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老人常说“伏包秋,凉悠悠:秋包伏,热得哭”,啥意思?

对于农村人来说,俗语可以用来指导农事生产的活动,比如说“清明前后,种瓜得豆”,意思就是让大家在清明节气到来的时候,要及时的种植上蔬菜瓜果,这时候正是蔬菜生长的最佳时节。

在农村,老人常说“伏包秋,凉悠悠:秋包伏,热得哭”,啥意思?

如果错过了这个时间,那农民就不能及时的吃上瓜果了,种子播种后可能还不会出芽。“六月立秋,两头不收”,意思是在农历的六月份立秋,那当年的粮食收成将会受到影响,可能秋收夏收都要减产。

这样的俗语很多,对于农民的生产活动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过去农村老话说“一伏萝卜二伏菜,三伏还可种荞麦”,千百年来农民都是依靠这句俗语指导农事生产,在一伏天的时候天气更适合萝卜的生长,这时候及时栽种下去,那很快大家就可以吃上萝卜了。

在农村,老人常说“伏包秋,凉悠悠:秋包伏,热得哭”,啥意思?

在二伏天的时候因为天气比较炎热,所以说种植蔬菜才能更好的生长。而三伏天的时候,天气开始转凉,这时候还可以种上荞麦,到了寒露的时候还能赶上收获。

关于农村天气的俗语还有很多,农村老人就常说“伏包秋,凉悠悠:秋包伏,热得哭”,你知道是啥意思吗?

其实这句话中将农村的“三伏天”和“立秋”节气联系在一起,通过两者之间的时间对比,从而得出一个生活性的哲理。

在农村,老人常说“伏包秋,凉悠悠:秋包伏,热得哭”,啥意思?

三伏天一般都是30天,但也有特殊的年份是40天。三伏天的开始就是夏至的第3个庚日,这时候就是一伏,再到下一个庚日,这时候就是二伏的到来,而到了立秋之后的第1个庚日,就是大家所划定的三伏。

在正常的年份下,一伏就是10天,在特殊的年份二伏天就是20天。

“伏包秋”其实说的就是三伏和立秋之间重合起来,这样的话就意味着今年的天气比较凉爽,在10天之后就气温就会明显的下降,当然这样的年份还是比较少的,毕竟立秋和庚日重合并不是很多。

“秋包伏”相信大家就能够明白了,说的是立秋在末伏之间,当然一般情况下都是这种年份。在立秋很长的时间才能从二伏到末伏的跨越,这样的话就意味着当年的天气比较炎热,还要一直热上10-19天才行。

在农村,老人常说“伏包秋,凉悠悠:秋包伏,热得哭”,啥意思?

当然我们也要根据当年实际的温度去感受天气的变化,毕竟天气的变化有很多的因素在其中。农民朋友们,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天气的俗语呢?一起来说说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