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千年古县地下奇迹工程:古战道与水长城

点右上角关注头条号“新区白洋淀”带你走进最真实的河北雄安新区,最真实的华北明珠白洋淀!第一时间了解河北雄安新区雄县、容城县、安新县大事小情!

雄安千年古县地下奇迹工程:古战道与水长城

在历代山水画家眼中,冀中平原,是太行山脉的留白,既无沟壑,又无块垒,放眼望去,一览无余,除了月亮和星空之外,没有神秘的东西,为之徒耗笔墨,有何意义?

可是,冀中平原有着密集的村庄和肥沃的农田,有几千万人在这里繁衍生息,不能被艺术史忘记。我们应该静下来,听一听乡亲们的心曲。

在保府雄州(编者注:现河北雄安新区雄县),有位耄耋老者告诉我,这里并非一张白纸,反倒发生过许多神秘离奇的事,如果一一记录下来,不亚于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有一次,连降暴雨,洪水来袭,全村老少爬上房顶,孤立无援、悲观绝望时,突然听到远处传来咚的一声巨响,汹涌的洪水竟然迅速撤退了。有一次,邻村莽汉将一位姑娘拽进玉米地,欲行不轨之事,突然一只疯狗冲过来,咬断莽汉的手臂,叼着就跑了。村民们闻声赶来,搜遍这片农田,也没找到那条疯狗,莽汉从此独臂……这些诡异的景象,都是人们亲眼所见,细思恐极,不寒而栗,又无法解释,于是谣言四起,鬼狐精怪,甚嚣尘上。

雄安千年古县地下奇迹工程:古战道与水长城

一九六四年,人们打井时,钢管碰到了硬物,怎么也打不进去,挖开后发现大量古代青砖,以为挖到了古墓。文保人员赶到现场,拨开洞口钻进去,没有发现棺椁葬品,除了地道之外,还是地道,仿佛进入了一个巨大的地下迷宫。于是,人们恍然大悟,此前诸多神秘现象,都找到了答案。原来,这是一座古代的军事工程,洪水和疯狗,都消失或隐藏在其中。

村民们想明白了,考古专家却陷入历史的迷宫中。专家们根据地道出土的青砖等文物来判断,这是宋辽年间修建的地下古战道,但遍查《宋史》《辽史》等书,发现正史均无明确记载。这是怎么回事?

雄安千年古县地下奇迹工程:古战道与水长城

专家估计有两种可能:一是该工程纯属国家机密,官方文件和史料有意回避;二是宋史由元人书写,元人也不知道有此工程。

这次考古发掘,无意中揭开了宋辽古战道的神秘面纱。随后,永清、霸州、文安也相继发掘出古战道遗迹。这些古战道若连在一起,长六七十公里,俨然是一座巨大的地下长城,能藏十万雄兵。那么,这座地下长城又是谁主导修建的呢?

雄安千年古县地下奇迹工程:古战道与水长城

北宋年间,冀中白洋淀一带,正是宋辽两国的边境所在。雄县西南有座“瓦桥关”,是宋朝名将杨延昭镇守的三关之一。明嘉靖二十六年编撰的《霸州志》记载:“引马洞,为杨延昭所治,始自州城中,通雄县,每遇虏至,必以出师。”清光绪三十一年所编《雄县新志》载,“雄城中园通阁山门前一井,故老乡传霸州城内亦有井与此穴相通,宋初两城守将计军事遣使于穴中往返,外人不知也。”

而《宋史·何承矩传》载,沧州节度副使何承矩上疏,在顺安寨(编者注:地处现河北雄安新区安新县)的西面凿开易河蒲口,引水向东注入大海,利用白洋淀一带的沼泽,筑堤贮水作屯田,阻断辽军骑兵南下之路。在滩涂湖泊播种水稻,“收地利以实边,设险固以防塞,春夏课农,秋冬习武,休息民力,以助国经。如此数年,将见彼弱我强,彼劳我逸,此御边之要策也。”宋太宗赵光义采纳了何承矩的建议,任命何承矩为制置河北缘边屯田使,主持此事。何承矩利用河沟水网,构建了一座耕战结合的“水长城”。至今白洋淀周边的村庄,多以“某某寨”“某某营”为名,就是当年的屯兵之处。淳化四年,何承矩被提升为雄州知州,辽军来犯,何承矩大败辽军。而雄县、霸州、永清一带的古战道,或许就是“水长城”的配套工程。

雄安千年古县地下奇迹工程:古战道与水长城

其实,白洋淀本身就是一座“水长城”,白洋淀大堤是燕南长城遗址,而古战道又是一座地下长城。在这里,长城“三位一体”,又浑然一体。

究竟是谁修建了地下古战道?杨延昭?何承矩?还是另有其人?专家们非常谨慎,而百姓们只认可一人,那就是杨延昭。因为杨延昭镇守边关二十多年,说古战道是他修建的,也极具合理性。更重要的是,杨家将的故事早已经被艺术化,通过评书戏曲的演绎和传播,满门忠烈,在人们心中扎下了根。

冀中平原无险可守,无山可依,传说中的杨家将总是用兵如神,有时杨家将从天而降,与辽军正面对峙,有时利用八阵图,从辽军的背后杀出,战胜辽军后,又迅速消失。宋辽古战道的发现,给这些民间传说,找到了合理的解释。《孙子兵法》云:“兵者,诡道也。”很多人认为,杨家将就是凭借地下古战道传递消息、运送兵马、储存装备,出奇兵致胜的。

不要小看民间传说,它不仅仅是正史的补充,更是山水的倒影,是民心的镜像。饱经战争之苦的人民,需要英雄来拯救大家的灵魂。从古巴比伦《吉尔伽美什史诗》,到古希腊《荷马史诗》,到汉乐府《木兰辞》,再到《杨家将》《岳飞传》,乃至我国藏族的《格萨尔王传》,一个民族不能没有英雄,有英雄的民族,才有朝气和血性,才能创造出具有生命力的文明。

外面烈日灼心,汗流浃背,钻进宋辽古战道,立刻感觉凉爽至脊髓,仿佛穿越到了刀光剑影的北宋。让人不禁想起抗日战争时期以冉庄为代表的地道战。雄州古战道深藏于四五米深的地下,全部由青砖砌成,连绵六七十公里。而清苑县冉庄地道非常浅,全是土质,多是由各家各户的地窖串联而成,很少与外村相通。可以说,二者毫无关系,但又同出于冀中平原这片热土,同出于保定这方人民。在残酷的战争面前,每个人的命运都像蚂蚁一样渺小。但当国家遇到危难时,当民族需要救亡时,他们立即变成“蚂蚁雄兵”,拧成一股绳,啃起了硬骨头,在地下默默地挖掘着,建起伟大而独特的国防工程。

雄安千年古县地下奇迹工程:古战道与水长城

雄州宋辽古战道结构复杂,有引马洞、藏兵洞、议事厅、料敌洞、迷魂洞等战斗功能,还有照明、通风、排水等设施。考古人员在古战道里发掘出一口釉质大水缸,除了盛水的功能外,还可将水缸倒扣在地上,检测敌情。士兵将耳朵紧贴缸底,可以听到远方千军万马奔腾而来的声音。

雄州古战道的名气,无法与八达岭明长城相比,是因为目前展示出的规模不够大。古战道处于地下,发掘清理的难度极高,还得搬迁上面的村庄、企业,工程量不亚于重新建一座长城。为了不扰民,只好长期搁置。但它作为世界上仅有的古代地下军事工程之一,其建筑形式是独一无二的,应该在艺术史占有一席之地。

我作为一个在冀中平原出生的人,重回雄州探访,就是一场寻根之旅。没有想到,古战道像大树的根一样,扎进历史深处。我们走在黑暗的古战道里,就是行走在逶迤蜿蜒的树根中,一个民族具有如此发达的根系,坚忍不拔的个性,肯定能够抵御干旱、洪水和大风,能够战胜任何困难和敌人,创造出更加璀璨的文明。未来将再次证明,雄州之雄,雄安之雄,绝非浪得虚名。

点右上角关注头条号“新区白洋淀”带你走进最真实的河北雄安新区,最真实的华北明珠白洋淀!第一时间了解河北雄安新区雄县、容城县、安新县大事小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