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多人接力换血22次!患上罕见病的义乌老人活过来了

200多人接力换血22次!患上罕见病的义乌老人活过来了

来自义乌城西,年过六旬的何美娟老人因患上罕见的血栓性血管疾病,从杭州无奈转回义乌,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住院50多天,进行了22次血浆置换,使用了55000毫升血浆,最终救治成功,“这条命捡回来了!”。

200多人接力换血22次!患上罕见病的义乌老人活过来了

(网络配图)

如果按照每人每次献血400ml的话,最多能分离出200毫升血浆,那么何美娟老人这次从鬼门关回来,至少需要275位献血志愿者参与......这是怎么做到的?

坐着轮椅,抱着鲜花,前几天,何美娟在家属的陪同下来到了浙医四院血液内科。“我们准备了四面锦旗,感谢你们把我从鬼门关拉出来!”

200多人接力换血22次!患上罕见病的义乌老人活过来了

四面锦旗,一面送给血液内科,一面给重症监护室,一面给检验中心血库,一面给义乌市中心血站,何美娟亲手把锦旗一一交到医师手里,还不忘细看看各位医师的脸,说,“他们救我的时候,我都昏迷着,但是现在醒过来,我会记住他们!”

患上罕见疾病血小板极低,连续转院病情危急

事情还得从3个月前说起,谁也不曾想到,这种发病率仅有百万分之一的罕见病会找上自己。2018年5月13日,何美娟发现自己乏力、胸闷,到卫生院一查发现血小板很低且伴有贫血,随后在义乌市中心医院进行治疗。由于病人情况不好,5月20日被转至浙一医院急诊,被确诊为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简称TTP,是一种严重的弥散性血栓性微血管病,起病急骤,病情凶险,如不治疗死亡率高达90%。

“我们习惯称TTP是血液科的急症,目前最为有效的治疗手段就是血浆置换,也就是换血疗法,越早进行效果越好,晚一天效果就差一天。因此早期诊断非常关键,非常考验血液科医生的应急能力,”浙医四院血液内科黄健主任解释。

何阿姨入住浙一医院的第二天就进行了一次血浆置换,但仍旧持续无意识状态,医生建议转院。5月23日,何美娟回到了义乌,转入浙四血液内科病房,叶杏浓医生立即联系医院血库,进行紧急血浆置换,但治疗后,老人情况依旧没有一丝好转,血小板无上升,意识仍不清,且有不时的烦躁、四肢乱动。次日,何阿姨转入重症监护室,在重症医学科医生、血液科医生、肾病科医生、血库的共同参与下进行治疗。

200多人接力换血22次!患上罕见病的义乌老人活过来了

ICU精细监护 MDT多学科联合诊治终有转机

入住ICU后,血液净化中心团队连续7天在床旁为其进行血浆置换,每次2500ml,相当于全身换一次血。然而不幸的是,何阿姨的病情比想象中还要严重,意识状态竟无一丝的好转,血小板不升反降,血色素也进行性下降,复测ADAMTS13活性持续为0。

“一般患者连续三到五次血浆置换,血小板就会上升,但是她连续一周每天一次的血浆置换无法改善病情,非常罕见,我们共同考虑为重症难治性TTP,”重症医学科主任苏群表示这在她从医二十余年的经历中也是头一回碰见,而后的考验也随之来。

何阿姨持续昏迷整整七天,病情未见任何好转,继续下去恐难以脱离呼吸机,苏群表示为了继续进一步治疗,必须要做气管切开手术。但是何阿姨血小板低,随时有大出血的可能,手术风险非常大。为此,苏群掌握最佳时机,制定了精细的手术方案,术前补充血小板,术中亲自在床旁仔细操作,进行气管切开手术,手术最终顺利平稳完成。

而面对疑难重症,在医院领导的高度关注下,医院迅速开展了多学科综合治疗(MDT),血液内科、重症监护室、肾病科、神经内科、血库等等各科室主任集体对病变进行分析讨论,通过反复的商榷,最终确认使用新的治疗方案,在每天血浆置换的基础上,加用抢救性药物利妥昔单抗的治疗。

“这也是第一次在ICU使用化疗药物,医护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继续配合进行血浆置换,她的血小板逐渐上升,”苏群表示,坚持一个礼拜后,大家终于看到了曙光,何阿姨的神志已经有部分时间是清楚的,给了整个医疗团队和家属们莫大的信心。

护理也是重要的一关,护士长张剑春说,必须24小时密切关注身体各种出血的可能,尤其是监测自发性颅内出血的可能,每小时密切关注意识、瞳孔等变化。

与此同时,治疗期间,检验医学中心血库在供血压力巨大的情况下,向义乌市中心血站表明情况,获得血站积极支持,为救治提供后援保障。最终,入住ICU的第25天,何阿姨终于神志完全清楚,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脱离呼吸机并拔出气管套管,平安转回血液科普通病房。

200多人接力换血22次!患上罕见病的义乌老人活过来了

转入普通病房日渐恢复

十二东病区护士长杨晓花说,脱离险境,回到普通病房,每一位医护人员都对何阿姨格外关注,“护士每两个小时替翻一次身,时刻关注,生怕她在睡意中拔管.....”

但是由于一个多月的卧床外加脑部的病变,让何阿姨变得无法行动,在康复科医护人员的指导下逐渐加强康复锻炼,从能活动手脚到起床、坐起、站立直至最后的独立行走,何阿姨一步步熬过来了。

现在,何阿姨已经在家进行康复,回想起这惊心动魄的五十多天住院经历,“我真没想到我还能活下来,还能这么好好走路。幸亏我当时转回到了义乌,有这么好的医护团队,还有这么多无名的无偿献血英雄们,有了你们我才能活到现在!”

浙四医院血液内科主任黄健表示,这是我院MDT多学科联合救治的第一例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而且是重症难治性TTP,对血液内科和重症医学科来说都是一次重要的考验,此病例的救治成功,再一次彰显了医院各学科强劲的综合实力和医疗技术水平。

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