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的那條路修好了,走的次數少了,走的人也少了

從我們那年開始,村裡的小學就只開到3年級的了,到了四年級就得到鄉里的學校去讀書,而且米這些也需要自己帶著去,按一餐4兩來算,五天的量。那時候,最希望的就是能夠有一條很好的路,因為那時我們那都是泥土路,有一段路還需要走山路,所以那時就很盼著能夠有一天,路變好些,和車子多些。二十多里的路,一個星期要走兩回。

家鄉的那條路修好了,走的次數少了,走的人也少了

美不美家鄉水,親不親故鄉人,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狗窩,雖然我們這裡很是偏遠,就算是現在也算不得上方便和富有,但是對家的那份牽掛和愁情,怎麼的也是割捨不了的。這裡山青水秀,民風淳樸,走過彎彎曲曲的山路,走出大山,邁向繁華都市,但人在外時,總是念叨家裡發生什麼。

要想富,先修路。家鄉之前所以窮,很大的原因便是沒有通公路,很多人都對外不瞭解,大多數的人基本上都沒有出過村子,消息很是閉塞,所以雖然有著很多山野之物,卻大多說都是自己用了或者吃了,不能夠創造出價值來。那滿山的樹木,只有任其自生自滅,滿坡的藥材,只能讓其荒廢。

家鄉的那條路修好了,走的次數少了,走的人也少了

後來,不知道是哪一年,鄉里組織人,自己修路,那時還沒有大型的機器,基本全靠的是人工,聽說,基本上鄉里有勞動力的都參與到了其中,很多都是一家人齊上陣,卻也只修了一條簡易的公路,從那時,家鄉的面貌開始漸漸改變。然而,由於那時沒有凍水泥,而且也沒有得到及時的養護,一年比一年爛,特別是下雨時,泥巴能夠陷下去半條腿。

家鄉的那條路修好了,走的次數少了,走的人也少了

隨著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好,終於,我們的路終於又一次得到了改變,3米5的寬度,全都凍上了水泥,家鄉終於也變的越來越好了,很多人家都起了新屋,買起了車子,現在班車也通了。

或許,在獲得的同時,也會失去一些東西,家鄉雖然得到了發展,可是卻也失去了很多東西。隨著勞務經濟的發展,村民們都紛紛外出打工去了,原本人口稀少的村莊更是稀缺了,頓時更寂靜。很多時候,家裡辦什麼喜事時,都找不到人幫忙了。以前獨屬於名族的東西,也在漸漸消亡著,就如就簡單的語言,現在很多人都已經不會說了,更不用一些傳統的節日,文化了。

說起家鄉,總是有很多滋味在心頭,喜悅、憂慮或許更多的是感慨吧!現在回到家裡,基本上水泥路都通到了家家戶戶,而且主道路也在拓寬之中,可是看到十戶人家七戶是空著的,這種心情已經無法用語言來表達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