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101结束了,然而我pick马东,他是一个真正聪明的人

众所周知,马东乃相声大师马季的独子。很多人心想:他不拼爹谁拼爹?但是自小父母便不让马东往相声这个圈子里进。马东坦言,上小学那几年,爸妈一共就给他开过三四次家长会,完全属于放养状态。

未满18岁,他便踏上了澳大利亚的土地, 那时候的中国还十分落后,那时候的中国在悉尼人眼里,只能排在弱小的亚洲的靠后位置,马东完全不能适应当时的状态,他便开始一边学习,一边打工,晚上就去餐厅当清洁工、服务员。闲的时候还会去揉袋鼠的皮用于做鞋做包。

很早就独自去闯江湖的年轻人,独自熬过苦日子,再加上饱读诗书,家学渊源,见过比一般人更多的冷暖人生,面对现实,他是真聪明的那一类人。

冯巩看中马东的语言天赋,曾对马东说:“你早晚得干这行!”当时马东只是疑虑:会不会被冯巩“不幸”而言中?最终马东没干这行,没有拼爹,但是干的事儿始终与“说话”有关——命已经给了他这个天赋。

1998年,马东进入湖南卫视,做了第一档节目《有话好说》,当时崔永元在做《实话实说》,两档节目打擂台,形式内容相似且收视率都挺高。《有话好说》聚焦当下的热点话题,有一期他坚持做同性恋话题,请来了李银河教授,在那之前,中国电视媒体一直对此保持沉默。不过这期节目最终没有播出。

创造101结束了,然而我pick马东,他是一个真正聪明的人

后来马东去了央视,又做了一档跟说话有关的节目叫《挑战主持人》,做了七年,手上握有1400个主持人的资源。节目也为央视输送了不少主持人资源,包括现在春晚的主持人李思思。后来马东在节目中发现,其实选主持人没有什么标准,宗旨就是比谁招人喜欢,才艺展示和比拼,综艺节目没有真正选拔和培养主持人的功能。就像《非诚勿扰》只提供相亲的过程,最后成不成,幸不幸福一概不管。一句话就是内容重要,形式不重要。一个节目,价值观冲突就会有内容产生,就会迎来成功。

创造101结束了,然而我pick马东,他是一个真正聪明的人

我个人认为马东的这一番对综艺节目的解析十分透彻,就像近期超火的《创造101》,最后成团的都是十分有观众缘的小姐姐,成团以后未来的发展又会如何呢,一切都是一个未知数!

从央视辞职后,他去了爱奇艺,做了一档调性奇特的辩论节目《奇葩说》,大获全胜。在节目中,他控场能力很厉害,逻辑思维也非常缜密。节目的定调也非常好笑:40岁以上的成年人请在90后陪同下观看。

创造101结束了,然而我pick马东,他是一个真正聪明的人

每一次的角色的转变,他总会拿出一档像样的语言节目,他和他父亲一样,在做一个把话说得聪明有趣的人,让喜欢他的人更喜欢他,那些不喜欢他的人大可以去喜欢别人。

马东是一个很尊重“命”的人,他在《奇葩说》上说:被误会是表达者的宿命,没有什么可抱怨的。他在《挑战主持人》上最常说:你可以委屈,你可以不服,但是你被淘汰了。

不把自己当回事

在《挑战主持人》的舞台上,马东的着装标配是贴身西服、 白衬衫,看上去也没有那么胖了,但是节目里最易出彩的地方总是张绍刚、丁当、马东三人之间互相讽刺体重的游击战,同时他也成了选手抖机灵,玩身材梗的灵感发源地。而在《奇葩说》上马东身上又多了一个梗:割眼袋。成堆的网友在微博上询问马东:你的眼袋在哪里割的?效果挺好的呀!但马东从来没有觉得怎么样,反而与大家嬉闹玩笑。

创造101结束了,然而我pick马东,他是一个真正聪明的人

马东总跟年轻人们聊他们的话题,碰到无法回答的问题时,他会说:“我上升是射手座,性格使然。”从《挑战主持人》到《奇葩说》,他的每一次出击都能够跑到当代年轻人的阵营里,马东说不要太拿自己当事儿,要让自己柔软开。不要老记着自己的生理年龄。这样就可以了。

永远保持鲜活

愿意接受新的想法、做人的方法、看待事情的角度,不会被固有的想法捆绑。

马东似乎具备变色龙的特质,走进不同的年龄群就能和他们看一样的烟火。在《奇葩说》的第一个发布会上,他穿着苏格兰方格裙、紧绷的白色丝袜端出了粗糙的腿部线条,强烈的视觉冲击令围观者们尖叫惊讶,喧哗的同时年轻人们亦似乎在他身上找到了认同感。

马东和小伙伴们打造的“米未)MEWE)传媒”名字有特殊的意义。在大数据的基础上,马东发现90后人生当中最重要的三个词其实是——我,和我,和我们,所以公司的英文标志则是ME和WE,中文读音类似于“米未”的读音,米未又有新的含义。“米”和“未”的中文如果混合在一起,就是“未来”。

创造101结束了,然而我pick马东,他是一个真正聪明的人

最近马东和他的小伙伴们已经搬到了新的办公楼里,巨型的灯具、完全开放的工作区间、冰箱里塞满了冰淇淋和饮料,还有开放式的厨房,一个温馨轻松的家庭式空间。他没有为自己设置独立的办公室,反而设置了一个非常与众不同的站立式办公桌,表示要一边减肥一边办公。他的同事全是一批90后,最小的竟然是98年。马东坦言自己也会玩王者荣耀,玩吃鸡,就是让自己保持一个鲜活的状态。

马东表示《奇葩说》是一档轻松、娱乐性高的节目,内容的生产者们自然不能太严肃,本身它就应该是一个欢乐度特别高的团队:“所以我们的公司首先进驻的应该是两只猫,我们会在公司养猫,然后我们在公司配备了麻将室,然后拿大量的会议时间用来玩游戏。”

娱乐是本质

那么未来是什么?马东提出了娱乐即人性的归属,他也预言中国的电视时代将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在这里不仅仅提倡娱乐精神,而是娱乐代表着未来。

最近马东重读了尼尔-波兹曼的《娱乐至死》,他之所以选择重读这本书,是觉得互联网的出现并且崛起,让他觉得中国有足够的环境要进入尼尔-波兹曼所说的电视时代:“那些知识分子对于今天电视的娱乐化的批评和整个社会娱乐化的批评,尤其是对于电视的这种解读、这种批评和这种蔑视,恰恰说明这些人没有严肃的对待电视这个媒体。”

马东会不会成为中国全新电视时代的引路人,就像他说的:“天知道。”目前马东只能给出一个概念性的东西就是:未来要打造一个垂直的内容生态,并且还会去加大对自媒体的尝试,他相信未来会出现一个自媒体的矩阵平台。

过去我们在印刷品时代的思维模式的一种反思。我们经常讲寓教于乐,我们经常讲微言大义,讲文以载道,这是我们这个有古老文明和印刷传统的文明的一种阶段性的思维方式,确实很难被打破。但是技术的进步、电子化的发展让我们正在进入另一个时代。

有些人会说,奇葩说是不是过度娱乐化了?这种娱乐到底有没有意义?但其实就传播来说,娱乐,就是媒体即信息,这是麦克卢汉说的,然后尼尔·波兹曼是把这句话往前延展了,他说媒体是隐喻。我觉得他自己最终想说的就是“娱乐就是本质”,他更符合人性。

其实读书识字这件事情是我们进化过程当中的重要的一环,但是它并不直接的作用于人的本能的需求。所以我们有了童年这个概念,就是我们识字的那个阶段,7岁到15岁是我们的童年。因为那时候是我们靠文本,读书识字靠文本积累去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

但是今天我的孩子6,7岁,他跟我们用同样一个ipad,看同样一个节目,接受同样的信息。他所建立的世界不见得是百分之百文本的世界。虽然他也要去读书、识字,但是他眼里的世界已经和我们在7岁到15岁之间只接受文字教育、文本教育的那种传播方式已经不一样了。我们在为他们生产内容。

马东也说,大众传媒并不是追求最前沿的知识,那是学者与思想者需要做的事,大众传媒是让一些知识传播开来,目的是让没有接触的人接触。虽然在奇葩说中讨论的问题在历史上已经三番五次的讨论过,但是历史就是不断忘记的过程,时代为了进步,需要反复的去研究,时间轴必定就会有叠加的状态。

1949年前,只有5%的人认识字,我们觉得那时候的文化很有分量。然而今天识字率达到90%以上,趣味并没有因为识字水平提高而提高,娱乐的趋向还是那些。其实这个世界只有5%的人有意去了解过去,学习历史,在创造新的经验,剩下的95%人只是为了活着。文化是沉淀的过程,人的本能还是娱乐。

采访中他说了一句“底色是悲凉的”,这句话,是真心话,但与其说是对这个世界的怀疑和担忧,倒不如理解成是对自己过往人生的嗟叹和自怜。这是他鲜有真情流露的一刻,但很快就收起来。马东是真聪明的人,他不怀疑,而是拥抱,去学习,去掌握,拿起新一代的大宝剑去战斗。聪明很好,难得糊涂更难能可贵。

还有一些马东给年轻人的一些话,话糙但是理不糙,一起来看看:

创造101结束了,然而我pick马东,他是一个真正聪明的人

ROUND 1

问:马老师,现在的90后私生活都那么混乱,您作为生于60年代的90后主持人,怎么看待这一问题呢?您有什么忠告想送给90后吗?

答:我没觉得90后的私生活有多混乱,我想问一下,你是你怎么知道他们很混乱的?

我还想问一下,你怎么知道80后就不混乱的?70后、60后、50后难道就不混乱么?

在我看来,这事儿是不分年龄的,只是90后现在比较年轻,荷尔蒙比较旺盛。

其实每一个年代的人,在这个年纪,该乱的都乱,不该乱的也不乱。

而且,乱与不乱这件事,背后也未必有什么道德评判。

ROUND 2

问:马老板一定阅人无数,什么样的年轻人在你眼中前途无量?

答:不敢当“阅人无数”这个词儿,但确实因为经历丰富,所以见过很多人。

我心中最看重的前途无量的年轻人的素质,我愿意用两个字来形容,叫专注。

我觉得任何年轻人只要专注于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就是前途无量。

ROUND 3

问:作为一个刚刚步入社会的青年人,厌恶所谓的人情社会,不喜欢阿谀奉承,可是有时又会因此受阻。怎么样面对这种情况呢?

答:第一,这个世界,从来都是人情社会,但未必是只顾人情的社会。

第二,这个社会,从来都喜欢阿谀奉承,但未必真正有用的,是阿谀奉承。

没有人要求你,面对一个人情社会的时候,要人情通达。

但是,通达人情并不是一件坏事儿,通达人情不等于阿谀奉承,不等于为五斗米折腰,不等于唾面自干。

社会没有你想得那么阴暗,坚持做好自己,你会找到你自己的方向,没有那么可怕。

ROUND 4

问:马老师,现在有不少年轻人,爱用您的例子来勉励自己该走就得走,您作为这个“不规矩的人”,对他们有哪些建议与意见?

答:我并不是一个你说的“想走就走,说走就走”的不规矩的人。

我的每个选择,其实都是经过深思熟虑,在当时是最优选择,并且为了这个选择,做了前后的铺垫和准备。

所以,这种情况下,我的例子,对你问题中提到的人群,没有参考价值

如果你在纠结该不该走,你就是不该走,因为当你明确了自己该走的时候,什么都拦不住你。

ROUND 5

问:马老,如果让您给迷茫中的年轻人一些建议,您最想说些什么?

答:我自己也很迷茫,但我看了一下我周围,几乎没有一个不迷茫的人。

迷茫这事儿不分岁数,年轻人会把迷茫说出来,而上年纪的人,基本上已经接受了迷茫这件事,不再具体去问,但这不代表ta心里不迷茫。

所以迷茫既不可解决,也不可回避,贯穿人的一生。

可以给你一个小建议参考:把重要的事儿、不重要的事儿、紧急的事儿、不紧急的事儿分四项,做一个表,说不定能让你少一些迷茫。

ROUND 6

问:面对现在一线城市的高房价,年轻一代要结婚买房,您觉得,花掉父母半辈子积蓄付首付再背几十年贷款VS租房然后钱用作他用,这两个哪个更好?

答:这几乎是每个家庭中最重要的问题,我不敢冒然给建议。

我只能说,如果是我的话,我会这么考虑,给你当个参考:

第一,我会考虑,现在一线城市房屋的租金和房价之间的比例关系,无数数据都告诉我们,其实租房可能是更划算的。

第二,我会考虑,父母的半辈子积蓄,如果用来买房,只能付一个首付,但他们失去的,是后半生的安全感,那他们的后半生,谁来负责?

第三,我会考虑,在自己今后的事业中,是否有机会,实现财富跨越,如果有的话,那么今天,我把全部精力拿来买房和还贷,这值不值?

ROUND 7

问:马叔,现在好多年轻人老是装逼,请问有没有优雅的打脸方法?

答:没有什么优雅的打脸方法,优雅和打脸本身就是矛盾的。

你最优雅的方法就是,让别人优雅地装下去——世界这么大,装逼怎么了?你就没有装逼的时候么?

老北京有一句话叫做:许牛逼不许抬杠——就是大家各自吹各自的,抬杠就伤了和气——这就是老北京的厚道和优雅。

你若非要打脸,就别追求优雅。

ROUND 8

问:马老师,一个人的梦想,应该和他的才华成正比吗?梦想的制定需要考量自己的学历、自己的家庭吗?

答:一个人的梦想,绝对不能以自己才华作为衡量标准,绝对不应该成正比——一个人的梦想,应该远远超越自己的才华。

你想,你都梦想了,你还去小心翼翼地看看自己的才华?

你还不如扯开了想,什么不切实际想什么。

因为梦想,是才华+一连串一连串一连串挡都挡不住的好运气,这才成就了你的梦想,而那个梦想,又会反过来,带动你的才华往前走。

所以,让你有梦想,你还去想想自己有多少才华,你真是想不开。

ROUND 9

问:90后的我,在互联网IT行业不断好奇的探索新鲜事物,如:付费订阅各种优质内容获取信息。您怎么看?

答:这是一个重要的趋势,今后有价值的内容,一定不是免费的。

比如我们在喜马拉雅上的《好好说话》,全年260期,教你好好说话,特别划算,这个事儿就不应该免费。

对付费没有那么敏感的用户,应该是未来所有优质内容的目标用户,而且你从中获得的东西,一定是免费用户获得不到的,你真是一个有!远!见!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