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新作爲新篇章」上海技物所「智造」海洋一號C星兩雙「慧眼」 助力提升我國海洋遙感探測能力

9月7日,海洋一號C衛星(HY-1C)搭載長征二號丙火箭,於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研製的水色水溫掃描儀和紫外成像儀隨星入軌。目前,兩臺載荷均已按工作計劃順利開機,狀態正常,這兩雙“慧眼”將為提升我國海洋遙感探測能力作出新貢獻。

「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上海技物所“智造”海洋一号C星两双“慧眼” 助力提升我国海洋遥感探测能力

圖說:海洋一號C衛星紫外成像儀 上海技物所供圖(下同)

海洋一號C衛星作為我國民用空間基礎設施十二五任務中4顆海洋業務衛星的首發星,是我國海洋水色系列衛星的第三顆衛星,衛星牽頭用戶部門為自然資源部,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負責工程建設管理及運行應用,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東方紅衛星有限公司負責衛星總體研製。該衛星將為全球大洋水色水溫業務化監測,為我國近海海域與海島、海岸帶資源環境調查、海洋防災減災、海洋資源可持續利用、海洋生態預警與環境保護提供數據服務,也可為氣象、農業、水利等行業應用提供支持。

海洋一號C星裝載了海洋水色水溫掃描儀、海岸帶成像儀、紫外成像儀、星上定標光譜儀和船舶自動識別系統等5個有效載荷。其中,水色水溫掃描儀和紫外成像儀由上海技物所研製。

「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上海技物所“智造”海洋一号C星两双“慧眼” 助力提升我国海洋遥感探测能力

圖說:科研人員在發射基地進行海洋一號C衛星水色水溫掃描儀的調試工作

海洋一號C衛星水色水溫掃描儀是海洋一號C衛星的主載荷。它設有8個可見近紅外波段和2個熱紅外波段,可用於探測海洋水色要素(葉綠素濃度、懸浮泥沙濃度和可溶性有機物等)和海面溫度場等。通過連續獲取長時序的我國近海及全球水色水溫資料,研究和掌握海洋初級生產力分佈、海洋漁業和養殖業資源狀況和環境質量,將為海洋生物資源合理開發與利用提供科學依據。在海洋一號A衛星和B衛星水色儀的基礎上,海洋一號C衛星水色儀針對海洋觀測使用的偏振、雜光,冷空間嵌位以及高信噪比等關鍵技術問題進行了提高研發,其中製冷機採用上海技物所自主研製的長壽命脈管制冷機,實現了核心元部件國產化。

「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上海技物所“智造”海洋一号C星两双“慧眼” 助力提升我国海洋遥感探测能力

圖說:海洋一號C衛星紫外成像儀研發團隊

海洋一號C衛星紫外成像儀作為衛星的新增載荷之一。該載荷採用紫外大視場透射式光學系統和第三代寬禁帶半導體焦平面探測器推掃的方式,結合多模塊精密拼接技術進行對地觀測。它具備500米級星下點地面分辨率、2900公里超大幅寬、高信噪比、寬動態、穩定性監測和精密熱控等技術特點,具備對全球一天一次的覆蓋能力,將進一步拓展我國水色衛星遙感探測的波譜覆蓋範圍,提高大氣校正能力,提高對海洋可溶性有機物及碳循環的遙感監測能力,為大面積海上溢油等災害提供探索性驗證手段。海洋一號C衛星紫外成像儀屬於我國完全自主創新研製,性能指標先進,技術路線新穎、體積小重量輕,將開闢紫外遙感進入衛星海洋應用的新領域。

目前,上海技物所正全力做好衛星後續在軌測試和長期業務運行階段的各項工作。

新民晚報見習記者 郜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