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大钧:四十年的探索与感悟

安大钧:四十年的探索与感悟

改革开放四十年,是安大钧在实践中探索、从实践中感悟的四十年。采访中,他这样感慨,自己这一生很幸运,正好赶上了这个时代,四十年虽说忙忙碌碌,但也是有所探索、有所感悟的四十年。

安大钧:四十年的探索与感悟

安大钧说:1979年至1990年在雁北日报社工作,任雁北日报总编辑期间,我在时任社长贾春太的支持下,探索了“建一个企业管理型报社”,让报社两年走上了自收自支、大有结余之路;1991年至1998年,我任雁北地委委员、宣传部长,大同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和市委副书记期间,分管组织、宣传和政治等工作,使宣传思想工作、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和组织工作出现了新局面……

安大钧:四十年的探索与感悟

1998年8月至2008年7月,是我在大同市第十一和十二届人大常委会任主任的十年,期间,我和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一起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为指导,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根本依据,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紧密结合,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工作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在重大事项决定方面,先后在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上做出了《关于对执法人员监督的决定》《关于改善经济发展法制环境的决定》《关于代表认真履行职责、自觉接受监督的决定》等;做出了《关于推进依法治市的决定》《关于加强信访工作的决定》《关于加强行政复议和行政审判工作的决定》《关于加强城市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的决定》等,有力地推动了本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发展。在依法行使监督权方面,先后制定了《关于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专项报告的试行办法》《监督工作条例》《大同市人大常委会议事规则》,同时还依据监督法启动了特定问题调查案、质询案和对不满意的专项报告予以否决的做法,使监督方式硬的更硬、软的变硬。在加强常委会机关自身建设方面,把调研作为人大常委会的日常工作,让人大常委会机关成为信访绿色通道,还在全省较早地办起网站,把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高度关注民生、大力维护民主作为自身的根本责任。此外,我们还对人代会审议方式多样化进行了探索,变会前视察为会前视察与专题调研相结合;变分组审议、全团审议为分组审议、全团审议与联团审议相结合;变全面审议为全面审议与专题审议相结合;把组建人大代表专业小组、开展会前专题调研与会中专题审议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审议质量。

安大钧:四十年的探索与感悟

2008年7月至今,是我退而未休的十年。我在人大工作时就比较重视大同古城保护、修复和利用工作,在任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之初,市人大常委会就作出了《关于保护大同古城的决定》,在即将离任之际,市人大常委会又作出了《关于保护和修复大同古城的决定》。担任了大同古城保护和修复研究会会长后,我勤奋地学习古城古建保护和修复的国际文件,探索了其对东西方古建筑的不同规定和“保护”的内涵;学习和探索了梁思成罗哲文古建保护理论的构成要素;提供了修复古建古城的基本原则、历史信息、方式方法和衡量标准。在实践中让我们深深感受到:有无历史文化价值要靠梁罗理论分析,历史文化信息主要在梁罗理论中搜寻,恢复性修建要按照梁罗理论实施,科学合理利用要按梁罗理论衡量。期间,我还向专家学者、高僧大德、能工巧匠学习探索了寺院道观古代雕刻、壁画和油饰彩画的修复;参与了恢复性修建关帝庙、华严寺、文庙、纯阳宫、帝君庙、法华寺、清真大寺、善化寺、四牌楼、魁星楼、钟楼、太平楼和云冈石窟周边环境治理等。特别是围绕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我反复思考古城古建保护利用的途径,并撰写了大量的文章、建议和报告。

安大钧:四十年的探索与感悟

讲到感悟,就不能不谈到已伴随我四十年的座右铭——勤学、多思、勇探索。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随着年龄的增长、学历的提高,尤其是入职以后,我深深地认识到“学与思”的重要性,更深刻地理解探索即是探寻、摸索、实践,不探索就走不出新路、就找不出好的办法,甚至会贻误时机影响工作。至此,勤学、多思、勇探索,就成为我参加工作后对自己的要求。

安大钧:四十年的探索与感悟

安大钧回忆说,一入职我便先后进入了两座“熔炉”,遇到了两位楷模:在右玉县工作,遇到了时任的县委书记杨爱云;调到雁北报社工作,遇到了当时的社长贾春太,也让我感悟到,勤学、多思、勇探索,需要挤占休息时间,需要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安大钧:四十年的探索与感悟

在右玉工作的近八年中,经历了三任县委书记,亲身感受到了“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艰苦奋斗、久久为功,誓让塞上变绿洲”的右玉精神。杨爱云就是三任县委书记中的一位,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凡是影响人民利益的事、阻碍右玉发展的事,他都紧抓不放、坚持不懈;他注重调查研究,任后不久便从东南部的增子坊村开始徒步考察,走到了西北部的杀虎口和东北部的破虎堡,并总结了消息屯村“林草上山、粮油下滩湾,建设基本农田”的经验。我经常给他写讲话稿、工作总结和调研报告,在办公室加班时他便与我共同研究,加班后还和我睡在一条炕上休息;我在右玉工作八年,有近五年和他在一起,每天工作都在十多个小时,从来是星期日不休息。他让我耳濡目染,懂得了什么是群众利益,什么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什么是紧密联系群众,什么是艰苦奋斗。

安大钧:四十年的探索与感悟

1977年8月,我被雁北地委调到雁北报社工作。报社领导班子坚强,报纸旗帜鲜明,报社风清气正,编采人员坚持深入采访,提倡“脚板子底下出文章”,敢于向坏人坏事“亮剑”。为保证报纸质量,每天召开编前会、评报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评优实事求是,评差不留情面。时任社长贾春太,是1945年在太行山区参加新闻工作的老同志,他党性强,始终坚持“党报是党的喉舌,是宣传党的主张的阵地”,牢牢把握着办报方向;他两袖清风、淡泊名利,工作第一、高风亮节,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着报社领导班子成员,影响着报社全体工作人员,使报社成为拒绝不正之风的“净土”。我在报社大胆探索、改章立制,一手抓报纸改革、一手抓经营管理,先后被评为“山西省优秀总编辑”和“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都是他精心培养全力支持的结果。

“熔炉”锻炼人、“楷模”铸就人。改革开放四十年,我自问做到了勤学、多思、敢探索。可以说,是两座“熔炉”锻炼的结果,是两位楷模铸就的结果。

李雪峰采访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