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老人常說「伏包秋,涼悠悠:秋包伏,熱得哭」,啥意思?

對於農村人來說,俗語可以用來指導農事生產的活動,比如說“清明前後,種瓜得豆”,意思就是讓大家在清明節氣到來的時候,要及時的種植上蔬菜瓜果,這時候正是蔬菜生長的最佳時節。

在農村,老人常說“伏包秋,涼悠悠:秋包伏,熱得哭”,啥意思?

如果錯過了這個時間,那農民就不能及時的吃上瓜果了,種子播種後可能還不會出芽。“六月立秋,兩頭不收”,意思是在農曆的六月份立秋,那當年的糧食收成將會受到影響,可能秋收夏收都要減產。

這樣的俗語很多,對於農民的生產活動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過去農村老話說“一伏蘿蔔二伏菜,三伏還可種蕎麥”,千百年來農民都是依靠這句俗語指導農事生產,在一伏天的時候天氣更適合蘿蔔的生長,這時候及時栽種下去,那很快大家就可以吃上蘿蔔了。

在農村,老人常說“伏包秋,涼悠悠:秋包伏,熱得哭”,啥意思?

在二伏天的時候因為天氣比較炎熱,所以說種植蔬菜才能更好的生長。而三伏天的時候,天氣開始轉涼,這時候還可以種上蕎麥,到了寒露的時候還能趕上收穫。

關於農村天氣的俗語還有很多,農村老人就常說“伏包秋,涼悠悠:秋包伏,熱得哭”,你知道是啥意思嗎?

其實這句話中將農村的“三伏天”和“立秋”節氣聯繫在一起,通過兩者之間的時間對比,從而得出一個生活性的哲理。

在農村,老人常說“伏包秋,涼悠悠:秋包伏,熱得哭”,啥意思?

三伏天一般都是30天,但也有特殊的年份是40天。三伏天的開始就是夏至的第3個庚日,這時候就是一伏,再到下一個庚日,這時候就是二伏的到來,而到了立秋之後的第1個庚日,就是大家所劃定的三伏。

在正常的年份下,一伏就是10天,在特殊的年份二伏天就是20天。

“伏包秋”其實說的就是三伏和立秋之間重合起來,這樣的話就意味著今年的天氣比較涼爽,在10天之後就氣溫就會明顯的下降,當然這樣的年份還是比較少的,畢竟立秋和庚日重合並不是很多。

“秋包伏”相信大家就能夠明白了,說的是立秋在末伏之間,當然一般情況下都是這種年份。在立秋很長的時間才能從二伏到末伏的跨越,這樣的話就意味著當年的天氣比較炎熱,還要一直熱上10-19天才行。

在農村,老人常說“伏包秋,涼悠悠:秋包伏,熱得哭”,啥意思?

當然我們也要根據當年實際的溫度去感受天氣的變化,畢竟天氣的變化有很多的因素在其中。農民朋友們,你還知道哪些關於天氣的俗語呢?一起來說說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