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你的思維層次,你將不會極力追求一時的得失!

低層次思維的人,總是將精力和眼光放在當下,最後發現雖然很努力依舊無法跳出“忙、盲,亂”的怪圈,併為此煩惱不已,甚至懷疑自己還不夠努力。其實不是你不夠努力,而是沒有站在一個更高的思維層次來梳理。站在時間的維度上,你便不會極力追求一時的得失。

很多人都覺得自己已經非常努力了,但生活卻並沒有慢慢變好,而且有種陷入迷宮的感覺,感到異常迷茫和焦慮。

愛因斯坦說過,這個層次的問題,很難靠這個層次的思考來解決。

那如果這個層次的思考失效,我們又該如何選擇?

提升你的思維層次,你將不會極力追求一時的得失!

01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陷入到一種人生無解的怪圈中。

  • 你很窮,然後緊衣縮食,結果卻依然入不敷出;

  • 你很胖,然後拼命減肥,結果卻依然贅肉滿滿;

  • 你很忙,然後天天加班,結果工作成效依然不高。

拼命埋頭苦幹,某一天猛然抬頭回望,發現結果遠不如我們預期的好。就像推磨的驢,被矇住了眼睛,不停地一圈一圈地拉著磨,它以為自己是一直在往前走,不斷進步不斷成長,但事實上,它一直在原地打轉。

我們來一起做個實驗:

將一束光投在牆上,形成一片光亮的區域。

我們把手放到光源前面,在光亮的牆上就會映射出手的影子。

想要改變牆上影子的形狀,直接在牆體平面上對影子做修改這行的通嗎?

這自然是做不到的,所以我們只能回到立體世界,通過改變人手的姿勢,從而真正改變影子的形狀。

牆上的影子是處於二維平面,而現實中的手,則處於三維立體世界,影子只是三維立體的手在二維平面上的投射。

如果要改變二維平面的成像,就需要上升一個層次,到達三維。

同樣,要解決問題我們就需要提升一級我們的思維層次。

因為沒錢,於是處處提醒自己節儉,少花錢。為了節省幾塊的車費,寧願花一個小時步行,還沾沾自喜覺得自己會過日子,結果因為步行太久造成肌肉痠疼,影響睡眠,白天無精打采,工作效率也低了不少。

其實我們的生活總是被太多瑣碎的事情填滿,內心被各種雞毛蒜皮的算計所佔據,自己可控的時間越來越少,身邊的朋友也漸漸疏離。

其實,人的貧窮,是源於思維上的貧窮,思維寬度太窄,自控力差,真正能讓人富足的,是擺脫“窮人思維”,懂得長遠地為生活打算。

常常聽到有人說我很忙,天天忙於各種會議,報表,計劃,反饋,為了趕上進度,不斷的加班,可是,連續加班之後,又感覺身心很疲憊,然後陷入一種需要休整的狀態,這時候你會不自覺的把事情往後推,結果當別人來催你的時候,你又開始進入下一個加班週期,奔波忙碌。

你從來沒有意識到,這種週而復始的繁忙狀態只會讓你陷入一種假象高效中,你的工作並沒有因此變得出色,反而因為緊張忙碌而錯誤頻出,工作進程變慢。

真正能讓你擺脫工作負循環的,不是加班瞎忙,而是懂得做合理計劃,提升綜合能力,分析事情的輕重緩急。

人的思維是有層次的,當下的問題,需要提升一個思維層次來解決。

02

一個人的認知思維繫統是非常複雜的,我們腦子裡存在著各種聲音,想法,評判,外界各種信息也在不斷地湧入大腦,有時候當我們下定決心做出選擇行動時,過不了多久,還是會因為內心的無序,精神上的熵增半途而廢。

大部分人都容易陷入思維的瓶頸,不知道自己的選擇是否正確,不知道自己的改變能不能持續,至於短暫利益和長遠考量之間的取捨,更是無從抉擇,整個狀態就是困惑,糾結和迷茫,眼下的難題自然就成了一團迷霧,無法看清楚其中的關鍵。

不過,儘管思維有其複雜性,但是當我們的大腦在思考和決策的時候,還是有其不同的邏輯層次,從上到下依次如下圖所示:

提升你的思維層次,你將不會極力追求一時的得失!

1. 價值觀層面

價值觀,其實就是我們內心的一套信念拼圖,它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們看待周圍事物和為人處事的方式。

我們在這個思維層次上的思考往往是:

- 我為什麼要做或者不做這件事?

- 這件事情是否重要?

2. 能力層面

能力層面,則與一個人在現實中能有的選擇相關,每一個選擇都是一種能力,所以選擇越多,能力越大。比如,你英語聽說讀寫能力很強,那你就能夠選擇當英語老師,也可以選擇做同聲傳譯。

3. 行動層面

行動層面,指的是“有沒有做?”,即能力的挑選和實際發揮,是指我們如何用自己的能力去做事情。

4. 環境層面

環境層面的思考,包括了對所有身體以外的條件的感知,比如,人,事,物,地點,金錢等等。

在思維的層次中,每一層的思考都會對下面的思維層次產生影響,而更高層次思維上的改變,將會向下傳遞,從而在低層次上產生相應的改變。

層次越低的問題,越容易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多是環境及行為層次的問題,當問題是在信念價值觀的層次時,解決起來就要困難多了。

低層次的問題,通常在更高的層次裡容易找到解決方法,但高層次的問題,用低層次的解決辦法,通常結果就不盡人意了。

有的人生活窘迫,大部分時候他都只是從外界和行動的層面上去思考,認為大環境不好,個人的努力還不夠,但這樣的思考卻並不能真正解決一個人貧窮的困境。

如果用思維邏輯層次來推演,就能找到本質問題。

先從環境層面來看,他周圍依然有很多人生活富足,而且現在的互聯網社會讓彼此之間的連接和溝通都更高效,當下環境在歷史上來看反而是一個更好的致富環境。

從行為層面來看,他目前很拮据,愛貪小便宜,只懂得索取,不懂得給予,甚至願意犧牲寶貴的時間來換取金錢上的節約。

然後從能力層面看,他沒有專精的技能,找不到一份更好的工作,也沒有領導力,親和力與他人很好地合作。

對此,他在價值觀層面的信念往往是:財源供給有限,我和他人是你爭我奪的競爭關係,而我花錢時,錢就少了,我必須減少支出才能擁有更多財富。

簡單地推演之後,我們就會發現,上一層的思維模式是直接影響著下一層的思考方式。

當把這幾個層次的思考都理順了之後,再從高層次到低層次對思維模式進行重新定義,那就有可能真正地改變現狀。

這時候,可以先從價值觀層面來重新定義信念——我們只要有高價值的能力資源,就可以交換到足夠的金錢。

基於這個信念,他就不再把精力放在金錢上,而是放在未來發展的戰略上,提升自己的能力價值,讓自身的高價值來吸引金錢流向自己,而他後續的行動上也會變得開放,懂得與他人構建雙贏的關係,願意在自己身上進行投資,而他所處的環境也會變得更加有利於他的個人發展,從而讓人生進入一個正循環。

在更高的思維層次上進行改變,往往才會從根源上解決問題,產生質的變化。

03

提升思維的層次,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對時間維度的考量。

很多時候我們容易高估短期的收益,而忽略長期的價值。

如果加入時間維度,很多事情就變得清晰明瞭。

在美國華爾街的遊戲規則裡,一家公司每個季度財報上的數據都得要足夠亮眼才會獲得資本的青睞,因為他們注重的是短期利潤。

不過,“亞馬遜”公司卻不以為然,反而選擇以長線思維犧牲短期利潤來獲取增長。

在“亞馬遜”CEO貝索斯的觀念裡——

所有隻能產生短期利潤的項目都不重要,無論現在多賺錢!

能夠產生長期現金流的項目才是最重要的,無論現在虧多少錢。

在他看來,如果在你做的每件事情中把眼光放到未來三年,和你同臺競技的人會很多;但是如果你的目光能放到未來七年,那麼可以和你競爭的就很少了,因為很少有公司願意做那麼長遠的打算。

而如今,“亞馬遜”顛覆了書店,把美國最大的書店巴諾擊敗了;也顛覆了超市,它的市值超過了美國前10大零售店的市值總和;甚至顛覆了計算能力市場,其作為一家電商,居然進入到雲計算的行業,而現在Oracel、IBM、惠普、Dell等等這些世界有名的傳統計算公司巨頭的市值加起來,都不如“亞馬遜”。

而貝索斯自己,在2017年3月也超過巴菲特,成為世界第二富翁;而在2017年10月28日,身價飆升至近千億美元,成為世界首富。

一個人對於時間的認知,往往決定了升維思考的高度。

很多跳槽或者找工作的人會在意平臺當前的經營及發展規模,以及入職後自己財富積累的速度,問的最多的就是:產品多嗎?產品好做嗎?加班嗎?等等......這隻會讓他們看到眼前的短利,而忽視了時間維度上的升維思考。

如果能夠從10年的跨度來看一家公司的長遠發展,那就可以做出更好的選擇。從更長的時間上來考量不同的選擇,關注的焦點就會在於公司否具有高成長性,是否能給自己帶來階層躍遷,財務自由的機會。

如果你準備投資理財,不妨從更長的週期去考慮,這樣才有可能獲得穩定的複利效應;

如果你準備學習提升,不妨確立一個長遠的目標,給自己一步一步腳踏實地踐行的動力;

如果你在工作中遇到難題,不妨從更長遠的職業生涯規劃來思考,給自己一個明確的發展方向。

把思考凌駕於時間之上,思維視角自然就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04

從低層次的思維模式,逐層往上探究高層次的思維模式,這樣一種升維的過程往往能夠挖掘出問題的關鍵所在;而同時結合時間維度進行思考,則會讓我們更清楚事情未來的演化方向,明晰自己的選擇。

當我們處於一個更高的維度時,也就擁有了“降維攻擊”的能力,它讓我們從眼下的困局中跳脫出來,以一種全新的方式來看待世界,原來的問題也就隨之迎刃而解。

這就像我們平時玩遊戲,總會遇到一些關卡怎麼都闖不過,為此非常鬱悶焦慮,怎麼辦?這時就需要升級自己的裝備,增加各種技能屬性,提升戰鬥力,然後攻擊那些比你裝備差,戰鬥力比你低的對手,從而輕鬆獲勝。

思維層次提升後,我們對現狀就會有一個全新的認知,也會擁有更高的視野,然後看清事實的真相,從而改變現狀也就順理成章。

人生就是一場長途跋涉的旅行,有時候會遇到一片濃霧,不知該如何邁足,此時,我們不妨試著爬上一處高地,對照著手裡的信念地圖,往往就能辨別出旅程的方向,然後繼續耐心地走下去。

如果你總是週而復始地遇到同樣的問題,煩惱同樣的問題,那說明你需要提升自己的思維層次了,用“升維思考來“降維攻擊”,從而完成人生中的困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