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我走了,回家了,再也不回来了

四年大学是在中部某三线城市Z市度过的,大学期间因为朋友的关系寒暑假期间多次来到北京,考英文导游证、兼职、实习,住过地下室、挤过学生公寓、。梦想从这里开始,虽然周围充斥着高昂的房价,持续的雾霾,焦虑的人群,但是楼主却只关注这里最前沿的潮流,最开放的思想,最多元的选择。下定决心,大学毕业后一定要来这里闯荡一番。

在大四上半学期,由于楼主所在专业大四的课极其少,所以上了没几天课,楼主果断跑到北京,开始为找工作准备着。来了没多久,楼主找到了一家国际化妆品零售店S做柜员,工作的压力还好,店里的老员工对我也还不错。在兼职赚钱解决温饱之余,楼主也加入了校园招聘的大军,制作简历、自我介绍信、熟读各种面试500强技巧。白天上班,晚上匆匆去听各大企业的宣讲会,国际500强,国内100强,快速成长中的民营公司,各位企业大佬轮番登场讲述自己的企业多么牛掰,好像谁不争抢着进去就是傻逼。但是这样的校园宣讲会更多意义是企业的自我营销,真正招聘的学生人数少之又少,连北京高校拿到好offer的学生都屈指可数,更别提我这个外省普通本科院校的学生。

想想那段日子,过得很清苦但也很充实,偶尔还会有些小确幸。记得当时我同学向我推荐了建行手机银行的“周末尽情摇”活动,说是办业务可以抽奖,活动中奖率非常高。正好楼主有建行卡,所有的水电费、给家人的转账都用建行手机银行缴,果然有两次抽中充值卡正好省了60元话费。像这样的小幸运往往让楼主开心不已。

在北京坚守了3个月,收到无数封拒信,面试了3家民营企业却依然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心中曾经的梦想憧憬都消失殆尽。后来听说室友参加学校的招聘会也找到了不错的工作,自己几经动摇,但还是回到了Z市的学校。回到Z市后,面了几家不错的公司,最后综合各方因素自己选择了一家总部在广州的瓷砖销售公司。楼主想着梦想归梦想,就好象玩建行那个“周末尽情摇”这种抽奖活动,虽然中奖率高,但能抽中每周10台ipad mini大奖的毕竟是少数啊,多少人都抢着往北京跑,可真正能留下来又发展得好的又有几个人?这家公司待遇又不错,如果能长期发展,要不就不去北京了。

在匆忙的论文准备中,时间一转眼就到了毕业季,答辩、散伙饭、离校。不算重的行李箱装满了我大学四年所有的家当,就这样跟着一块签约广州公司的小伙伴们踏上南下未知的培训征程。接受军事化培训的一个多月里,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导致大批签约的应届生在被公司的竞争淘汰制淘汰之前主动请辞,陆续返乡重新找工作。楼主也在考虑再三后毅然选择了离开,可是离开我要去哪儿,回老家?回Z市?“杀回北京?”这个大胆的想法把我自己都震惊到了,最终情感战胜了理智,厚着脸皮问爸妈借了2000块钱又回到了北京。

在北京安顿下来之后,楼主开始考虑接下来该如何办。短时间内想要找到合适的工作太不容易,先解决温饱再说吧。楼主面了几家门槛不太高的工作,最后决定去某出国留学咨询机构担任咨询助理。楼主想着这样的工作虽然薪水不太高,倒不是特别累,而且凭借楼主大学期间强大的知识储备,胜任这份工作先养活自己应该没问题。日复一日,楼主在正常上班的同时也开始规划自己在北京的下一步奋斗目标。

但是,事与愿违,在平静地过了三个月后,楼主突然被辞退了,说是楼主在咨询方面没有潜力,工作没有上进心。由于还在试用期,公司可以随意辞退而且不会有任何补偿。楼主再一次心灰意冷,不过还是要抓紧投简历。大概隔了一周,楼主又找到了另外一家教育咨询机构担任咨询顾问,工作内容应该是轻车熟路、游刃有余。可是谁也没想到,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楼主再次被辞退,理由跟上一家公司差不多。这到底是为什么呀!回想来北京这4个多月来,除了参加建行手机银行的“周末尽情摇”中了几次奖这些小确幸之外,各种不顺接踵而来:2个月内被两次辞退,向自己喜欢的学长表白也惨遭拒绝。虽然楼主没有土豪父母,没有名校背景,没有天使面孔,但是从大四实习开始,楼主一直都很努力,一直努力让自己变得更优秀,一直努力能融入这个城市,现在这个城市却一次次地将楼主推开,难道自己真的不适合这里?

离开第二家公司后,楼主没有继续找工作,一方面是没有心劲,另一方面主要是自己需要静下来好好想想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把自己关在出租屋里一个礼拜后,楼主出去跟几个同在北京奋斗的好朋友见面,聊聊各自的生活,听听他们的建议。

最终,楼主做出了艰难地决定——离开北京。也许自己真的不适合这里,也许回到安稳的小城会更适合自己。

北京,我走了,回家了,再也不回来了。

北京,我走了,回家了,再也不回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