嗷嗷待哺的四五个孩子的几口粮食,而富裕者,给孩子提供最好的生活条件,开着小汽车,每天忍受着混乱不堪的交通和熙熙攘攘的人群。

最普通的情节,却最值得商榷。究竟,纳德是否知道护工已经怀孕,纳德的钱被谁偷走,护工是否因为纳德的一推而流产,护工的丈夫顽固的坚持是为了尊严还是为了钱,特敏最后的选择会是爸爸还是妈妈?这些疑问,贯穿整片,每个转折,都极其合理自然,被卷入的女儿特敏几句简简单单的话,特敏几滴痛苦不堪的泪水,都让人肝肠寸断。无论是纳德、西敏,还是护工、护工丈夫,他们所要的,无非是生活能够给他们保留最后的底线,无非是世界能够给他们最起码的尊严。为了平息风波,结束诉讼,为了宝贝女儿特敏,纳德最终也愿意付钱,而西敏为了这个家也做了大量的努力;伊朗自古以来男尊女卑的社会风气让女护工惊慌失措,无从所适,流产让她痛苦不堪,女护工的丈夫,贫困潦倒,失业了还被债主追债,失去的孩儿让他愤怒咆哮,他所真正要的,是生活对他起码的尊重,是社会给他仅有的那点自尊,当然还有钱,让他可以继续活下去的钞票。这4人,没有好坏对错,没有高尚卑鄙,他们坚持的,无非是作为人,作为一个人,剩下仅有的那点底气。

人,可活得如此惨状。不要遗漏了纳德的爸爸,西敏的公公,患老年痴呆的他,竟在一次偶然机会凭自己跑到报亭买报纸,西敏要离开的时候,他抓住西敏的手,不断地说:“西敏...西敏...”就连爷爷,老年痴呆的爷爷,也如此用残留的意志,捍卫自己所能的坚持。好一次别离,好一次揪心的诉讼,当看到纳德即将被拘留,他挣扎着一心想着家里的爸爸和自己的女儿,当看到纳德反控告护工偷窃,她表现出来的无助与恐惧,谁又能够不为他们留下真实的泪水?

纵而观之,整个伊朗,又何尝不是正处于此等境地中?人民在宗教中得到精神的慰藉,在纷纷扰扰的尘世中得到物质的满足,在幽暗的夜里祈求真主的原谅,在日落之时祷告以求得以赎罪,可到头来,我想,谁又能够在《可兰经》面前,千真万确、问心无愧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