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科學健康地跑步?

陳韜


我跑步這麼多年,我認識了許許多多熱愛跑步的朋友,雖然認識的人很多,但是他們其中能被稱為跑步大神的人真的很少,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很多人的跑步方法和知識都很欠缺!

我認識了很多跑步的老爺子老奶奶,有的人都跑了幾十年,身體一點損傷都沒有,這種人被稱為跑步大神一點都不為過!現在很多人都做不到他們這種境界,跑步的水平實在不高!

其實你跑步水平的高低與我們的健康息息相關!水平高了,懂的方法多了,知識多了,你才能跑的科學健康,所以我們應該儘可能的跑的健康科學,千萬不能馬虎大意!

其實有很多方法能夠讓我們跑得更加科學,更加健康!但是很多人都不願意主動地去了解,以至於等到身體傷了才知道後悔,我們千萬不能這樣,我們要先知先覺,避免受傷!

跑步該如何做到健康和科學?方法很多,但你瞭解的可能不多!我就來給大家說說那些讓跑步更健康,更科學的方法!

1. 十分鐘全套熱身法

跑步之前我們要有十分鐘留給熱身,這個是必須的,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想要不受傷,必須要用全套熱身法進行熱身!如果你熱身充分了,跑起來輕鬆無比,而且很難受傷!

兩分鐘關節熱身,四分鐘韌帶,肌肉拉伸,兩分鐘調整呼吸,兩分鐘提高心率,這十分鐘就花到點子上了,這樣就可以啟動身體,為後面的跑步打下堅實的基礎!

2. 雙腳和身體的姿勢

你的雙腳和身體的姿勢真的很重要!很多人在跑步時根本沒有這樣的意識,含胸駝背,頭左搖右晃,身體也跟著晃,大跨步的跑,落地發出巨大的聲音,這種姿勢真的不對!

如果你想跑的健康科學,跑步時你的上半身不能亂晃,身體要以脊柱為軸,雙手前後擺動,幅度不能太大,收緊臀肌,腹肌,大腿向前邁,要有提跨動作,步幅要小,雙腿擺動要快!

3. 科學有效的身體修復

光跑步不放鬆,那你的身體肯定好不了!跑步會讓你的身體緊張,跑步也會損傷你的身體,所以科學有效放鬆法對於緩解身體的緊張,修復身體很重要,什麼是科學有效的放鬆法?

睡眠和營養是最有效的身體修復法!為了身體健康,我建議你每天晚上十點半睡覺,六點半起來睡八個小時就可以了,營養也要好,多吃高蛋白,高碳水,幫助我們的身體細胞進行修復!

4. 計劃很重要

想要做到科學健康的跑步,我們必須要有合理的計劃!很多人只知道慢跑,每天慢跑,結果效果並沒有讓人滿意,而且時間也花費了,所以我們一定要有科學合理的跑步計劃!

兩天為一個計劃週期,今天跑40分鐘,明天不慢跑,我們去健身房增肌30分鐘,在騎車20分鐘,這種訓練的方法不僅不枯燥,而且有助於減肥,效果也非常的不錯!

5. 合理的使用跑步裝備

有的時候跑步的裝備對於我們來說也是很重要的!我們應該合理的使用跑步裝備,這樣不僅能夠提高跑步的效果,同時也能避免一定程度的跑步損傷!

首先買兩套舒適的跑步衣,這樣跑起來輕鬆舒適,然後買兩雙舒適的跑鞋,一定要合腳減震,在買一個運動手環監測心率,以控制跑步的速度,對於跑步護膝我們一定要慎重使用!


跑者人生


為了健康我也跑步有小半年了,以下是我個人經驗之談:

首先要想想你跑步的目的是什麼?

減肥?減脂?還是保持身體狀態?

才能對症下方案!

以減肥為例。跑步時身體能量來源一般來講前二十分鐘是糖原,之後會有肌肉蛋白的少量消耗,至少三十分鐘以後才開始消耗身體的脂肪!所以,要真正想達到減肥的目的,每次跑步至少要達到半小時以上,以四十到五十分鐘為最佳。

跑步看似很簡單,也有很多的講究。

很多新手跑步者有一些誤區:

1.我跑的越快出汗越多減肥效果越好?

其實不然,跑得越快你的耗氧量越高,有氧運動一不小心就做成了無氧運動,肌肉堆積的乳酸會讓你第二天步履維艱。一般來說配速5到8為最佳,簡單來說就是你的心率在130-140左右。不用擔心跑得慢沒效果,最多五分鐘你就會大汗淋漓。

2.跑前熱身,然後拉伸無所謂?

很多新手跑到健身房或者戶外就直接開始跑,沒有這些拉伸的意識。其實這些熱身的意義不僅在於放鬆肌肉,防止肌肉損傷,更能讓你的肌肉跑的更有型,不至於練成大粗腿。


無敵的疙瘩


人體運動都是依靠肌肉收縮方式來實現的。

我們一般把跑步用來提高心肺耐力,但跑步也是要通過肌肉收縮和舒張,才能讓人動起來,既然涉及到收縮和舒張,你就需要有效的提高肌肉力量!



一、胯部是跑步的一個重要關節鏈接點, 跑者進行力量訓練,重點訓練部位哪裡?跑步是一項以下肢為主的全身運動。


跑步時,上肢擺臂主要起到維持身體平衡的作用,軀幹在跑步時保持穩定,下肢則不斷重複抬腿擺腿動作,我們應該利用重力加速度,讓身體向前傾斜保持10度到21度,不超過二十一度,這個感覺有點像一個輪胎在向前滾動,輪胎在滾動過程中,不停的改變在地面的支撐點,支撐點變換的越快,向前的速度就越快。我們人體跑步也是一樣,但我們的身體向前傾斜到一定度數,傾斜度數的把控,在於每個人的身體情況來定。然後二個腳掌去不停的交換,就像輪胎向前滾動一樣,我們二個腳掌的交換速度越快,我們向前的速度就越快。這個跑步技術引自於(跑步,該怎麼跑?作者:尼可拉斯 約翰'羅伯遜)

髖關節是連接軀幹(含骨盆)與下肢的唯一關節,跑步時軀幹穩定,下肢擺腿就可以理解為是以髖關節為中心,下肢完成近似圓周運動,

提高胯部力量和胯部穩定性,在很大程度上就可以提高跑步時腳掌交換的效率,從而直接提升跑步能力。

我們對於胯部缺乏足夠認識,練習平板支撐(練核心)、下蹲(練大腿)和提踵(練小腿)的力量練習,而真正需要好好加強的胯部肌肉卻練得很少,導致事倍功半,效果不佳。

當然,這並不是說核心、大腿、小腿不重要,而是說練好胯部更有效。

訓練胯部就是在訓練跑步所需的蹬腿擺腿能力 髖關節具有前屈、後伸、外展、內收四個基本運動功能。

訓練胯部的臀中肌,就是在提升跑步所需要的下肢穩定性 胯部是下肢位置最高的部位,所謂上樑不正下樑歪,髖關節的臀中肌不夠結實,膝關節、踝關節就容易出現異常姿態,比如有些跑友,特別是女性跑友,在跑步時容易出現膝蓋內扣,腳外翻的情況,這就是髖關節力量不夠的表現。 因為髖關節外展力量力量不夠,導致髖關節過度內收內旋,自然就引發膝內扣,而膝內扣已經證實是下肢傷痛,如髕骨勞損、髂脛束摩擦綜合徵、小腿脛骨應力綜合徵等的主要誘因。

跑步的發動機是整個胯部肌肉,其中臀大肌又是發動機的“核心”,臀部肌肉雖然是人體最為豐厚、最為發達的的肌肉之一,但其十分傲嬌,不易激活動員。臀大肌位於胯部正後方,力量充分的臀大肌可以為下肢擺動提供充沛動力。跑友往往認為跑步是用腿跑,會認為腿部訓練最重要,其實胯後部,也即臀部訓練最重要。

2. 胯前部肌肉—髂腰肌的主要功能是屈髖,也就是擺腿。跑步時,當一條腿蹬地結束後,就進入向前擺動階段,大腿前擺的動力就是來自於髂腰肌,如果髂腰肌力量不夠,就會出現前擺無力,拖著腿跑的情況,這最終影響到跑步效率,和增加受傷風險。

4. 胯內側肌肉—內收肌群 胯內側肌肉由五塊小肌肉組成,合稱內收肌群,主要功能為內收大腿,目前對於內收肌群研究較少,從肌肉均衡發展角度而言,練了胯外側臀中肌,就應該同步訓練胯內側內收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