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大愛無疆!四川有所希望小學以一個諸暨人的名字命名

「公益」大爱无疆!四川有所希望小学以一个诸暨人的名字命名

“課本上說,有個地方叫日月潭,那就是女兒思念母親流下的淚水。”2015年一篇名為《淚》的短篇作文走紅網絡,內裡的悲痛讓人沉思。

該文的作者是一個年僅十二歲的彝族女孩,父母雙亡還獨自帶著兩個弟弟,文章寫自其母去世不久,一經上網,便引起廣泛關注,甚至有網友稱這是“史上最悲傷的作文”。隨即女孩的故鄉大涼山也迅速進入了讀者們的視線,大家在感嘆孩子生活不易的同時,也驚訝於大涼山彝族自治區的貧窮與落後,紛紛向女孩施以援手。

而早在此前,直埠就出了這樣一位鄉賢,深入涼山支援建設,耗資百萬捐贈愛心希望小學,這位“低調而偉大”的直埠鄉賢就是劉酈鋒。

「公益」大爱无疆!四川有所希望小学以一个诸暨人的名字命名

大抵是年少時的慈悲釀成了一杯歲月的酒,饋贈於他獨到的細膩與溫柔,甘當手握新鋤的守望者,在山間田野詮釋初心。最初萌生慈善的想法是源於劉酈鋒先生的求學經歷,他深感學校設施條件的落後以及教育資源的貧瘠,寒門學子生活的艱辛也令其不忍,無形的阻力卻成為了動力的基石,於是他立志成材,長大後要為此貢獻自己的力量,為他人“追夢”鋪路。

「公益」大爱无疆!四川有所希望小学以一个诸暨人的名字命名「公益」大爱无疆!四川有所希望小学以一个诸暨人的名字命名

大學畢業後,不甘人後的他白手起家艱苦拼搏,歷時數年創辦了屬於自己的企業,在事業蒸蒸日上的同時,也未曾忘記年少時的理想。近年來,他堅持不懈地為教育做著貢獻,以各種方式資助莘莘學子,包括給母校學生頒發獎學金共3.5萬元,為了讓教師學生們獲得更好的“教”與“學”的體驗共出資十萬元購置電子顯示屏、更換桌椅、建造教工車棚等。其中我們確切知道就有:直埠三小獲贈5萬元,用於更換桌子椅子、黑板、窗簾;出資1.2萬元為直埠二小維修教學樓等;以及援助直埠五小購置電子門花費1萬元。此外,他還採用一對一的助學方式,從初一開始資助對方直至大學畢業,至今直埠已有四位貧困學子受益。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潔淨的土地便是清風也能啜飲。小鎮直埠人傑地靈,在此成長的劉酈鋒先生不光擁有著直埠人開拓進取、力爭上游的“墾荒”精神,更難能可貴的是他還懷揣著一顆感恩濟世的心,也就是這樣的一顆心,不光讓他的慈善事業在本地“大放異彩”福澤鄉里,更是將愛心的藍圖擴展到了遙遠的四川。一個別人眼中荒蠻原始的地方,他理想的“棲息地”。

「公益」大爱无疆!四川有所希望小学以一个诸暨人的名字命名
「公益」大爱无疆!四川有所希望小学以一个诸暨人的名字命名

這地方一般人可無法想象,四川大涼山就像是被上帝遺忘的土地,一塊流浪藝術家隨意塗抹的未修邊角的畫布,哪怕只是看到圖片未曾親臨也覺得無法用修飾詞來平靜描述。那裡充斥著貧窮、落後、愚昧,甚至還與搶劫、毒品、艾滋等字眼掛鉤,縱使青山綠水,卻改變不了其中潛藏著的巨大陰影。

「公益」大爱无疆!四川有所希望小学以一个诸暨人的名字命名

正是因為感其不幸,毅然深入涼山建設的他比誰都瞭解孩子們的苦痛,吃不飽穿不暖,甚至有些人連個安心學習睡覺的地方都沒有,完成基本的洗漱都有困難。在這裡,很多人不識字也沒書讀,根本沒有能力走出大山,這座大山就像是天然的囚牢,外邊的不敢進來,裡面的人無力出去,一代又一代,時代在變化,可是這涼山的人吶還是老樣子。因此我很敬佩敢於邁入涼山支援建設的劉酈鋒先生,他是個勇士,他常說“治貧先治愚”,孩子們只有接受教育才能真正改變命運,才能在某一天用自己的力量“走出去”,實現集群“迴流”以後再來建設涼山,以此良性循環,從根本上改變涼山落後的現狀。於是他在這荒蠻的大山裡建造了一所希望小學,點綴在大地上宛如明媚的綠茵,這所學校是守護孩子們心靈的堡壘亦是凝聚愛心的港灣,貧窮的學子們沿著指路明燈似魚兒一樣結對湧入,知識的火苗點燃了他們眼中的希望。

「公益」大爱无疆!四川有所希望小学以一个诸暨人的名字命名

涼山“造夢人”是我突然想到的一個給予劉酈鋒先生的稱謂,作為一名商人卻能夠無私販賣著“希望”,不計回報為孩子們鑄造著含夢的未來,“造夢人”之稱他當之無愧。

「公益」大爱无疆!四川有所希望小学以一个诸暨人的名字命名

人生當若此,內如手捧白玉蘭的詩人,從銅臭深處來,猶能隱入山廬曠世。

傳遞愛心,大愛無疆!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